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0-28 13:26:44| 人氣63|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學琴札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還記得小的時候
我常常對著鏡子看著自己的眼睛
一直看 一直看
越看就越覺得鏡子裡的人不像我
越看就越疑惑"這究竟是誰"
那感覺就像--
暫時離席而起 在遠方回頭遙望自己
可能很少人小時候像我這樣笨笨的

後來越長越大
我開始驚覺到,人的個體性真的是很不一樣. 我所熱愛的東西, 我家人都覺得很無趣. 拿學琴來說吧, 我老爸從來就沒有支持過我. 從幼稚園大班學琴到大學畢業, 一路走來都是風風雨雨. 我爸有他的論點, 論點一: 他覺得要學琴就要有即使不吃飯不睡覺也想去練琴的動力, 要到廢寢忘食的地步. 而他覺得我沒有喜愛到這種程度. 論點二: 他覺得學習去演奏別人的作品是很沒有原創性的一件事情, 充其量也不過是練練指上功夫而已. 若我想要學作曲, 他可能會比較支持一點.

最嚴重的衝突, 大概就在大四的時候吧, 幾乎要鬧家庭革命了. 因為這十幾個年頭, 都是我老爸老媽接送我去學琴, 還要在外頭晃晃晃等我下課. (我真的很感謝他們). 記得當時我在清大上鋼琴課上到超時, 媽在外面以為我出了什麼事情著急的不得了, 後來老爸就發火了, 不准我繼續學琴. 我跟他說: 鋼琴之於我是不可分離的. 如果你要把這個元素硬生生的從我身上抽離, 那我就不再是完整的. 換來的下場是我們就鬧僵了,我爸跟我一週不說話. 到現在我都還忘不了那段時間我一面吃飯眼淚就一面默默的往我飯裡掉的景象. 兩週過後的週三又到來, 我爸終於鬆口跟我說話了, 他說: 妳不是要去上鋼琴課嗎?

我出國之後 我爸有點想把我的琴賣掉, 我一聽之後, 就趕緊要我弟盯緊我爸. 現在半年若不回台灣一次, 還真擔心下次回台灣還能不能見到我的琴. 雖然我在台灣的琴也不是什麼名琴, 但卻是唯一從頭到尾陪著我成長的重要夥伴. 每次回家彈琴, 都有如遇到老朋友般, 有說不出來的親切.

在學琴的過程中, 我換過很多位老師.
從三葉音樂班的師資群, 某位牧師, 建華音樂班的老師, 師範學院的教授, 到最後這位清大教授的太太. 尋尋覓覓多年, 我終於找到一位能幫助我突破瓶頸的老師了, 當時的我已經是高一的學生了.

這位老師相當的特別, 她不但能當我老師還能當我的朋友. 我們可以聊很多很多的事情. 常常她的三個小孩子會全圍上來抱著我, 然後我一面跟小孩子玩一面跟老師聊天. 而她在批評我的琴藝時也絲毫不留情. 她曾針對我彈蕭邦的音樂(不過短短兩頁)說著: 開頭不夠熱情, 接下來不夠婉約, 第三段不夠平靜, 結尾不夠俐落. 我當時聽到都傻眼了, 因為我都是苦練兩週後才去見她的呢!


在我第一次彈給她聽的時候, 她就說我的瓶頸在於不知道如何去放鬆我手臂的肌肉, 以致於我無法挑戰大型的曲目.
在跟她學琴的過程, 是相當難忘的. 她要我隨著樂句呼吸, 隨著樂句歌唱. 越到高音, 指力越要強勁--猶如攀岩一般.
而強勁的指法, 並不會帶來極大聲的音量;而是會營造出剔透立體的音符. 她會把她的手指放在我肩上一起彈,跟著我一起呼吸.我常回家後都在想肩膀有沒有淤青啊. 而最難的部分, 就是要克服我不會放鬆肌肉的問題. 她多次告訴我說: "要放鬆手臂的肌肉, 並不一定要等到休止符的時候; 相反的, 彈的越用力的地方, 越是能夠放鬆肌肉的時機"
這乍聽之下真的很抽象也很難體會, 不過隨著時間與努力, 我終於還是有些許的成長吧.

可惜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隨著我人生規劃的演變, 我終究還是離開家鄉出國唸書. 我一直都深深地感激著老師當年對我的教誨--無論是在鋼琴的造詣或是在人生的啟發上.

台長: runaway
人氣(63)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葉之路
能夠遇到良師是莫大的幸運
2009-03-09 23:14:3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