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05 18:06:49| 人氣1,6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遠方好像有炮火──談電影《坎大哈》及《無人地帶》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無人地帶──甚麼地方才是真正的無人地帶呢?羅布泊?南極冰原?甚至是月球?以上這些都是大自然嚴酷環境下造成的「無人地帶」。縱是如此,總有人能克服這些天然環境「到此一遊」,為人類歷史寫下不朽的紀錄。人類,看似真的是「萬物之靈」,是整個地球的「主宰」。然而,人永遠勝不了的卻是自己。

這影片叫《無人地帶》(No man’s land),指的是兩軍對壘戰線中的壕溝,一個三不管地帶。這是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天險更危險的領域,因為敵人不再是甚麼猛獸或惡劣的天然環境,而是戰爭中的人類──可能已在瘋狂殺戮中失卻了理智的人類。

一九九三年波斯尼亞及塞爾維亞戰爭,波斯尼亞軍人卓其及一眾同僚奉命到前線增援,可是出師未捷,同僚幾被射殺殆盡,而他僥倖受了輕傷,墮進戰壕之內。此時,死敵塞軍新兵尼奴及同僚老兵同樣來到壕溝內,把一個奄奄一息的波軍(他們以是屍體)壓在已拔線的地雷上。卓其殺了老兵,傷了尼奴。他們二人互不信任,又怕被射殺不敢逃出戰壕,偏偏雙方軍隊也不敢貿然前來拯救,再加上一個隨時爆發的地雷和躺在地雷上動彈不得的傷兵,他們三人面對的是既滑稽又可怕的處境。當連聯合國也準備撒手不管此事時,一個法籍軍官不顧上級命令前來壕溝了解,試圖拆解地雷。此舉引來女記者追訪,並把這鬧劇帶到全世界電視觀眾眼前。

《無人地帶》不像一般戰爭片──如《雷霆救兵》(Saving Private Ryan) ──直接描寫戰場上兩軍交鋒的慘烈場面,也不像《坎大哈》主要描繪人民在戰事下的苦況,而是以戰場上一個極其荒謬的處境來側寫戰爭:戰爭由來和戰爭本身的可悲可笑和瘋狂、戰事下人性的善良和醜惡,甚至是聯合國和傳媒面對戰事時各種偽善、自私和漠視人命的行為。

電影導演沒有刻意渲染血腥和暴力場面,反而以非常平實的順敘手法來拍攝全片,惟其「寫實」,那種感覺更令人喘不過氣來。《無人地帶》不像是發生在遠方的事情,而像發生於你和我身旁的故事──一個悲涼的故事。

烽火連天的巴爾幹半島聞名遐邇,其中波斯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的仇恨更由來已久。但事實上,他們來自同一個種族──斯拉夫民族(Slavs)。斯拉夫民族還包括有波蘭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由於歷史因由,塞人和波人結怨最深。所謂「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片中兩個男主角彷彿是他們自己國家的化身,導演盡量利用細節來表達他們的「同」:操相同的語言(卓其和其他塞軍和波軍甚至一點外語也不懂,與外界隔絕,只會打仗)、原來認識同一個朋友、一同墮進戰壕待援......然而這些「同」卻不能融化他們互不信任的敵對關係,最終逃不過同歸於盡的命運。

波斯尼亞和塞爾維亞如此,人類因種種理由的自相殘殺不也是如此?

影片著力描繪戰爭下的人性,選取人物包括兩方軍人、不欲救人的聯合國高層、聯合國軍官和女記者,他們各代表不同的身份、立場和態度。

導演以波兵卓其和塞兵尼奴為男主角,他們不但代表各自的國家,更代表「戰場文化」上的「老鬼」和「新丁」,互為參照之餘,也可見一個「新丁」在戰事下的心理行為變化。

尼奴是新手,出發前準備帶去所有兵器和裝備,令人失笑,他跟老兵自報姓名和握手,被老兵取笑。即使是同袍,戰場上根本沒有朋友,這不是一個正常的世界,正常世界的所有道德標準和秩序均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殘酷的遊戲規則,一不小心便身首異處。他進了壕溝,同伴被殺、受傷、被逼脫剩內褲舉白旗求救,尼奴初嚐戰場上的血腥暴力和所謂權力,誰有槍誰就是上帝的生存哲學。

卓其代表戰場上的「老鬼」,同僚死傷殆盡,他冷靜地審視壕溝情勢,趁勢殺掉敵人,然而仇恨和長期的作戰已在他心底埋下了瘋狂的種子。他和尼奴二人被「孤立」在壕溝內時,仍孜孜不倦地爭論是誰先發動戰爭,是誰毀掉自己的大好家園,當大家各執一詞、互相指摘時,他開始失去理性,突然用槍指著尼奴,喊:「現在你說,是誰先發動戰爭?」戰爭和仇恨不但令一個軍人瘋狂,更令整兩個國家瘋狂。人只要使用暴力和強權,就可以任意顛倒是非黑白。

