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0-13 19:19:27| 人氣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南京:沒有交通指揮崗的城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南京市區有1102個交叉路口,卻沒有一個交通指揮崗臺。雖然沒有交警指揮,交叉路口仍然秩序井然,機動車輛、自行車、行人均能快速、安全通過。
南京市區道路公裏數達1600公裏,機動車30萬輛,公裏數和機動車輛的比例遠遠超過北京、上海,可車輛在市內行駛通暢,交通擁堵很難遇見。
近叁年來,南京城市交通管理連續被評為“南京市精神文明建設十件大事”。在南京市政府的投資環境的調查中,80%的外商對南京城市交通管理表示滿意。新加坡駐華大使稱贊說:“南京的交通設施可與發達國家媲美。”
采訪南京交警,交警們說得最多的是市民交通文明意識強;采訪南京市民,市民們說得最多的是,南京交警文明管理水平高。是什麽,使得南京的交警與市民手相牽情相連呢?

科技,疏導城市的交通

南京人不會忘記,叁年前,南京的主要交通路口都有一個圓圓的交通指揮崗臺,交警們在那小小的崗臺上,用標準的手勢,指揮著來往的車輛和行人。
南京人也不會忘記,在每一個路口,曾經都有一位舉著小紅旗、吹著小鐵哨的值勤糾察,上下班高峰時,他們常會用身體擋住自行車流。
然而,敬業的交警會顧此失彼,焦躁的行人,並不理解值勤糾察的耐心。紅綠燈下,交通堵塞,時有發生。
向科技要通暢,南京市公安局領和所屬的交通管理局領導決定率全國之先,進行城市交通管理大改革。
1997年11月,南京市大中橋路口的紅綠燈變成了多相位指示信號燈,與以前紅綠燈不同的是,它多了左轉、右轉指示信號燈,南京市交管局的本意是變交警指揮為信號燈指揮,從而將交警從指揮崗臺上解放出來。可是,駕駛員們面對多出來的幾個燈,竟有點不知所措,該行時不敢行,不該行時卻往前衝,騎自行車的幹脆憑感覺往前走。路口的交通秩序比交警在崗臺上指揮時要混亂得多。
當天便有交警說,紅綠燈還是少一點的好。可交管局的領導認為,改革便意味著陣痛。
一個星期以後,大中橋路口的交通秩序出現了好轉,但機動車的流速依舊緩慢。為了尋找更加有效的辦法,交管局局長胡小翔及其它領導帶著交管局科研所的研究人員,每天一大早便趕到大中橋路口,觀察路口交通情況。有駕駛員反映,劃在路面的箭頭指示會被第一輛車擋住,後面的車輛看不到。于是,增設空中長臂導向標志的方案應運而生。
多相位信號指示燈推行一個月後,南京市出現了兩個電子警察。這兩上電子警察剛出現時,不少駕駛員沒把它放在眼裏,結果第一個星期,它們抓了1000多輛違章車,而且個個證據確鑿。面對電子警察的神威,個別駕駛員氣惱不已。有一位出租車駕駛員竟在夜間用布將出租車牌號遮住後,開車反復碾壓路口的黃線,以致電子警察的照相機的快門被反復觸發,直至膠卷全部用完。不過,根據照片,交警們還是找到這位“聰明”的出租車司機。
接下來,非機動車二次候車區被劃出,它徹底解決了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通過路口時出現的矛盾。緊接著,路段行人過街信號燈開始在學校及醫院門前的馬路上出現、綠波帶等在北京西路等路段開始實施。
依靠科技,南京的市內交通管理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第一個長臂信號燈、第一個自行車二次候車區、第一個電子警察、第一個提示前方路口和廣場路況的大屏幕電子顯示屏……如今,多相位信號燈已在224個路口安裝,主要路口均有電子警察,市交管局內的指揮中心,可以觀察所有主要路口的交通狀況,並將交通信息迅即發布到分布在四面八方的電子顯示屏上。
南京市交警們最難忘懷的是1998年12月的一天,那天早晨,6名交警來到南京市政府門前路口,他們向南京市最後一個崗臺莊嚴敬禮,隨後,崗臺被搬走。

