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21 20:48:39| 人氣1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美學專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美學專書
1. 葉朗:《中國美學的開展》(台北市:金楓出版有限公司,1976年)。
2. 《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上)(下)》(北京市:中華書局,1980年)。
3. 朱光潛:《談美書簡》(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8月)。
4. 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5. 黑格爾:《美學(第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年初版)。
6. 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集(第1卷)(第二卷)》(上海市: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
7.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上卷)(下卷)》(台北:漢京文化事業,1982年10月31日初版)。
8. 文藝美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蔡元培美學文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年初版)。
9. 朱光潛:《西方美學家論美與美感》(台北,漢京文化公司,1984年)。
10. (英)鮑桑葵:《美學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年)。
11. 宗白華:《藝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第二版)。
12.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第一卷)--先秦兩漢美學思想》(台北縣:漢京文化事業,1986年8月初版)。
13.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第二卷)--魏晉南北朝美學思想》(新店市:谷風出版社,1987年12月台一版)。
14. 林同華:《宗白華美學思想研究》(板橋:駱駝出版社,1987年8月)。
15. 葉秀山:《美的哲學》,(北京:寶文堂書店,1987年)。
16. 趙士林:《當代中國美學研究概述》(台北市:谷風出版社,1988年6月)。
17. 霍然:《唐代美學思潮》(吉林:長春出版社,1990年12月)。
18. (日)今道友信:《東方的美學》(北京:三聯書店,1991年)。
19. (美)蘇珊.朗格原著、劉大基等譯:《情感與形式》(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1年10月)。
20. 姜一涵:《中國美學》(台北:空中大學,1992年12月2版)。
21. 劉墨:《中國藝術美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3年9月)。
22. 張法:《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6月)。
23. 李澤厚:《美學論集》(台北市:三民書局,1996年)。
24. 胡經之、王岳川:《文藝學美學方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3月)。
25. 勞承萬:《朱光潛美學論綱》(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
26. 文傑華主編:《朱光潛與當代中國美學》(香港:中華書局,1998年11月初版)。
27. 葉朗:《胸中之竹—走向現代之中國美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葉朗主編:《現代美學體系》(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月)。
28. 周賓:《二十世紀西方美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29. 朱存明:《情感與啟蒙:二十世紀中國美學精神》(北京:西苑出版社,1999年9月)。
30. 彭鋒:《美學的意醞》(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
31. 李澤厚:《美的歷程:插圖本》(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
32. 胡經之:《文藝美學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
33. 朱光潛:《談美》(台北市:尼羅河書坊,2001年)。
34. 邢建昌、姜文振:《文藝美學的現代性建構》(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35. 孔智光:《中西古典美學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
36. 劉叔成等著:《美學基本原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
37. 鄒其昌:《中國美學與藝術學探微》(武漢:崇文書局,2002年12月第1版),頁249。
38. 劉方:《中國美學的基本精神及其現代意義》(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5月)。





其它論著:
1. 《馬克思恩格思全集》第二卷(陝西:人民出版社,1965年)。
2. 林語堂:《吾國與吾民》(台北市:平平出版社,1968年5月)。
3. 梁啟超:《飲冰室專集(五).作文教學法.書法指導》,(台北市:中華書局,未標出版年)。
4. 王國維:《王觀堂先生全集初稿(五).靜庵文集續編》(台北市:大通書局,1976年)。
5.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84年1月重十五版)。
6. (德)康德著;宗白華譯:《判斷力批判(上卷):審美判斷力的批判》(台北:滄浪出版社,1986年)。
7. 朱光潛:《朱光潛修養三書: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美、談修養》(台中市:晨星出版社,1988年11月)。
8. (美)艾布拉姆斯:《鏡與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9. 朱光潛:《談文學》(台北市:國文天地雜誌社,1990年3月初版)。
10. 錢鍾書:《管錐篇》(台北:書林出版社,1990年5月)。
11. 何懷碩主編:《近代中國美術論集(五)》(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1年6月)。
12. 龔鵬程:《文化符號學》(台北市:學生書局,1992年)。
13. 葉維廉:《比較文學叢書》(台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8月)。
14. 余秋雨:《文化苦旅》(台北市:爾雅出版社,1992年11月初版)。
15. 蔡元培:《蔡元培文集(教育上)》(台北市:錦繡出版社,1995年5月初版)。
16. 錢念孫:《朱光潛與中西文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
17. 宗白華:《宗白華全集(1)(2)(3)(4)》(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第一版)。
18. 龍協濤:《讀者反應理論》(台北市:揚智文化,1997年)。
19. (美)華勒斯坦等:《開放社會科學》(北京:三聯書店,1997年)。
20. 楊平:《多維視野中的美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21. 李慈健等:《當代中國文藝思想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

台長: Fioname
人氣(1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文學 |
此分類下一篇:Summary and Abstract Writing
此分類上一篇:我崇拜的學者3) 廖炳惠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