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3-01 17:16:58| 人氣4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逃避和放下的差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和鼎皇協議分手多年之後,珊霓的好友突然來電告知:「鼎皇曾在網路上貼了誹謗妳的言語和圖片。」她很難想像,篤信佛教的他,會有這些不理性的行為。珊霓上網證實好友所言不假,用email要求鼎皇刪去這些情緒性的貼文。鼎皇以簡訊回覆:「過去的事,都不復記憶,我選擇放下,你也不必在意。」

本來被挑起情緒的她,此刻只剩下憐憫。她同情自己,過去怎麼會愛上這種一點反省能力都沒有的男人;另一方面,她也很同情對方,他這種個性不改,應該會活得很不快樂吧!

佛家講的「放下」,是勸導世人放下煩惱與牽掛,而不是放棄該有的責任。鼎皇分手之後不甘心,惡意中傷對方,被發現之後,不肯面對錯誤,沒有能夠悔過,明明就是「逃避」,卻以「放下」掩蓋心虛。

「逃避」和「放下」的差別很大。選擇「逃避」,刻意忽略該負起的責任,心情還是會很不安,甚至會自欺欺人,騙自己和別人說:「我沒有錯!錯的是對方。」選擇「放下」,就比較容易心平氣和,即使知道自己責任未了,也會以更多的時間,和加倍的努力,去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整個情緒是踏實而平靜的。

徹底的原諒,是連對方的道歉都不會奢求,就更不必計較自己受過什麼傷害了。愛情,其實也是引渡的過程。相戀的兩個人,彼此都是對方生命裡的一葉扁舟,可以相互帶領渡過波濤洶湧的河流,登上有所覺悟的彼岸。愛情的世界裡,最怕碰到執迷不悟的人,只願停留在自己激昂的情緒裡起伏,頑強抵抗幸福的接引,最後還是在情海中迷航。【吳若權 3.1.2009摘要】

李鈞震:

1、 沒有養成「五育均衡、好學不倦」習慣的人,很容易產生名利欲望,情緒也很容易失控,也沒有反省能力,這樣子就很難與人好好相處。

2、 不管信什麼教,或不信教,只要沒有養成「五育均衡、好學不倦」生活習慣的人,很容易就產生名利欲望

3、 佛家講的「放下」,是勸導世人放下煩惱與牽掛,而不是放棄該有的責任。如果名利欲望、色欲放不下,那煩惱和牽掛絕對不可能放得下。

4、 選擇『逃避」,刻意忽略該負起的責任。這是沒有知識水準的人,唯一的選擇;知識不足,又擁有高職位,承擔不起後果,當然只能選擇當不沾鍋。選擇『逃避」,這還是名利欲望、好面子作祟的結果。

5、 一個人的修養,是靠累積「五育均衡、好學不倦」的生活習慣,所養成。有這樣生活習慣的人,就比較容易心平氣和,即使知道自己責任未了,也會以更多的時間,和加倍的努力,去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整個情緒是踏實而平靜的。才有能力「徹底的原諒」。

6、 會衝動的去與執迷不悟的人交往的人,一定也容易執迷不悟;也沒有弄清楚,一個人為什麼會執迷不悟。沒有習慣「五育均衡、好學不倦」生活的人,一定非常容易執迷不悟。

參考資料蕭萬長啟迪1

台長: 果凍讀書會
人氣(4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吳若權啟迪 |
此分類下一篇:被包養的老公
此分類上一篇:吃完炸雞就分手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