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13 10:47:57| 人氣1,240|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雙城記倫敦篇: 泰晤士河,塔橋,倫敦塔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

乖歐洲之星(Eurostar) 快速火車,從巴黎到倫敦,只需兩小時三十五分鐘的路程 。

快速火車以最高300公里的時速穿越法國廣袤而嫵媚的田園景觀。 窗外景物匆匆的向后倒退,觸目所及都是春分的苗秀農場、蔥蘢牧草、還有散落遠處的牛群或羊群; 經過了一座座的村莊,樸實的聚落中間都升起天主教堂的尖塔,在蔚藍的天穹底下,都是一幅幅清麗恬雅的風景畫。

巴黎城的美是濃妝艷抹,而法國田園的美,是令人心曠神怡的嫻靜自然。

火車在黑黝黝的英倫海峽隧道內穿梭約45分鐘,重見天日時,車速忽然慢了下來,景色也陡然一變,都是連續不斷的小城鎮,緊密的排列著維多利亞風格或都鐸式的民居,有時還可望見小鎮主要街道上的熙攘車輛。

比起法國的綺麗婉約,英國似乎多了一份工業革命留下的次序嚴謹和擁擠忙碌。

回想起清晨之際還在巴黎的Gare du Nord車站等歐洲之星開進月台, 剛近中午,就倏地站在倫敦滑鐵盧車站的月台上了。英國人總愛揶揄法國人,好像是故意使用令拿破崙兵敗名殞的戰役,作為列車終站的名字。

從車站出來,一片晴空,明媚陽光透射著春意料峭的中午。
(二)
旅行車沿著泰晤士河轉圜, 越過威士敏寺橋, 威士敏寺(Palace of Westminster)巍峨的新哥德式, 倨傲莊嚴的聳立河畔, 大笨鐘(Big Ben)雖然早巳計算完了帝國的解體, 卻仍然忠實地靜靜運行,在春季午日底下閃耀凝重的典雅溫麗。

下車後向河岸走去,倫敦塔橋(Tower Bridge)的宏偉雄古, 驀然驚艷似的映入眼簾. 兩端的橋墩座落著高聳的哥德式橋塔, 橋身橫跨河面開闊的泰晤士河, 在明淨而溫煦的陽光下, 泛著一層亮麗的光暈。

塔橋建於1886年, 1894年建竣通車, 是一座244公尺長開啟橋, 橋的中部分為兩扇, 可以向兩旁升起至83度的高度,以讓河流上的船渡過。過去的升降裝置是液壓的,並且用蒸氣機泵水入液壓裝置,而如今橋巳改用電動機來升降了。

在18世紀,隨著英國工業革命而來的蓬勃經濟活動和殖民事業的迅速擴張,泰晤士河成為世上最繁忙的水道。因此,河水一度曾被工業廢料、城市挑污和船艦燃料污染得髒濁不堪。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大英帝國迅速解體,泰晤士河逐漸沉靜下來,倫敦不再作為重要的河港。不過,泰晤士河也因此而被疏浚清理,兩岸景緻重新被美化,成為如今歐洲著名的雄偉景點之一。
此時的泰晤士河,在春日底下,酥風越越,綠波瀲瀲,對岸與是象徵古世紀風格的倫敦塔(Tower of London),淺淺橙紅色的磚牆泛著令人目眩的白光,高危的城塔與雉堞背后,像還關著中世紀盛期的時空氛圍。然而,往左邊較遠處望去,在一群現代與古舊建築背后,有一座狀似螺旋的藍色大樓,在艷陽下熠耀著嫵媚的矜持,那是瑞士再保險機構的現代建築風格。這座大樓依循環保理念設計,現在巳成為倫敦的最新地標。
如果讀過英國史,就知道倫敦塔裡發生的殘酷屠殺和政治陰謀,幾乎裝載了半部英國中世紀后期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

倫敦塔目前的地點,是當年羅馬人的要塞,為羅馬皇帝Claudius親征英國(公元43年)后所建。1078年,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將原本的木制要塞改建成堅固的石堡,以衛護他的諾曼 (Normans)貴族和軍隊,以免受到還未完全被征服的英國本土人攻擊。 威廉本為法國的諾曼第公爵(Duke of Normandy),1066年獲得教皇支持他成為英國合法國王,率領諾曼人登陸英國,在黑斯廷斯之役(Battle of Hastings)擊殺英王Harold, 開創了法國諾曼系的英國王朝。

