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1-13 01:28:34| 人氣1,88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淺論賴和研究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賴和(1894~1942)本名賴河,字懶雲,於一八九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出生於台灣彰化。終其一生皆以漢文寫作,以此表現出它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及對外來殖民文化的反抗,發表的第一篇短篇白話小說<鬥鬧熱>,被認定為台灣新文學第一部成熟的作品,除卻小說之外,作品尚包括古詩、新詩、散文、隨筆及評論。除了在創作上的努力之外,更主持《台灣民報》「文藝欄」,發掘許多文藝人才,提攜後進不遺餘力,被尊為「台灣新文學之父」,對日據時期台灣文學有非常深遠的影響。賴和除了在文學上的活動外,更參加了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等政治團體,一九四一年更因思想問題再度入獄,後因病重出獄,一年後即因心臟病逝世。

由於,賴和在日據時期新文學運動具有關鍵性的影響,並且又參與著當時的抗日的政治運動的組織,在他的經歷之中我們可以見到,當時台灣知識分子的複雜多樣貌型態,關於賴和的討論一直是台灣文學研究的焦點。其實,研究賴和的專書及論文頗多,但是我們主要可以分為下列幾類來觀察:


一 作品內容及寫作技巧的評析

在第一點中,絕大部分的的論文都突顯出,賴和白話作品中的批判力量,細究出賴和運用寫實、反諷、對話的形式,去對日本殖民政府的不公做出的對抗及質疑。而除了新式的文學體例上,在古詩方面,許多的論者也指出,賴和的晚期古詩作融合了許多新的思想,而在其中展現出他獨特人本思想,如施懿玲在< 賴和漢詩的新思想及其寫作特色 >中的分析,就可以清楚看到賴和古詩中的新意。總言之,在對於賴和的文學技巧及創作方面的研究,多半以賴和有反封建、反帝國及具近代人本思想,來突出賴和作品中的特色。另外,關於賴和在白話創作的後半期方言的使用,在宋澤萊< 論臺語小說中驚人的前衛性與民族性--試介賴和、黃石輝、宋澤萊、陳雷、王貞文的臺語小說 >中有提及到,認為賴和運用方言的原因是為了能夠實行「話筆和一」的理念。

二 賴和與台灣新文學運動的關係

而在第二點方面,對於賴和在新文學運動中的貢獻,論者多以為賴和
是第一位在新文學運動初期,以白話文實踐創作成功的作者,在台灣新文學運動之中,他的創作再加上張我軍的理論建構,讓台灣新文學運動能夠真正的開展起來。除此之外,他的創作主題及以現實為取向的寫作特色,更大大的影響了日據時期的台灣作家,如楊逵。基本上,日據時期的台灣文學也是循著賴和這種現實批判的路子走下去。而賴和擔任《台灣民報》編輯,大力提攜後進,更是他被尊為台灣新文學之父的主要原因之一。於是,在這方面的研究,論者多以為賴和的影響是廣大及深遠的,並認定賴和是台灣新文學的代表。

參 賴和的立場

第三部份,則是論者意見較為分歧的部分。在較早的評論之中,大概都以啟蒙的知識分子來概括賴和,如施淑就以這樣的立場來認定賴和。以這樣的認識來論斷的,是將賴和與其他從事文化運動的知識分子放在同一各陣線上,認定賴和是相信進步、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而在另一方面,王詩琅則認為賴和並不能以近代的意識去規範,他認為賴和是具有封建氣質的文人。林瑞明則以為賴和這一代的知識分子,是具有「文化遺民的意識」的。另一方面,陳芳明在<賴和與台灣左翼文學系譜>中,以「左翼」一詞也將賴和給網羅進去。近年來,游勝冠則以殖民地的視角去窺探賴和的立場問題,認為賴和是一半新不舊的知識分子,在創作方面具有去殖民化的傾向。

四 與魯迅的關係

第四部分,則是比較方面的論題。除卻台灣之外,大陸對這方面的議題也有所發揮。主要的因素大概有下:一.賴和與魯迅其實在各種特質方面都極為相像;二.賴和本人對魯迅的作品及人格的愛慕。所以,魯迅與賴和的比較成為台灣文學重要的課題之一。而這方面議題的研究,往往延續到台灣文學與中國文學之間影響的問題。林瑞明曾就這議題研究過,認為賴和是有向魯迅學習的痕跡存在。而游勝冠則以另一個視角切入,認為賴和與魯迅其實應該有本質上的差異,魯迅對於賴和的影響應該再行斟酌,賴和處於殖民地的事實應該被重視。

