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04 14:04:14| 人氣585| 回應0 | 上一篇

《剎那中─賴聲川的劇場藝術》讀書心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针寫在最前面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開始知道「賴聲川」這號人物,起源於我國小六年級時,適逢超級電視台開播,晚間八點檔「我們一家都是人」收視率居高不下。那時大我九歲的姊姊,帶我和妹妹一起看,我那時感覺他們的演出和一般的連續劇很不同,肢體語言較一般戲劇豐富許多,說話很清楚,還看到現場有觀眾參與錄影。然後我會在劇末時,看到一個長頭髮並留有許多鬍子的男士出來謝幕,直到現在我才知道他就是賴聲川。第二次和賴聲川搭上關係,是高中音樂授課老師,要我們買票觀看《千禧夜‧我們說相聲》,那是我第一次到國家戲劇院裡面,再次到國家戲劇院,則是看「地下鐵」的演出。第三次則是在另外一門影視文學的課堂中,老師放映了「暗戀桃花源」的VCD版本,讓我更加欽佩賴聲川的創作實力。因此我選定了《剎那中─賴聲川的劇場藝術》一書,做為期末報告心得,希望更進一步的了解賴聲川。

针關於賴聲川
生平大事紀
年代 大件事
1954 生於美國華盛頓,其父親是駐美大使館一等秘書。
1966 全家搬回台北外交部
1972 入輔仁大學念英語系
1978 與丁乃竺舉行西藏密宗佛教婚禮。
1982 通過博士鑑定考試,導演《等待果陀》做為輔助博士論文具體製作,因此演出而獲柏克萊艾斯纳獎。
1982 在荷蘭認識阿姆斯特丹工作劇團,導演雪雲‧史卓克。
1983 雪雲‧史卓克智柏克萊擔任客座教授,賴聲川向他學習集體即興創作方法。
1983 回台任教於剛成立的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
1984 集體即興創作《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摘星》《過客》
1984 成立【表演工作坊】
1985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1986 《暗戀桃花源》
1987 《圓環物語》《西遊記》
1988 中影文化城演出《落腳聲─古厝中的貝克特》
1989 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
1989 《回頭是岸》《這一夜,誰來說相聲?》
1991 《台灣怪譚》
1992 拍攝《暗戀桃花源》電影
1993 編寫《飛俠阿達》劇本、拍攝
1994 【表演工作坊】十週年
《紅色的天空》
1995 《一夫二主》,電視劇《我們一家都是人》。
1997 《又一夜,他們說相聲》
1998 獲選輔仁大學傑出校友
1999 出版《賴聲川:劇場》共四冊
2000 赴柏克萊大學擔任客座教授
2000 《如夢之夢》八小時完整版於國立藝術學院正式演出。
2000 《千禧夜,我們說相聲》
2001 《一婦五夫!?》《等待狗頭》
2002 《他和他的兩個老婆》
2004 【表演工作坊】二十週年
校園巡迴演講活動

集體即興創作
從精華出發、設定角色與狀況、即興排演本身、搭積木、磨亮。精華通常分兩部分,一是賴聲川所設想的藍圖,另一則是和所有演員「凝聚共識」。我個人覺得重點在於後者,這是相當重要的部分,因為演員彼此之間必須相互認同、信任,才能全力激盪出自身的經驗,進而和眾人分享,共同建構出最佳的方向。
設定角色方面,通常演員需要下很多功夫,借助書面、影像資料,或是觀察、接觸類似人物等。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講述關於台灣啟智教育的《摘星》,演員們必須到啟智中心接觸要扮演的對象,在這方面的用心,相信大家有目共睹。所以如果演員的準備越是豐富,他的演出會更得心應手。我以《暗戀桃花源》的劇情來舉例,其中有一段老導演要求演員去試著揣摩1948年的上海,到四十年後的台北的心境。這樣的戲中戲,表現了演員工作的辛苦與磨練。
即興排演本身,則是賴聲川出狀況給演員,演員開始自行發展,即興中所說的話都會被紀錄下來,賴聲川也會適時補上幾句。總之大家還是在一中心主旨下,自我發揮。接著賴聲川會將這些狀況,整理出劇本。
磨亮的部分,則是演員會拿到演出文本,經過一次次的排練,達到大家的共同期望後,才會印製正式的劇本。這就是賴氏的集體即興創作。在還沒看過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為集體即興創作,應該是一群編劇共同討論編寫劇本。我現在很被吸引,很希望有機會能夠在現場觀看集體即興創作的過程,相信會是給自己很不一樣的體驗和學習的機會。


