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5-12 22:36:40| 人氣1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變遷的台灣》沙塵暴與工業化 讓台灣更渴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分析發現,台灣地區「非旱即澇」的情況加劇,疑與內蒙沙塵暴、東亞地區空氣汙染惡化與太平洋周圍含硫量高的火山噴發活動有關。

汪中和說,一九四○年代以後,台灣有四次相對較大的氣象乾旱期,分別是六○年代初至中期、八○年代初至中期、九○年代初至中期,以及前年到現在;但四○年代之前只有一次乾旱,時間是一九○○年初至中期。

汪中和推測,近六十年來台灣地區乾旱發生次數較多,除了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外,空氣汙染、沙塵暴與火山噴發活動都造成空氣中微粒大幅增加,改變降雨機制,使降雨日數持續減少。

汪中和指出,中國大陸、印度與東南亞工業發展蓬勃,人口增加,土地開發活動劇烈,使東亞空氣惡化情形越加嚴重;此外,內蒙地區因土地過度開發,沙漠化面積逐年擴大,使沙塵暴發生頻率越來越高。

他說,根據中國大陸資料,六○年代只發生八次沙塵暴,但九○年代就發生超過廿次;這些沙塵微粒隨著東北季風輸送到台灣上空,影響高空水氣凝結成水珠的能力與時間;同樣的水氣,以往只要三到五天即可凝結降雨,但空氣微粒量大增,可能要花七至十一天才會降雨。

汪中和也觀察到,氣象乾旱期的發生與太平洋地區含硫量高的火山噴發活動也脫不了關係,因為火山噴發也會產生大量微塵,例如一九九一年菲律賓比那杜坡火山爆發,當時台灣及東亞地區就發生乾旱;六○年代乾旱與印尼火山爆發相關,八○年代乾旱與美國華盛頓州聖赫倫火山有關。

至於近幾年的乾旱,雖無與火山爆發,不過汪中和推測與最近頻繁的沙塵暴有關。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1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