由前上的文獻探討,可以發現台灣文學在賴和的研究之中,已有多樣貌的呈現,不論是作品內容的分析、文學技巧及語言的問題,或是,賴和與新文學運動的地位、和與魯迅比較的議題,都頗有斬獲。從這些論著章中,可以發現賴和的人格、作品、立場的豐富性及多樣性。

在研究賴和的作品內容及技巧的時候,大部分的論著都同意賴和具有反殖民、反帝國的抗議意識,並且以寫實主義的手法及反諷的技巧來呈現。然而,就如同前上文獻探討的結果,我們會發現,真正發生歧義的部份會是在賴和的立場與魯迅的關係部分。其實,賴和立場的部分,在研究賴和的作品特色的時候,論者往往希望由此連結到賴和的知識分子立場。然而,深究其中,我們會發現由於論者多以一各角度的面向去解析賴和的作品及賴和的立場,往往無法全方位的去掌握賴和的文學特色及精神。除外,更因為各自的取向不同,得出的結論可能有過於片面之嫌。而這樣的原因,大概可能歸結原因有二:一 單篇論述的侷限、二 無法全方位的掌握賴和。

而真正有對賴和知識分子立場作出較深度討論,應屬近年來游勝冠所發表參篇論文之中:< 殖民、進步與日據時代臺灣文學的文化抗爭 >、<啊!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回事-賴和面對殖民現代化的態度初探>、< 我生不幸為俘囚,豈關種族他人優--由歷史的差異性看賴和不同於魯迅的啟蒙立場>,他以殖民地的視角去重新探勘身處賴和的位置,並以他的作品作為例證,提出對賴和為啟蒙知識分子的質疑。游勝冠以社會文化、及賴和作品的內容分析,給賴和研究一個更全面性的視野觀察。

而關於與魯迅間的關係,其實深究其源頭,也是對與賴和的立場的認定問題,也就是說賴和到底是傾向如魯迅一般的啟蒙知識分子,還是一個半新不舊的殖民地知識份子呢?然而,在研究的面向上,林瑞明是以文學上的相似度來看,而游勝冠則以歷史及社會的視角來剖析,而得出不同的結論出來。

除了台灣部分對賴和的研究眾多之外,在大陸方面也有一定程度對賴和的文學議題有所關注,而他們關注的面向主要呈現在以下兩點上:

一 魯迅對賴和的影響

在第一部份之中,都是以單篇論述為主。在這部分的研究之中,大陸學者多以單篇對照的方式,認為賴和的作品多是以魯迅為模傲的對象所寫而成的。而由此去證明賴和是承襲魯迅的文學精神而來,並以這樣的方式連接台灣新文學與中國新文學的開端。用來證明台灣文學是中國文學的一部份。而且,在其中對於魯迅的明顯評價是較高的。

二 賴和對中國文化的傾慕及五四對他的影響

在第二部分,則出現在大陸出版的現代文學史及台灣文學史中。在其中則大力強調五四運動對賴和的影響,並對賴和一生穿唐衫、用中文創作,比作是對中國文化的依戀。大陸學者企圖藉由論述,試圖收編台灣文學史。而在這些文學史之中,對於賴和的史料的掌握度不夠,常常因此作出錯誤的判斷。

而由這兩項的觀察,可以發現大陸的賴和研究,為的是將台灣納入中國文學的支流之中的企圖是非常明顯的。


由前上可知,對於賴和作品的研究雖然已有多篇論述及專書的出現,但是,基本上還有可以開展的空間。因為,就如同文獻探討所知,賴和知識份子的立場其實是研究中最分歧的部分。然而,這樣分歧意見的原因,就正是賴和特色的所在。我個人以為賴和立場的認定,是非常重要的關鍵點所在。因為,似乎惟有將賴和的立場明確界定出來,才能夠對於賴和作品內涵或隱含的矛盾之處得到較為恰當的詮釋。

自從一九五一五年西來庵抗日事件結束之後,台灣的抗日運動便從武裝抗爭,轉變為知識份子的文化抗爭。日據時期的作家通常都是文化運動中的一員,於是他們兼具了文學家與知識份子的雙重身分,如楊逵的左翼、王詩琅的無政府主義。於是,藉由他們身分立場的確立,通常能夠更加了解其作品的深層內涵及思想。賴和的情況則更是如此。

賴和最特出之處,便是所處的位置與其他日據時期作家是很不同的。出生於一八九四年的賴和,他親身經歷兩個政權的轉換,而這種轉換同時也是文化上的轉換,因此,他具有雙重的身分:他既是第一批受日本教育的新知識份子,另一方面也是接受了漢文化傳統知識份子。除此之外,他並沒有到日本、大陸留學,至始至中都留在台灣這塊土地之上。於是,面對外來的思想,賴和可以說並無直接受到任何思潮的影響,和諸如楊逵等人受日本左翼運動的啟發,是很不一樣的。