尼奴被羞辱了,連同自己的國家,他學會反抗和模仿,趁亂拾起機關槍,反客為主。但他畢竟是新手,而且心腸太好,躺在地雷上的傷兵要求一口煙時,他毫無防備就俯下身去,終於反被威脅拋下武器。後來大家達成暫時合作協議,短暫和平共處,尼奴「重施故技」,竟向卓其自我介紹和要求握手,惹來卓其恥笑:「我和你永不是朋友,下次見面時,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他們不能和平共處的原因之一,是那個每分每秒令他們膽戰心驚的地雷──埋下地雷的仇恨。老兵自豪地向尼奴展示自己創作的殺人武器,更找了一具「屍體」來示範,如何把地雷埋在屍體下面,待敵人收拾同伴屍身時自然觸發機關,乘其不備,把他們炸個稀巴爛......相信世上沒有生物這樣處心積慮地暗算自己的同類。不幸的是,他們找來的不是屍體,而是一個受傷的波軍,一個活生生的人。

卓其殺了地雷發明者,尼奴不懂拆解(事實亦無拆解之法),卓其對尼奴對塞爾維亞人更恨之入骨,所以當法籍軍官前來壕溝,希望先救他二人離開時,卓其拼死也不肯讓尼奴先脫險,他兄弟因為地雷生死未卜,而這個該死的地雷──是尼奴──塞爾維亞人埋下的的,怎可以讓你先安然離去?站在他的立場,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其他人,包括聯合國人員只覺他像一條瘋狗,不可理喻。局外人無法明白他這個當局者的痛苦,連年戰禍的痛苦,眼見同伴全軍覆沒、生不如死的痛苦。

不但旁人無法理解,連自己人也不能。卓其、尼奴三人掉進三不管地帶壕溝內,拼命搖旗吶喊,雙方軍隊即使認出是己方軍人,也不敢貿然上前營救,沒有人敢惹來麻煩,怕為了一個小小的傷兵引來敵方偷襲,只好不約而同請求聯合國幫助,著實諷刺。

本片導演安排聯合國這個看似中立及維持和平的角色來個大逆轉,聯合國高層只是個怕惹麻煩、好色、偽善的自私者,他命手下不要管此事,但表面上卻裝作已辦妥,甚至阻止已到現場的軍官救人,虛偽、罔顧人命得叫人心寒。幸而偽善者有個真善良的部下,那法籍軍官違抗命令前去了解此事,使整個形勢逆轉。

女記者介入,意外使這事成了國際皆知的鬧劇,事情擴大到傳媒如何處理戰爭新聞的層面上。女記者拼命找獨家新聞只為爭取表現「出位」,她其實完全不關心壕溝內孤立無援的人的生命安危或尊嚴甚麼的,在她眼中,他們只是她爭取工作表現的工具。想起今年初香港一間電視台的記者往中東採訪美國準備攻打伊拉克的新聞回來後,曾接受電台的訪問,他們謂希望用不同角度來報道戰前新聞,西方傳媒只一貫以戰略、數據(如戰機數目)來作分析,但從不以人道立場來報道戰事陰影籠罩下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和恐懼,甚至背後的故事云云......正如片中的女記者,她表面上戴上人道主義面具來報道這事,但實際上呢?只是企圖製造煽情場面吸引觀眾,根本沒有一份心──同理心和同情心。鏡頭前的所謂「事實」,永沒可能是「真實」,有的只是經過刪剪的「事件」,經過調整的視角。

女記者走進壕溝訪問尼奴,遭尼奴以粗口手勢回敬。要注意,他本來是個對敵人尚且自我介紹和握手的人,但經過一整天的折磨之後,他也開始失去耐性和理性。至於卓其,幾經勸喻才肯離開躺在地雷上的同伴,離開壕溝,但當他在安全地方見到尼奴時,竟狂性大發,把他一槍擊斃,而他自己亦立時被聯合國人射殺。荒謬的是他們經過一整日的糾纏和危險,最後竟然到了安全地方才來個同歸於盡,還比躺在地雷上的軍人先死......鏡頭所見,他們的屍體一同被包裹送上同一部救護車,他們生前的恩怨仇恨似乎都一併送上車,帶到遠方。他們連死也注定在一塊兒?

全片最可憐的角色是那躺在地雷上的傷兵,試想想當你受傷暈倒,醒來之後發覺自己並沒死掉,但卻躺在一枚隨時爆炸的地雷上,不能上廁所、不能動彈,連吸一口煙也不能,只可以躺在地上暴曬,等待救援,那種滋味實在生不如死。影片結尾,假惺惺的聯合國高層知道沒有拆彈專家可以安全拆解那枚地雷,他不但沒想過其他法子、沒有通知任何人,甚至揮隊離開,所有人(包括法籍軍官和女記者)竟然一個都不知道根本救不了那傷兵,還陸續離開壕溝.......我們看見這名傷兵孤零零躺在已入夜的戰壕內,孤零零地等待別人救援,他不知道自己是個被世界遺棄的人,只有在荒涼中等死,不是被炸死便是活活餓死和渴死,陪伴他的只是握在手上那幀女朋友的照片和風沙的聲音......如果說卓其和尼奴是被仇恨所殺,那麼他則是被戰爭的荒謬和醜惡的人性所殺。

《無人地帶》由卓其在破曉前奉命抵達前線到眾人撇下波國軍人不管為止,戲劇時間剛好是一整日,結構嚴密。一個簡單的故事,已道盡戰爭的瘋狂、人性的殘忍和愚昧,難怪當年競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時連《天使愛美麗》(Amelie From Montartre)也敗於此片手下。

台灣把這片譯為《三不管地帶》,意思雖明顯,但我個人始終認為直譯為「無人地帶」較好──這無人的境地,不許人進入的境地,沒有人敢進入的境地,掉落了人性和人情的境地。

這就是咱們身處的世界嗎?

台長: 夏湄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63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