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06 01:33:25| 人氣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全球通脹的源頭看美國次按問題引發的金融危機(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全球通脹的源頭看美國次按問題引發的金融危機

釗藝

通貨膨脹的起因與其源頭

曾在香港報章發表過一篇有關中國外儲過高的危與機的文章,核心問題其實就是通脹。貨幣匯率的升跌就是通過升降把購買力給吞噬了!美國先是通過壓人民幣升值把中國的外幣購買力吞噬了,同時把通脹傳染至全世界,包括中國。

那麼什麼是通貨膨脹呢?“貨幣主義”理論的創立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密爾頓·弗裏德曼(Milton Friedman)在1987年曾經說過:“通貨膨脹在任何地方都永遠是這樣一種貨幣現象,即它是,並且只能是由貨幣量的增長速度超過了產出的增長速度而造成的貨幣現象。”

經濟學界認為:“紙幣流通規律表明,紙幣發行量不能超過它象徵地代表的金銀貨幣量,一旦超過了這個量,紙幣就要貶值,物價就要上漲,從而出現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只有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才會出現,在金銀貨幣流通的條件下不會出現此種現象。因為金銀貨幣本身具有價值,作為貯藏手段的職能,可以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量相適應。而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因為紙幣本身不具有價值,它只是代表金銀貨幣的符號,不能作為貯藏手段,因此,紙幣的發行量如果超過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數量,就會貶值。”

貨幣每天都在貶值是無可置疑的。當今世界仍然可靠的購買力只是貨物,如果你能以貨易貨,相對才不會有通脹問題。

我曾用例子說明:通脹就是同等貨幣買到的東西會越來越少。最基本的原因是由於我們有越來越多的貨幣去追逐越來越少的貨物。比如中國工廠生產了兩隻杯子,這兩隻杯子並沒有全用來供應中國市場,而是部分出口到了美國。於是在中國市場杯子就剩下了一隻。

那麼貨幣呢?首先我們在美國收取了美元,但卻留在了美國成為美元資產。中國並不能把美元拿回來用,於是中央銀行就印刷了同等價值的人民幣發放給出口杯子的企業。對於杯子市場來說,中國就有了兩個杯子的錢用於追逐一個杯子,結果如何?杯子的價格被炒高了。所以兩個杯子的人民幣,這筆錢實際上的價值最後在使用時只相等於一隻杯子。中國的通貨膨脹就是這樣必然地發生了。

從另一個角度看:國際美元因為被留在了美國,它的數量之龐大,也令其相應於產品的實際購買力下降。更難避免的是:美國政府有意無意地讓美元貶值,讓美元的購買力不斷下降,從而把美元資產的貨幣購買力轉移到美國的發鈔銀行手裏了。

當我們重新審視目前的國際金融狀況,發現事情遠不像一般經濟學原理說的那麼簡單。次按危機還沒爆發,上述說法還可以順理成章地解讀貨幣實質。然而,仔細分析美國的房地產次級按揭貸款證券化時,便看得更清楚:世上有大批金融家在偷著你口袋裏的鈔票。更為可恨的是,所有商業銀行都在“合法”印刷著大量的假鈔來盜竊,或者用假鈔來偷換你口袋中的貨幣!其最終結果必然導致並暴露出美國目前正在發生的次級按揭信貸危機。

可以說,通貨膨脹的事實不再是用國際貨幣遊戲規則演變出兩個杯子的錢去追逐一個杯子,導致通貨膨脹那麼簡單。而是所有商業銀行都在明目張膽地印刷假鈔票來冒充貨幣然後想方設法花掉。

那意味著大批從各商業銀行冒出來的真假鈔票去追逐一個可憐的杯子,而且從不同管道冒出來的大量人民幣以及外幣一起來追逐一隻可憐的杯子。那麼,通貨膨脹還能不是我們所必須面對的常態嗎?

面對越來越明顯的通貨膨脹威脅,中國政府從去年年末始至今都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就是拼命地緊縮銀根。

據報:正月伊始,中國各商業銀行今年用於借貸的額度已經基本上用馨。

1月16日,中國央行宣佈從1月25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至15%。這是從緊貨幣政策在2008年首次亮相。

貨幣發行的機制及其實質

總在說商業銀行特別是美國商業銀行都在明目張膽地印刷假鈔票冒充貨幣再想方設法花掉這大批的假鈔票。必定有人不解憑什麼這樣來詆毀商業銀行?要知道為什麼,不如從遙遠的古代侃起:

在中國歷史上,海貝曾取得實物貨幣的地位,青銅則曾是一種稱量貨幣。稱量貨幣實際上也是一種實物貨幣,只是它可以被切割成小塊,作為小額使用,又可重新熔鑄為大塊,或者整塊的青銅。所以,稱量貨幣比之其他實物貨幣,有其獨特個性,有作為貨幣使用和流通的方便之處。大凡自然物貨幣,包括金屬稱量貨幣,都具有兩重性。既有行使貨幣職能的功能,又具有原本的其他實用價值。