於是,賴和這樣特殊的處境,讓我們可以在他的身上看到許多矛盾之處,他一邊是台灣新文學運動的推廣者,一邊仍繼續創作大量的被新文學運動撻伐的漢詩;他一面講求進步的思想,另一面卻對傳統文化有著深深的眷戀;一面對激進的左派給予支持,卻從未斷過對溫和右派的支援。然而,這正是賴和不同於其他知識份子的地方,我們不能一味的將他括入任何派別之中。所以,惟有釐清賴和的立場,我們才能對賴和的文學作品內容思想提出一個較為正確的解讀方式。所以,對於他們的作品,我們或許應該用一種更寬廣的視野去體察。

其實,這樣的研究,在林瑞明的《台灣文學與時代精神: 賴和研究論集》,及游勝冠的< 殖民、進步與日據時代臺灣文學的文化抗爭 >的論著之中都可以見到這方面的努力。不過,我個人以為,在林瑞明的研究確實給我們一個更完整認識賴和的方法,然而,有可能出版年代較早所限,對於賴和的認識可能有一定的侷限,不過他開創出的議題,卻讓後來論者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而,游勝冠近年來論著,則用殖民地的立場,及後殖民的論述方式去重新體賴和的作品,他結合歷史文化的背景試圖更去突顯賴和的特色,可說非常的成功。然而,我個人以為,應該對於賴和的作品再作更細緻的分析,如對各文體之間內容的作一個整合性的思考,及對賴和的文化活動、政治活動作更詳細的評介,如此一來,才能建立一種全面觀察的確立。

除此之外,如何更準確的去辨析賴和與魯迅間的異同。因為這方面的研究,不只是台灣,也是大陸研究賴和的重點所在。在台灣部分除卻林瑞明與游勝冠之外,其他論述都較為分散。然而,在大陸方面對於這部分的研究,卻只有單一看法的陳述,也就是認定賴和是受魯迅的影響,並以為賴和的作品特色是與魯迅相同的。但是,這樣認定,往往就如同游勝冠所言,是一種漠視台灣「殖民地」的事實,並且強加因果關係於中國文學與台灣文學之間。不論是對於賴和或是魯迅,這都是於是不很精確的結論。於是,這方面議題,還有極大的開展空間,希望藉著更多史料的觀察及比較,讓這個比較有更精確的結論。而由此可以使賴和的作品特色更加明顯突出以外,更可對於中國文學與台灣文學關係的釐清。

除了前上主要的動機之外,尚有兩點是要加強的部分:

一 對於大陸研究傾向的辨析:

其實,在大陸方面,對於台灣文學研究賴和的部分已有一定的成果,針對大陸的研究,楊宗翰<典範的生成﹖--關於臺灣文學史「再現賴和」之檢討>曾有初略的探討過。我個人認為,關於大陸方面的論述,我們應該可以從其中所隱藏的傾向,作一辨析。由兩岸不同見解的對比之下,我們或許可以找到一個更清楚的定位問題。然而,這樣的研究,在台灣研究賴和的部分是較少見到的。

二 單篇論述可能的不足及其侷限:

就如同前上文獻探討所言,單篇論述的文章的確替賴和研究開啟一個細微觀察的形式,然而,深究其中,往往有不能概括賴和作品的遺憾。因為,就我們所知,賴和本身的創作橫跨眾多文體,從傳統文學的古詩,到新文學白話的新詩、小說、散文、評論都有所表現,如果我們只就賴和單方面的文學作品來探討,極有可能無法完整的去對賴和作品作一個客觀又全面的評價。

總結前上,如何對賴和的研究有更詳實全面的觀察。則有賴對賴和立場的確立及作品的全面觀察,雖然以前便有這方面的論著產生,但我相信惟有在更廣泛的觀察,才能於此研究的面向上作出更佳的成果來。


台長: enci
人氣(1,884) | 回應(1)|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櫻子優質外約美女叫小姐加賴LINE:236667
櫻子優質外約美女叫小姐加賴LINE:236667
櫻子優質外約美女叫小姐加賴LINE:236667
櫻子優質外約美女叫小姐加賴LINE:236667
櫻子優質外約美女叫小姐加賴LINE:236667
櫻子優質外約美女叫小姐加賴LINE:236667
櫻子優質外約美女叫小姐加賴LINE:236667
看妹網址:http://yingzi.moreforum.com/
還有更多片可以觀看噢 還能打廣告 !
2017-06-29 20:10:2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