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06 17:56:06| 人氣3,7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書介:建築,設計,後現代論評之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設計作為服務業所需的知識與技術
設計行業是典型的服務業,卻也是最難以服務業來描述的行業。
作為典型的服務業,設計行業既不從事一級產業的自然物生產,也不
從事二級產業的自然物加工,而是從事一種”令別人滿意”的勞心或
勞力工作;作為難以服務業來描述的行業,設計在從事”令別人滿意
”的勞心或勞力工作時,不但要以書面與圖面指導一級產業、二級產
業的自然物加工,也要監督這種加工生產,甚至於還要親自動手示範
,所以也就可能混合了一、二、三級產業的工作內容。
這也是為什麼設計行業特別注重可應用的知識與技術的原因。我們先
從設計職業的任務,來看需要那些知識技術。

設計的任務有四項:其一為滿足消費者的使用、其二為提供生產的規
範、其三為作品令人賞心悅目、其四為作品反映市場意象與集體記憶
(楊裕富1997)。

要滿足消費者的使用,通常就要對社會的風氣;對”人”的生理、心
理、行為、動作;對”物(工具)”的物理,機械原理,物所處的環
境等要相當的理解,就需要這一方面的知識來支持。

要提供生產的規範,通常就要對”物(設計品)”的生產過程,加工
程序,原料的物性,表面材料的視覺反應,乃至於設計品的安全性等
要相當且可行的理解,而且要能以圖與文字說明來描述這些規範,就
需要這一方面的知識來支持,更需要這一方面的技術來支持。

要使設計作品令別人賞心悅目,通常就要熟練於造形的知識,更要熟
練於造形的技術。造形的知識主要包括色彩學,造形學與美感學,也
可以說主要在於美的元素(形感、色感、光感、質感、量感)與美的
原則(平衡、對稱、韻律、漸層.....)的知識(楊裕富,1998b);
造形的技術主要即為上述造形知識的靈活運用、審美經驗的累積與造
形活動的不斷練習。
要使設計作品反映市場意象與集體記憶,通常就要熟悉流行趨勢與各
別文化裡的各種不同”有形符號體系”的知識,也更需要熟練不同”
有形符號體系”間的轉換的技術。這些設計知識與技術,先是由一些
符號學學者與法國哲學家在1970年代所建構出來,在1980年代逐漸被
設計學界與業界所引用,在後現代情境下的設計行業裡,往往日趨重
要,我們也可以用設計文化符碼系統來稱呼(楊裕富,1998a)。


二、設計領域知識與技術的內涵與特性
(一)設計領域知識體系及內涵
雖然我們從設計的四大任務來分別說明設計領域的知識與技術,但是
我們也要瞭解:真正設計知識的核心,並不在於四大任務分項下的破
碎的知識,而在於一種追求”可用知識”的心態;真正設計技術的核
心,並不在於四大任務分項下的破碎的技術,而在於一種追求創新突
破綜合並用的熟能生巧。所以簡單的說:設計知識核心在於,如何尋
找、借用各行各業所累積的可用知識,設計技術核心在於,如何綜合
各種技術以達到舊熟生新巧的境界。
(二)設計領域知識與技術互為融合貫通的特性
另一方面,我們在說明設計領域知識與技術內涵時,好像可以分出知
識與技術兩部份,但那也只是為了理解的方便,為了適應現代教育體
制,為了方便分節授課,而作的區分。在執行設計業務時,往往並不
區分所謂的設計知識與設計技術。因為支持設計業務執行的設計能力
要項裡,有許多部份是不容易歸類於知識或是技術,甚至,如果我們
深究前述所謂”借用各行各業的可用知識”一詞的意涵時,恐怕設計
行業並沒有獨屬於這個專業的知識。這也說明了設計專業在執行面的
一個特色,那就是設計領域的知識與設計領域的技術,具有互為融合
貫通,難以區分的性質。

台長: 范麗伊
人氣(3,72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書評書介 |
此分類下一篇:書介:建築,設計,後現代論評之四
此分類上一篇:書評:『建築當作符號和系統』之七BY蕭老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