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20 18:29:36| 人氣2,13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傳統工匠訪談:李松林、李秉圭父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受訪者:李松林、李秉圭父子
訪談人員:陳宏忠、廖晉迪、翁真弘及草屯手工藝研究所研究員
訪談日期:1996年1月
訪談地點:彰化縣鹿港鎮

一、基本資料:
性別:男
年齡:父-90歲(民前5年)、子-47歲(民38年)
專長:藝術雕刻
公司型態:個人工作室(松林藝術雕刻中心)

二、經歷:
 談到鹿港的木工藝,就不得不提起木雕聖手 - 李松林先生。李松林先生出
 生於鹿港木雕世家,13歲從叔父學藝,,一直生活在木雕的天地裡,三年四
 個月藝滿出師,當他十八歲時,恰好鹿港天后宮重添修部份的木雕工作,李先
 生就獨當一面的領導此項工作。經歷了七十多載的木雕生涯,其技術已經非一
 般人所能企級的。李先生的創作範圍相當的廣,從寺廟建築的雕刻、家具的裝
 飾、神像、藝術雕刻到實用的桌椅、匾額、屏風樣樣具有。其於1985和1989
 榮獲教育部首屆薪傳獎及重要民族藝術藝師。
  李秉圭則為李松林的稚子,學習過程裡,父親李松林先生的傳統木雕手法是
 李秉圭二十餘載木雕技術的經緯大樑,亦是師承的主軸。


受訪者:李松林、李秉圭父子
訪談人員:陳宏忠、廖晉迪、翁真弘及草屯手工藝研究所研究員
訪談日期:1996年1月
訪談地點:彰化縣鹿港鎮



三、作品特色及工匠轉型:
1)李松林先生木雕以精緻傳神為特色,在傳統的造形藝術上,又富有生活寫實的
 作風,其刀法乾淨俐落,從初雕胚磨的大刀闊斧,到最後修飾時的金雕細琢,
 都可亦反映出對象的精神,有時為凸顯特徵,也採『粗中帶細』的手法,及一
 粗一細的雕法。其使用雕刻的第一步及先在紙上設計圖樣,據此在鑿出胚模,
 在雕刻的過程中,一方面根據先行設計好的稿樣,但邊雕刻也邊構思,就實際
 的情況來調整,等具雛形稍具之後,在進行細部的修飾。
  李秉圭指出,老一輩的傳統木雕多半寫實強過於寫意,主要因為木雕作品應
 用於廟宇建築或個人實用家飾層面較普遍。其主題較侷限於中國傳統戲曲題材
 ,如風神榜、三國演義、水滸傳或強調忠孝節義、吉祥納福為主題。因此他個
 人的創作風格希望突破現有主題,掌握以純粹的刀法,偏重個人情緒、懷想式
 的木雕作品。
2)在使用的材料上多為檜木、樟木。
3)在進行祭祀器具尺寸的裁切時便依照門公尺來製作,而在個人的藝術創作上,
則無此忌諱。
4)裝飾題材上則倚靠匠師的修行,來自創許多圖文式樣。而供桌一種由上往下續
雕的桌腳,就是由李老先生所從事祭祀家具雕刻突然得知的靈感,這種造型與
以往的不同,卻成為鹿港祭祀家具的特色,而慢慢延伸到全省。而其他裝飾花
樣如八仙、北海牧羊、望雲思母、瓜果、、等不勝枚舉。
5)在傳統與現代差異處上,由於機械的大量使用,多用於初步的木料裁切及雕刻
的粗胚,但細部的雕修,還是必須依賴人工,與傳統較無明顯差異。

台長: 范麗伊
人氣(2,13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書評書介 |
此分類下一篇:創意思境─視傳設計概論與方法/黃俊偉導讀
此分類上一篇:創意思境之造形裡的符號與故事:造形與善、巧結合四

陳華芬
"門公尺" 應為 "文公尺" 亦即 "魯班尺"
2014-05-10 18:40:4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