针好幾夜相聲劇
我看過《千禧夜‧我們說相聲》,被倪敏然的生動演出深深吸引。我那時是位高中生,欣賞該劇後的心得都是針對內容面的,沒有注意到舞台設計、燈光、音樂等等。我知道當天我一直在笑,笑的相當諷刺。
我認為賴聲川的相聲劇能夠受歡迎在於,傳統和現代結合,單說相聲或許觀眾群比較小眾,加上戲劇的元素,讓整個戲劇更加活潑可看,自然能夠引起注意。再者相聲具有的魅力在於逗人發笑,笑的背後是更多的反省和檢討。議題切合社會時事,更能夠觸動人心,因為好像是爲所有觀眾發聲般,心有戚戚焉的認同或讚賞。
我記得開學第一堂課時,我傳紙條問老師相聲算不算戲劇,現在我自己似乎找到了答案,相聲劇應該算是一種特例,或者說他是賴聲川的另一個招牌戲碼。


针我們一家都是人
《我們一家都是人》在台灣電視史上創紀錄,首次將舞台劇搬上電視現場播出,史無前例也後無來者。我那時才國小六年級,對於飾演小鳳的張鳳書印象深刻,和他去年在三立電視《台灣霹靂火》的演出截然不同,但我深信那段在一家人演出的時間,張鳳書必定收穫不少,甚至是奠定演技的基礎磨練。在書中介紹此劇甚少,我猜想每天的戲劇內容都要結合社會時事,演員們對於新聞的涉取一定需要多面且迅速,我認為應該還是採取集體即興創作,才能持續一段時日,而都能夠讓收視率屢屢告捷。我認在那同時,戲劇表演界一定相當關心,這似乎可以引起大眾關心戲劇,開始會有更多人願意看戲。所以賴聲川的創新,又再一次給人驚喜。



针賴聲川與眾不同
我認為賴聲川的戲劇能成功,在於他本身的不凡。他是虔誠的宗教信仰者,藝術氣息濃厚,關心社會時事,獨特行事風格等。他勇於與眾不同,所以能夠成功。因為他的不凡,所以其戲劇的意涵往往夠深夠廣,甚至讓人摸不清楚。他往往能做別人不能做的到,或想不到的事,對於他我深感佩服。當然我不會過度將他神話,只是從書中和戲劇作品上,他所涉及的面相當廣,我不禁佩服。他是我可以學習的對象,今年是表坊二十週年,他們將巡迴校園舉辦演講,希望到時能夠到輔大,一睹他們的風采。


针我還有話說
這學期我真正的步入劇場看戲,已經讓我對戲劇界有不同的認知,只是我認為戲劇這一塊還是比較小眾,但是其藝術價值很高。現場演出的臨場感和影視播出截然不同,我可以看到很多小細節,如演員走位差點跌倒、臺詞唸的不順、音樂或媒體應用等問題,這些都是現場參與才能體驗的。我對於劇團生存比較擔憂,似乎成本高於回收利潤,因此我更會認為劇場工作者把藝術看的比財務更重要,這是令我欽佩的部分。
戲劇雖為小眾傳播,但其接受資訊的閱聽眾,會是最符合戲劇表演的目標閱聽眾。不像大眾傳播範圍太廣,而且我甚至認為會看戲的人,通常是有興趣甚至樂在其中的人,或是像我一般的學生,有別於大眾的紛亂廣雜。往後有機會我還是會繼續看戲,看出自己的樂趣來。



针參考用書
纥陶慶梅、侯淑儀編著《剎那中:賴聲川的劇場藝術》時報出版2003初版




台長: KK
人氣(58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