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2-03 15:46:14| 人氣13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催生一個有草根民主精神的BND(By賴偉傑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催生一個有草根民主精神的BND
2002/12/1
(By賴偉傑,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十一月二十四日是國際「無消費日」(Buy Nothing Day, BND),今年,台灣有團體以「以物易物」的活動,第一次來響應BND。

因為北美的人平均消費是墨西哥的五倍,是中國的十倍,是印度的三十倍,因此一九九三年開始在加拿大有了的BND活動,一直到後來與環保與媒體基金會的挹注,漸漸變成一個跨國際的BND。然而因為傳統來講,感恩節開始,是一年一度迎接耶誕的消費旺季的開始,很多的折扣,也正式登場,因此美國有些地方是定為感恩節的後一天定為BND,正是要給這個大量消費的起跑日,一個鮮明的警惕。

在這一天,一天二十四小時,可以什麼都不買,或是給自己的消費行為打分數,如果想要買的東西的行為能通過一個「檢查表」,才可購買,當然也可以買的就退買了就退,來達成「動態的無消費」。

然而,也有一些質疑的聲音:今天不買,明天會不會買更多補回來?另外,在去年九一一後,反而有提出「購買美國」的口號與訴求,以「消費」來活絡國力;也有網路購物公司以另一個BND(Buy and Deliver)來回應。但是,當然這個運動是一個反消費主義,結合儉樸生活運動以及減量回收再利用的環保論述,對於過渡消費而導致地球資源的過渡浪費的反省,但也必需是個跟在地社會以及當地消費者的一種社會教育、回應與策略考量的過程。

所以今年台灣有人開始響應BND,是移植?還是一個刺激?

前幾月,台北市也有響應而舉辦國際「無車日」的活動,以反思人類過渡依賴交通工具,以及對空污的一種控訴,然而有趣的是,主辦者卻是官方的台北市政府,而且方式是封一條街讓大家只能騎腳踏車或步行。

一種對現今生活的集體反省,其實是用多元力量,發揮草根民主的創意與論述,進佔公領域的詮釋權,進而形成消費者運動與環境運動的結合,而向公共政策決定者,包括政治人物與有龐大資源的財團,要求另類的思維。

所以這樣吧,在台灣既有的反焚化爐運動的社會土壤上,來想像期許一個「零垃圾日」。由全國焚化爐附近的居民串連發起,「沒有焚燒,沒有風險」,「減量回收加禁用,我們奉行無垃圾日」,「我們做的到,你也做的到」「你沒有垃圾,我沒有風險」。可能的話,要求政府停收垃圾一天,焚化爐停燒一天,雖然有點天方夜譚,雖然可能第二天垃圾暴增,但慢慢來,至少讓全台灣有一天的時間,去好好思考「垃圾」怎麼來怎麼去,誰受苦,誰得利,進而去成為催生「真正零垃圾政策」的民間壓力團體的契機。而這個時候,或許台灣的無消費運動就會有更貼近社會脈絡、社區基礎與草根民主的新意。


台長: 綠灣巡守員
人氣(13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