倫敦塔曾經是要塞、王宮、武器庫、國庫、皇家動物園、鑄幣廠、天文台、關押王室成員和貴族的監獄與執行死刑的地點。而最后的兩個功能,為英國史留下了許多陰冷怖森的迴響,以及魅影幢幢的傳說和野史。
倫敦塔裡發生的王室屠殺和斷頭死刑,以薔薇戰爭(War of Roses, 1455-1485)期間為最殘酷達到最高峰, 然后延續至亨利八世(生卒年份:1491-1547) ,甚至伊麗莎白一世期間 (生卒年份1533-1603)。 

薔薇戰爭后期,約克家族(House of York)打敗蘭開斯特家族(House of Lancaster), 奪得王位。然而, 約克家族的國王愛德華四世卻於1483年猝死。由12歲的兒子即位為愛德華五世。然而, 愛德華四世野心勃勃、陰騭險詐的弟弟Gloucester公爵卻忽然篡位,即位為理查三世(Richard III),引起了約克家族的內鬨。他將年幼國王和9歲的約克公爵兩兄弟,幽禁於倫敦塔,他們之后便消息杳然,無影無蹤,也許被暗中謀害了。

17世紀時,因為要進行倫敦塔的重修工程,將其中一座塔樓(Tower)拆除重建,結果在磚牆裡發現了一幅鐵箱,裏面裝了兩具小孩的骨骸。然而至今仍無法鑑定它們是否就是當年的年幼國王和公爵兩兄弟。

1485年, 蘭開斯特家族和部份的約克家族,終於聯合起來反抗理查三世,支持屬於蘭開斯特家族旁系的亨利‧都鐸 (Henry Tudor)。他在法國國王和不列塔尼公爵的支援下,率領一支軍隊在威爾斯登陸,迅速進軍倫敦,在博士沃郊野(Bosworth Field)和理查三世的軍隊交戰。結果,理查三世眾叛親離,被亂軍斬死馬下。享利‧都鐸即位為亨利七世,結束了長達30年的王朝內戰,開創了日后逐漸強大的都鐸王朝,后繼的亨利八世和伊麗莎白一世,為強盛的大英帝國之奠定人。

然而,亨利八世、瑪莉一世至伊麗莎白一世期間,倫敦塔內的王室殺戳和政治陰謀依然持續不斷。享利八世將他的第二任王后Anne Bolyen和第五任王后Gatherine Howard在倫敦塔內斬首處死。 至今仍然有傳聞,在夜間會看到Anne Bolyen的遊魂,在倫敦塔四周遊盪……。
瑪莉一世(亨利八世的女兒)在塔內處死了和她爭奪王位的Lady Jane Grey,而伊麗莎白一世(也是享利八世的女兒)在登位之前,也曾被瑪利一世幽禁於此。但她即位后,也在塔內處死了多位失寵的大臣,包括了曾經權傾朝野的埃克塞斯伯爵(Earl of Essex) Robert Devereux……
塔橋薰浴在溫潤的河風裡,氤氳著明潔澄亮的肅穆雄奇。對岸的倫敦塔,古老高牆,在蒼翠樹蔭掩隱之間,竟有一種靜謐沉思的美感。 

沒有中世紀的殘酷傾軋、沒有染血的玫瑰、 也不見遊離香魂,只有泰晤士河面閃耀著午間的波光鎏爍,青青嫩草在陽光下精神奕奕,以及宛如遍地錦簇一般、明艷照人的鬱金香花叢。

(感謝好友Sean提供部份照片)

台長: Knight
人氣(1,240)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雙城記: 巴黎-倫敦 |
此分類下一篇:雙城記倫敦篇: 特拉法加廣場和特拉法加之役
此分類上一篇:巴黎篇:徜徉塞納河

小朋友
大大要加油哦
2006-04-18 16:52:56
版主回應
謝謝!
會努力!
可以留下格址嗎?
2006-04-19 17:10:50
鐵路怪客
好~我們永遠支持你好~
2006-04-19 12:59:12
版主回應
謝謝!
有神秘的感覺
好像"銀河快車"
2006-04-19 17:13:37
霍旭昇
我推荐你了。
2006-05-09 21:58:4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