在中國歷史上,金銀長期處在稱量貨幣階段。在商朝的遺址中,考古發現已經有金箔,因資料太少,還難以確認它們是否具有貨幣的性質。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使用的金版是目前可以認定的中國最早的黃金貨幣。至少在戰國晚期,秦國也用黃金,他們除了使用楚金版,或用本地開採的黃金仿製楚金版外,還自製金餅。

當年中國的商代,人們還以貨易貨的貿易。客商換取邊遠少數民族的牛,羊等商品的貴重物資是鹽巴(自古以來鹽都是國家統制商品,俗稱“官鹽”)。以實物一袋鹽換一頭牛;換三頭羊;或者十隻雞;等等。

許多客棧的老闆兼替往來的客商們保管鹽巴。開始的時候都很守規矩地收些手續費。當客商來取回他們存下的鹽巴時如數奉還。後來,他們以鹽巴不便攜帶為由,讓客商帶上他們簽發的收據來交易,由賣出了牛羊換取了鹽票的客商來客棧提取鹽巴。

久而久之,在經營中他們發現很多時候發出的收據並沒有全部回來取貨。而且有些客商一次並不完全取走他們的存鹽,而只提取了部分。於是,他們大膽地多簽發了許多收據,借給一些信得過而手頭上沒有那麼多鹽巴庫存的客商去做生意。初期,這種做法沒什麼不妥。再後來,由於借出去的鹽巴大大多於存進來的鹽巴,終於出現了客商來提鹽而庫存不足的危機。

怎麼辦呢?他們想了個辦法:再多印些收據來應付。把多印出來的收據拿去別的客棧抵押,搬回鹽巴來應急。這方法屢試不爽,發展為現代的貨幣。那時候,可代客存放鹽巴的客棧間有個協議:多印的無鹽巴收據不能超過一定比例。否則會發生鹽巴不足的擠提危機。我們姑且把這種收據的貨幣功能稱之為“鹽巴本位”。當年的鹽巴被更加貴重的黃金取代。

美元貨幣系統在1970年代拋棄了金本位。鈔票印刷除了部分儲備金,並不需任何真正價值的依據。二次大戰後,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霸主地位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首先,美國可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舉債,其償還債務的代價卻是不對等或根本是沒有代價的。因它向別國舉債以美元計值,而它可讓鈔票印刷廠無限制地加印美元,即使造成美元貶值,仍能減輕其外債負擔,更可刺激出口,改善其國際收支狀況。而大量流通性國際美元資金的回流,又使其利率下降,彌補及壓縮財政赤字成本。

另外,通常當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都要進行經濟政策調整。美國卻不必這樣做。因美元是國際貨幣,當出現外貿逆差時,可通過印刷美鈔來彌補赤字,維持國民經濟平衡而將通貨膨脹轉嫁。這正是戰後美國雖經歷了數十年高額財政赤字卻依然能保持經濟狀況穩定的主要原因。

再有,使美國獲得巨額的鑄幣稅。鑄幣稅原先是中世紀西歐各國對送交鑄幣廠用以鑄造貨幣的金、銀等貴金屬所征的稅;後來指政府發行貨幣取得的利潤(等於鑄幣幣面價值與鑄幣金屬幣價的差額)。

金本位制度崩潰之後,紙幣為基礎的信用本位取代了金本位;美元代行國際貨幣職能。當毫無價值可言的紙幣被國家印製出來時,鑄幣稅就等於這紙幣所能購買到的社會產品價值,中間的差額即為美國的“鑄幣稅”。

即便如此,這些都還是可見的,有數可循。更可怕的卻是:商業銀行並不需要理會這些印發鈔票的規定。當我們去存款時,存進去的是現金鈔票;但當我們去取較大額的存款時,銀行職員就會提議不必提取大量的現金,只需拿他們銀行簽發的本票或者支票就可。這支票代表了那一大堆紙幣,可是,這卻是不需要經過任何中央銀行批准就印發出來的。你說它是貨幣,它的確不是流通貨幣;但是你說它不是貨幣?它卻可用於支付你所要購買的大宗商品例如房子,汽車等等。這種東西說穿了,就是一張張比美元等等鈔票還要假的假幣。

如果我們沒有忘記那個古代的故事的話,當時的一袋鹽換取一頭牛是很實在的;換取三隻羊也非常實在。因為那的確是用貨物在換取貨物。

可是當我們用收據來換取貨物的時候,已經可以造假。這種虛擬的比真實的物資大大地超額印刷的收據,相等於我們今日的美元等等貨幣;其真實性與物質上的可靠性已經打了折扣。

更有甚者,當我們在擔心客棧老闆會否昧著良心偷偷超額簽發鹽巴收據的時候,可曾想到另外還有一群聲稱持有幾張收據在手的人們卻在大張旗鼓地簽發更大批無中生有的鹽票收據呢?可見,現代金融體系,鈔票已不再是有限量的發行,因此貨幣量的增長速度必定遠遠超過了產出的增長速度。

次按危機的形成及其危害

次按危機終於引爆了全球股市大恐慌。從香港、中國股市泡沫適時爆破的角度看來並非完全是壞事。中國的通脹或許會有所緩解。且中國政府宏觀調控多次措施都不見成效,現在有了轉機。次按危機雖是全球的壞事,卻反而對中國是好事!

