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1-17 07:50:00| 人氣6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同病相憐的英國與台灣【簡旭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2.01.17  中國時報
同病相憐的英國與台灣?
◎簡旭伸

目前英國與台灣各有一個發燒話題。剛過完新年快樂的英國,為了是否加入歐元,爭論不休,而最近的台灣朝野,則為了護照加不加台灣二字,再起風雲。同樣是鄰近某一大陸外的一小島;同樣人民都不太信任鄰居,但鄰居卻被視為一個上升的國際政經強權,而猶豫是否要與該鄰居作更進一步的經濟、甚至政治整合;同樣是部份人民一方面主張政治維持現狀,另一方面又希望經濟高度合作。這就是二千零二年英國與台灣的共同特徵。

不僅如此,熟悉英國與歐盟關係史的人,大概就會對其與台海兩岸關係發展史的對比,竟有著些許共通性而嘖嘖稱奇。例如二次大戰結束後,英國國力贏過歐洲各國,其主要貿易依存是大英國協與美國而非歐洲,所以當時歐洲煤鐵聯盟成立時希望英國加入,但邱吉爾就是不願意。等到六零年代後英國發現大事不妙要申請加入歐洲共同體,三次叩關卻被德法為主的歐體拒絕長達八年。這像不像當年中國還沒有太多外資投入時,不設條件期盼台灣政治協商而台灣就是不肯;如今台灣希望兩岸復談,卻老是僵在「一個中國」是議題還是原則而被屢拒在外?

另外,八零年代起英國的歐洲政策有過大逆轉。明明一九九零年執政的保守黨同意加入貨幣兌換機制(ERM,Exchange Rate Mechanism),竟然在九二年,當時也還在執政的保守黨卻又閃電般決定退出(這就是英鎊到現在沒有加入歐元的主因)。台灣的兩岸關係在九零年代初期辜汪兩老會談尚稱順利,但也是在尚未政黨輪替的一九九五年演出政策大逆轉,從亞太營運中心改口、推出投資台灣運動到落實南向政策等,為的就是所謂的「去中國來本土化」。更驚奇的,英國與台灣政策大逆轉中,關鍵主角都鍾情於政治並且離而不休。前者是佘契爾夫人,後者則是李前總統。

若英國之於歐盟與台灣之於中國有幾分神似,一些在英國已經發展的故事就值得台灣討論。其一是從保守黨手中搶下執政權的工黨,政見明白表態加入與否由公投決定,甚至何時公投還具體擬定用五個經濟指標來衡量,分別是英國與歐盟的經濟整合情況、英國就業率、吸引國外投資、倫敦的全球影響力、是否有必要設彈性防火牆以為退出等。如此一來,就是希望能有效減少不必要的雞同鴨講,可以進入實質執政辯論。

又如佘契爾夫人的政治餘威仍隱然作用,但在政黨分際下,其影響力大抵是以保守黨為主的英國疑歐派(Euroskeptics),結果保守黨在她退而不休企圖「染指」下,接連二次的選舉連番重挫,更有趣的是,她之後的各繼任保守黨魁,在任時都不太情願走其倡議的反歐洲路線,下台時的臨別感言則多半有「希望佘契爾放了保守黨」等字眼。

當然這兩者還是有許多地方不相同,例如英國並不存在被歐盟打壓國際空間的事實;或如以金融資本為主的倫敦經濟結構,就不同於以IC製造業為主的台灣;再者,世人對歐元以及歐盟後勢的漲跌看法,也不同於對中國未來局勢的分析。只是陳總統選舉時高舉「第三條路」,其原始倡議者Anthony Giddens正好是英國首相布萊爾當紅的智囊,從選前的理念架接到選後的神似國際局勢,這般巧合真不知道是歷史給台灣機會還是在開台灣玩笑?
(作者為英國倫敦政經學院博士生)

台長: 馬德里人
人氣(60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