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1-05-08 15:00:33| 人氣8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光著屁股上台的樂壇老頑童-古爾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年多前,國際知名女鋼琴家瑪爾塔艾格麗,曾因老師弗利德古爾達過世,心情鬱卒,一再更改登台獻藝日期。這種對她而言家常便飯的事,平常總會引起聽眾不滿,但這次,至少,的確是情有可原。
弗利德古爾達何許人也?
弗利德古爾達(Friedrich Gulda)1930年5月16日生於維也納,去年三月廿八日奧地利通訊社(Apa)報導他已經死亡,當時他還自我解嘲:「每個人都會得到他所應得的,別人這麼寫,可見是該走了」,不到一年,竟不幸言中,今年一月廿七日因心臟衰竭死於德奧邊境小城,享年不到七十,以目前醫學發達的情況,算是「英年早逝」。外界對他的評價是,「廿世紀最傑出的貝多芬詮釋者之一」。但他自己並不認為如此:「這只是一種可能,不過我覺得和海頓、莫札特和印象派作曲家心靈上更接近」。古爾達的思考和演奏方式十分率直、忠實自我,按照他的說法:「我的練琴時期是從13到16歲,之後便是尋找音樂真理的過程」,換句話:「演奏者首先必須作品產生愛和感情,有了這個動機,透過個人體會與了解,達到作曲者所要傳遞的意念」。難怪他彈的曲子有超乎古典精神的新生命力,這是結合個人感受與經驗,不著痕跡地表現在樂曲中,渾然天成。
古爾達十六歲得瑞士日內瓦鋼琴大賽首獎,廿歲年在美國紐約著名卡內基音樂廳登台,大家稱讚他是難得一見的天才,關於這點,他又有意見:「非常感謝上天賦予我絕佳音感,憑借這項異能,拓展出音樂的視野與境界,別人怎麼說是他們的事,但我自己從未使用過"天才"這兩個字」。
1960年,古爾達的興趣轉向爵士樂,對風靡一時的披頭四(Beatles)和滾石(Rolling Stones)樂隊尤其欣賞,他說:「古典音樂世界裏的人不能體會今人的問題,我們活在現代,現代人的感情是和爵士樂聯結在一起,而不是和已經死掉幾百年的古人」,旋即,抓住披頭四和滾石給他啟發和靈感,不只自己開爵士演奏會,還進錄音室,又灌了一張貝多芬奏鳴曲唱片,結果效果出奇的好,樂評家往往給予最高評價:「對大部份鋼琴演奏家而言,貝多芬的作品十分艱深沉重,但到了古爾達手上卻如行雲流水,自然流暢」,「歐洲爵士交響樂團」成立時,他亦是創辦人之一。
他嘗試將古典樂與爵士樂融合在一起,1968年在奧地利成立「即興創作音樂學校」(Improvisationsschule)。他對音樂教育的觀點是:「孩子們必須先會在鋼琴(或其他樂器)上面敲敲打打,彈出自己喜歡的聲音,讓他們發生興趣,情不自禁愛上它,然後再學認譜」。但有時候,這種特立獨行並不能被傳統所接待,維也納樂評家將他貼上「古典樂的叛離者」標簽,歸納為爵士樂派,對此,古爾達非常不能苟同,在他看來,音樂就是音樂,沒有什麼古典、現代的界限分別。因此,有一次他應邀前往波蘭華沙,並有媒體隨行,飛機起飛前,古爾達突然宣佈:「如果這些笨蛋也一塊去,那我就留在這裡」記者們一聽,只好尷尬地統統下機離去。
弗利德古爾達天生任性瀟灑,特立獨行,行徑古怪,沒有什麼朋友,他也不在乎。對自己人同樣不護短,有一回古爾達到音樂教授家接兒子,當時鋼琴課還沒結束,他就問:「我兒子到底有沒有音樂天份?」還沒等教授答覆,他拉了兒子就走,邊走邊扭頭大聲說:「我知道,我兒子根本沒有才華」
最令人側目的是,他演奏時不穿燕尾服,經常是一件黑色套頭毛衣加一頂猶太小圓帽,有時候甚至光著身體就上台(是對拘泥形式的古典樂,一種嘲諷?),但喜愛他的聽眾皆不以為意,名指揮家波恩姆(Boehm)甚至說:「他彈得實在好,穿游泳褲上台也可以接受。」(為了還報,弗利德古爾達竟破例穿上正式禮服)。聽到他過世的消息,他的老朋友艾弗特布朗德(Alfred Brendel),也是世界著名鋼琴家說:「我永遠記得,他演奏拉威爾、德布西、史特勞斯布勒斯克(Strauss-Burleske)的神情,在酒吧裏,弗利德坐下來就彈,詮釋得那麼自然、流暢、真實…,他真的死了嗎?令人無法置信」

台長: 小雲
人氣(8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