美國經濟衰退為過熱的中國經濟帶來了軟著陸的契機。中國政府最近經濟政策重點是應對總體經濟過熱的風險,特別是明顯通貨膨脹的風險。然而政府同時有多個目標, 政策工具非常有限。因此不得不採用行政手段,如銀行貸款額度的嚴格控制及項目審批的嚴格控制去抑制通脹。這種強硬手段所能起的作用有限,首當其衝的中小企業和普通老百姓會先受其害。如今給中國政府一個喘息期,不必運用大刀闊斧的激進政策措施, 因此可預期: 不再有大規模的行政緊縮;不再有人民幣大幅度的“一次性升值”;不再有連續性的多次加息! 目前的市況雖苦了樓市及股市的炒家, 給他們上了寶貴的一課, 卻對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調整機遇。

銀行們通過大量印發假鈔來擷取老百姓口袋裏的錢財。引發通貨膨脹,再通過通貨膨脹把老百姓手中的錢財吞噬掉。造成全球百姓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的最終結果。這是我們所看到的一個迴圈。次按危機終於讓大家看到了今天這局面。不過,這並不代表次按危機最壞的結果已經出現,其破壞性之巨大, 至今還是個未知數。

讓我們回到問題的源頭:“當我們去取較大額的存款時,只需拿他們銀行簽發的本票或者支票就可。”

銀行家們發現他們的一張白紙只要印上 “本票” 或者 “支票” 兩個字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填上想要的銀碼,這白紙就可以拿出去忽悠了。有這麼便宜的好事, 想想若你是他們, 會如何做?

在美國, 那些銀行家們最先想到的是把白紙交給房地產發展商, 因為房地產發展可以大規模經營用得著巨額資金! 當房地產發展商用那些白紙取得了大片的土地;取得了大量的建材;再取得了工程公司的建築施工……。最後讓消費者把畢生巨額存款一張一張地數清楚存進銀行,銀行再開出一張同等數額的白紙去換取建好了的房屋。這就完成了一個以白紙套取老百姓現金的“高明”的循寰。由此引申,可以想像那些因建造房子和發展房地產而暴富的所謂“商業奇才”們, 並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麼超人的經商智慧或者驚人本事而充其量只是貪婪的銀行家們斂財的首選御用工具而已。因此我們對於國內一些地方政府,地方銀行和房地產開發商相當活躍的尋租行為和房地產熱就不感到意外了。

對於那些只會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貪婪的華爾街金融家們來說,這種小兒科的經濟循寰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胃口了。按照樓宇買賣的一般規矩,購樓者全額存儲了100%足夠的樓價現金;次一點的,存儲了足夠支付房價30%以上的首期而且日常經濟收入能夠分期支付餘額的本息的借貸款者;再次一點的是沒有首期所需的存款但是有固定的優厚薪金收入足以支付長期分期付款金額的;等等。當一個成熟經濟體連那些達到最低借貸條件的“可靠”買主都買得七七八八時, 美國銀行家貪婪的手, 競相伸向那些照常規不具備買樓資格的買家。

他們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把那些白紙花出去! 盡可能把世間的錢財轉移到自己口袋裏。

為了此最終目標,任何風險控制,理性分析和規範運作都是多餘的。美國樓市的次級按揭貸款業務就此誕生。其操作規程是:願意買房子的人, 銀行都可提供借貸, 不論借貸者有沒有銀行存款, 固定工作, 足以分期支付本息的每月收入和一定程度的擔保等等……。只要願意買樓,就可參與這原本是富人或者有能力置業者的金錢遊戲。

銀行並非全不顧由此而來的信貸風險, 而只是通過把這類高風險借貸用打包評級再轉售給金融機構的方式把風險給轉讓出去了。

其理論依據是: 由於房地產是個火爆的增值和高盈利的市場,即使萬一買家最終無法履約繼續供款,也可將上當受騙而買房的業主掃地出門,把樓房收回再賣出去。而買家也以為當萬一供不起房貸時可及時把房子高價賣出,從而賺取房屋升值的差價。

這種安排,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製造了極不正常的巨大需求,大量不計品質買方的湧現, 理所當然引發了長期虛假房屋需求, 導致長期通貨膨脹泡沫!泡沫總有一天是會爆炸的!由於美國的次按風險已經通過其大大小小遍佈全球的金融機構廣泛地轉讓出去給全球的銀行、基金、保險公司和機構投資者,這個泡沫的爆破必定引發全球的金融危機。事實上,次按危機的破壞力至今還遠遠沒能充分表現出來!滙豐銀行業績報告已留出了一千三百多億港元的虧損撥備,明年更將有巨額的撥備。金融風暴隨時都會爆發甚至令全球金融體系崩潰!

台長: Venus -釗藝
人氣(2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