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5-26 17:10:13| 人氣21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如何欣賞古典音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I篇 從何處著手


一聽「古典音樂」四個字,許多人就一個頭變成兩個大,遑論再繼續深入了。這是陌生 + 距離所造成的先入為主觀念,其實沒有那麼可怕,這裡教你幾招,讓你得其門而入,日後便可樂在其中,進而加入「古典樂迷」行列。至少,希望下回聽人提起古典音樂時,就用不著逃之夭夭了。

一、需要看很多理論書嗎?
一名門外漢偶然聽到一場好的音樂會,受到感召之餘,想要進一步了解音樂。於是買來許多有關音樂理論書籍,例如,和聲、對位等,但是下回再到音樂會現場,這些知識似乎並沒有發揮太大實際效用,感受依然和原先差不多,摸不著什麼邊際。欣賞音樂,需要用到什麼知識?
其實,只要對樂曲、作曲家的背景及來龍去脈稍有了解,再加上樂器的音質、音色及特性和樂式的基本認識就夠了。打個比方,如果你問:「觀光客有必要去了解建築的原理和技術嗎?」理論上雖無此必要,但是如果對建築原理、建築史、建築風格、建築藝術有一個基本認識,欣賞起來,樂趣會更大。
結論:可購買坊間一些入門導聆的出版品,有書、CD、中文解說,通常從名曲、小品安排入門,經濟實惠,聆聽時較無壓力。

二、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一旦對古典音樂發生興趣,這時候,尋找有志一同的友伴,對剛入門的愛樂新鮮人相形重要。由朋友推荐、介紹,和同好切磋,一起分享、討論心得,可以減少聆聽上的盲點和孤獨感。

三、快速、直接取得資訊途徑
對許多人而言,多方閱讀有關古典音樂書籍固然是個方法,但,除此之外還有更快速、直接的取得資訊途徑,例如,參加講座,國家音樂廳、各地社教館、文化中心皆不時提供藝術講座,只要稍加留意,便不難發現。聽專家講解可獲得較正確、較有系統的知識及鑑賞法門。

四、功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
弄壹台稍微好一點的音響,照「三餐」放。因為對一個鑑賞力尚不足的古典愛樂新鮮人來說,要她(他)坐在音響前二、三十分鐘是不容易的事,隨時讓音樂流洩在生活環境中,慢慢培養聆聽的興趣和習慣,而不至於被絆倒在偉大的音樂殿堂門檻上。當然,在收聽的同時,還有幾個注意事項:
l 買音響的時候最好帶一張自己平日十分熟悉的CD、唱盤或卡帶,才能比較出品質好壞。
l 調整到適當的音量。古典音樂音量的變化遠多於流行音樂,太小聲會遺漏很多精華(除非你的音響是發燒級的);而太大聲更是扼殺古典音樂的元凶,還會吵到鄰居。必要時,買一副品質較好的耳機,亦不失為良策。
l 偶爾要強迫自己專心聽完一整張唱片、一整齣歌劇或一整首交響曲,因為培養耐性也是必要的,往往乏味是來自陌生,而真正的興趣也難免要經過一番掙扎。
l 一張唱片最熟悉的往往是前三首,而最陌生的就是倒數三首,所以在聽一段時間後,不妨從後半部聽起。至於歌劇則可從其他幕聽起,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五、古典樂電臺
臺灣目前只有臺北愛樂(FM99.7)是古典、爵士音樂的專業電臺,主持人通常俱音樂素養,他們選的唱片、卡帶或CD一般不會太差,節目內容亦在水準之上,不妨常聽。

六、現場音樂會
已故的前慕尼黑愛樂指揮傑利畢達克曾說:「錄音好比失去了原味的青豆罐頭。」只有現場音樂會才是真正的音樂,但對一位愛樂新鮮人來說,他可能寧願花錢去買青豆罐頭(唱片),而不願花錢到音樂廳去打哈欠,以及承受那音樂稍縱即逝的空虛感,對此,有下列建議:
l 聆聽現場可使樂迷真正體驗音響效果、各樂器的配置,及各樂器的特色(至少可以知道什麼樂器會發出什麼聲音),而這些都不是在家聽唱片可以學到的。
l 對於愛樂新鮮人來說,音樂會現場不能倒回來聽是最大問題所在,所以不妨選擇自己熟悉的曲目,或在音樂會之前把要聽的曲目聽熟,就不會哈欠連連了。
l 目前國家交響樂團已成立,也固定有年度節目演出,索價不高,有空不妨常去欣賞,順便印證書本上得來的知識。

台長: 小雲
人氣(21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