沒了崗臺,交警們幹什麽

在一大批交通設施得以更新、一系列富有科技含量的道路交通控制措施出臺後,原先困守在各個路口崗臺的上被動指揮的南京交警們,突然間獲得了解 放。
科技強警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南京交警不再靜態守崗,而是逐漸改為動態巡邏。當南京市最後一個固定交通崗臺拆除後,南京市1500名交警全部成為巡警。1500名警察,每人一輛摩托車,人手一部電臺,工作範圍不再是路口的一個點,而是自己分管警務區的一個面,從點到面的飛躍,都是科學管理的造化。
最後一個崗臺雖然在南京消失了,但是機動車、非機動車還在,行人還在,道路交通管理依然是一副不輕的擔子。不再守在路口管理的交警有了新的使命。
首要的使命就是提高市民的交通文明意識。因為南京市交管部門已經意識到:如果市民們普遍缺乏交通文明意識,城市交通管理即使有再多的科技含量,也將是一件事倍功半甚至是前功盡棄的事情。
南京有30萬輛機動車、200多萬輛非機動車和530萬市民,他們在過去的歲月裏已有了自己行駛、走路的習慣,一朝一夕改之,談何容易。可是南京交警正肩負著這樣“談何容易”的使命。
南京交警執行這樣的使命也沒有神奇的本領,它的方法是一靠宣傳造勢,二靠嚴格執法。先大張旗鼓告訴大家:新的道路產生新的管理辦法,哪些是規矩什麽屬違章,教汽車不要隨便停,教自行車不要上快車道,教行人怎樣過街,都是需要大聲告訴市民的;“課”上完了再在管理實踐中考考大家,違章了自然沒有“考”及格,對不起,那還得罰點款,交點學費記憶就會深刻些。
面對交警又是“上課”又是“考試”的南京市民,猛然感覺身邊的交通不再是隨隨便便的事。有形的崗臺消失了,無形的崗臺卻在市民心中樹立起來了。
可是,要使這無形的崗臺在市民心中生根,衹懂一個“嚴”字的交警是做不到的。
31歲的梅文慶是南京交警二大隊的一位交警,梅文慶執法時從不板著臉,人、車違章了,他過來敬個禮,和你慢慢說違章的事由,語氣裏決沒有半點訓斥的味道,讓人聽著就覺得是這個理。溫和的梅文慶也不是顧了文明丟了管理,他的“糾違”率並不低,中山東路的西華巷路口、洪武路口、解放路口、破布營路口,小梅都接受過整治任務,一些處理起來比較難的如小叁車(助力車、殘疾車、叁輪車)問題,他都從容地解決了。文明管理的效果可見一斑。更重要的是,它在市民心中的影響非同小可,從這個意義上講,文明管理是一種長效管理。

交警:是管理是服務更是奉獻

在南京市交警部門上上下下采訪,我們多次聽到了一句相同的話語:交警這個職業是管理,更是服務,管理好交通就是為了服務好市民。
南京市交警叁大隊交警陶濤在處理一起撞車案時遇到了一位姓顧的先生,顧先生騎自行車橫穿機動車道與正常行駛的機動車發生碰撞,造成骨折,他覺得,所有的損失均應由機動車駕駛員承擔,“因為我是騎自行車的”。當他得知自己對撞車負有責任並須承擔一部分費用時,在現場當時就大吵大鬧起來。他指責陶濤執法不公,陶濤與這位駕駛員肯定是哥們。面對此情此景,陶濤向顧先生細心解釋有關法律法規,同時明確地告訴他,如果他覺得這件事不能理解,他也有上訴的權利。陶濤一番周到細致的法規服務,解答了顧先生所有的疑難問題也使他愉快地接受了處理結果。離去時,顧先生拉著陶濤的手說:“你這樣耐心的態度,真是好樣的。”
陳東亮,南京市交警八大隊的交警。一個星期五的下午,小陳剛下班,一位濟南司機路過他身邊向他問路。這個司機是往雨花臺區一家鄉鎮企業提貨的,因為這裏道路改造成後他找不到地方了,可是長江大橋明天起就要維修,當天提不到貨回不去,就有可能在南京耽擱好幾天。陳東亮聽後二話不說就跳上了濟南司機的車,帶著車幫著他找這家企業,費盡一個多小時的周折,他們終于找到了那個廠。因為有太多的外地車不認識南京新改造的道路,小陳口袋裏專門裝了便民條,遇到有問路的,就撕一張畫個草圖……
交警九大隊交警高永東值守的是一個特殊的崗位:南京長江大橋。為了保障大橋的暢通,高永東成了2歲女兒眼裏的陌路人。女兒出生時他在值勤沒法陪在妻子身邊,以後他要抱女兒時,女兒總不認他。可是,經常從大橋走的司機們忘不了高永東。兩年裏,高永東在自己的崗位上先後做了150多件好事。夜間迷路的八旬老人陳蕾芳不會忘記,護送他回家的是高永東;昏倒在橋上的一位外地游客不會忘記,是高永東送他進的醫院;家住董家巷的樂迎春小朋友不會忘記,自己離家出走是高叔叔送他回的學校;來自青海的曲建華不會忘記,是高警官抒他找到了遺失在中巴車上的2萬多元現金以及增值稅發票……
在采訪中,我們無數次地感受到南京交警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對市民真誠熱情的服務,心底無私的奉獻。
1500名南京交警,這並不是多大的一個數量概念,可是當他們以“人民滿意”作為自己管理和服務永遠的目標時,這樣的一個群體也就不再微小,因為,他們就是人民的交警。


台長: bluesea
人氣(5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