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2-17 16:33:06| 人氣4,0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馬年走春行程 II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簡哥初三要值班,沒有時間按奈簡爸、簡媽,前一天晚上就先把行程規劃好交代我們要帶著簡爸、簡媽走行程:1. 南鯤鯓代天府 2. 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 3. 井仔腳瓦盤鹽田                           

這三個景點都在附近算是順行,我們早上帶著林媽的愛心肉粽、水果五四三出發,先去《南鯤鯓代天府》,南鯤鯓是一間有歷史有名聲的老廟,簡哥跟簡姐姐小時候有在南鯤鯓的水池前留影,也是一張保存尚稱完整的珍貴老照片。

南鯤鯓代天府雖然歷史悠久,不過很跟得上時代,有自己的官網: 

在整個南鯤鯓代天府的發展史上,依建廟過程劃分,可以分為三期:
第一期:南鯤鯓草創期,自1662年起至1817年。
第二期:槺榔山開創期,自1817年起至1923年。
第三期:槺榔山擴建期,自1923年起迄今。



因為是香火鼎盛的大廟,從停車場走到正廟有一段距離,艾文算是開了眼界,南鯤鯓被評為米其林三星的旅遊景點,以外國人的角度來看參拜廟宇都算得上有特色的旅遊行程,不過南鯤鯓不只是拜拜而已,南鯤鯓本身佔地很大還有園林造景,很多人帶了食物來此野餐休憩納涼,另外他們還有房間可以供香客 check in 入住 http://www.nkstemple.org.tw/2010/2014_nks_hotel/web_hotel.html,廟內各項服務相當地企業化經營!! 南鯤鯓與時俱進,現在還有線上點燈、線上求籤的服務。以前台灣廟宇的護身符都是比較傳統的紅香袋,南鯤鯓的新式護身符仿造類似日本廟宇御守的形式,既已到此參拜,艾文當然也買了一個護身符。






第二個景點是有點沉重的地方,所謂的沉重是參觀此地免不了會心情沉重,《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見證了一段台灣悲傷的歷史,這裡是烏腳病病患悲傷、痛苦卻仍能感受到愛的地方。

烏腳病民間俗稱『烏乾蛇』,為1950年代末期,台灣西南沿海地區特有的末梢血管阻塞疾病,因患者雙足發黑而得名。台灣地區以八掌溪下游南北兩岸的嘉義縣布袋鎮、義竹鄉及臺南縣學甲鎮、北門鄉等4四個濱海鄉鎮案例最多。

當時沒有自來水,北門、學甲、布袋、義竹 四個鄉鎮彼此毗鄰,皆位於八掌溪出海口附近,由於近海土壤具有甚高的鹽份,淺層井水質過鹹不適飲用,當地居民遂掘深井,引進一種以粗徑竹筒連接打入地下約深度 100~200米 ,汲取低鹽分的深層地河水飲用。不幸的是這種深井水經研究發現,砷含量竟高達0.4至0.6ppm,遠超過臺灣官方訂定之國家標準0.005ppm(以下)。烏腳病與其他相關皮膚病變,之後證實都是慢性砷中毒所引起的不同病徵。






最早台灣人民並不了解烏腳病的發病原因,所以除了生病本身的痛苦外,病患還要承受被其他人懷疑排擠的異樣眼光。發病初期由於四肢末端血液不流通,無法獲得足夠之營養及氧氣,皮膚會變成蒼白或紫紅色。患者會感到末端麻痺、發冷...,若受壓迫就會產生刺痛感。病情更進一步會造成靜止組織的營養缺乏,產生劇烈的疼痛。其疼痛程度可讓活人生不如死-痛到顏面變形、身體扭曲、在地上打滾。此時症狀為趾部發黑、潰爛、發炎,甚至造成壞疽再自然脫落。嚴重者發炎區域會擴散,腳組織可能悉數壞死,祇能以手術切除。發病部位除了腳以外,亦有手指罹症的案例,尤以成人居多。



《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翔實保存了1957年間當殘忍的烏腳病蔓延南台灣學甲、北門、嘉義縣布袋、義竹等地之際,基督教芥菜種會和王金河醫師如何通力合作「憐憫之門」,作為免費義診病患的醫療之所。王金河醫師更把大半生的光陰放在這裡陪伴病患,視病如親地與病魔搏鬥;有關醫生、病人的故事實是感人肺腑。紀念館內有播放當時病患及後來訪問的一些紀錄影片,簡媽看了感動(哭)久久、不願離去。紀念館開幕後由王金河及其親友所籌設的「財團法人王金河文化藝術基金會」接手營運。王金河先生現在與女兒一起定居在台北。 

   
第三個景點是明亮歡悅的地方,《井仔腳瓦盤鹽田》http://tour.tainan.gov.tw/view.aspx?sn=153

《井仔腳瓦盤鹽田》艾文之前就來過,這裡是很有特色適合拍照的地方。這次帶簡爸簡媽來觀光,井仔腳是北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原為清領時期的瀨東鹽場,1818年遷此至今未再移位,而且清一色為瓦盤鹽田,呈現出馬賽克拼貼般的美麗藝術,近來因人工成本過高的原因,於2002年結束了長達338年的曬鹽業,使原來遍布於此處的鹽田,漸漸荒廢棄置。管理處為延續其曬鹽產業文化的精神,將鹽場復育,而現已成為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內最具特色的觀光鹽田,遊客在此可免費體驗傳統曬鹽、挑鹽、收鹽的樂趣,是適合親子同遊的景點。 



所謂瓦盤鹽田是用碎瓦片、甕片平鋪在結晶池上,讓瓦片隔離泥土與海鹽,以採收較乾淨的粗鹽。瓦片的吸熱效果佳,因此結晶速度快,為瓦盤鹽田的另一個優點,台灣早期的鹽田均屬於瓦盤鹽田。

七股鹽田是另一種土盤鹽田,用砂土和黏土混合碾壓的土盤鹽田,雖然結晶速度較慢、鹽質粗大,但其產量較大,所需投入的人力與成本也較低,因此台灣後期的鹽田,大多改為土盤鹽田。

鹽田旁邊角落有搭建一個鋼骨結構的觀景樓,屬於全方位開放式瞭望台,很多拍照愛好者都會登高攝影。鹽田另一邊有海防崗哨,雖然是軍事機構卻很親民開放參觀,圍牆內有設置裝置藝術,三層樓建築牆面也有塗鴉,可以爬上去頂樓拍攝另一個方向的風景。



時間差不多的時候,我們準備打道回府,簡爸簡媽不知怎麼地自己熟門熟路地跑進去停車場旁邊的興安宮吃圓仔+麵茶,好像在地人一樣自然~ 果然厲害!!

台長: 艾文
人氣(4,05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台灣旅遊 |
此分類下一篇:馬年走春行程 III
此分類上一篇:高雄小鴨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