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16 01:48:11| 人氣1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艾曼紐‧蓋特觀後心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冬之旅》那亦步亦趨先是讓我想到影子。

 

冬天的雪地裡,影子長長地拖著腳步,在跟另一個人討價還價地周旋著。影子跟著那人做這、做那,一下子同意那人的意思,一下子在雪地上做側面60度角的反叛,一下跑得老遠,像是要擺脫那人生來對它即有的控制,一下子又像是對它的逃離感到抱歉,再度緊緊黏著它的宿主。

 

可當音樂響起,舞台上充滿那種光照射到雪地上反射出來的光,長袍的顏色與雪地融在一起,我差點眼淚要掉了下來。多麼完美的一幅孤獨的顏色!然而我馬上知道我錯了,那不是影子,也不是宿主。那就是兩個十分親密的個體,但完全無損於其孤獨的意象與孤獨的濃度。

 

不知什麼緣故而亦步亦趨地模擬著對方的動作,永遠以慢一拍的速度重複著對方的動作;像是藉由那個模仿才確立起兩人的關係,以及模仿者的存在,而那親密到無法再接近時的分開—分得極開,完全是往舞台的兩個不同的角,又像是因為太過親密要失去自我所做的保護動作—得徹底走遠、徹底拉開、徹底背對卻又在此時徹底地一致。

靠近、模仿、親密、一致地拉遠;又是重複,靠近、模仿、親密、一致地拉遠。

像是我們所有人焦慮自己的存在是不是應該要跟別人一樣,所以我們先去追求那一致,然後終於覺得受不了的時候,又一致地離開,想找回那個叫自我的東西。但是依舊逃不過一樣的循環圈。

然後是因為女舞者因急病不能跳《春之祭》,而換上的《冬之變奏》。

我覺得這支舞像是尚未完成、尚未思考清楚就搬上台的作品(雖然工作人員說這支舞作也在國外演出過了,而且他們很喜歡)。我看得很不明白,雖然大家都說現代舞不需要看明白,但我覺得現代舞其實應該是要明白的。即便訊息不是明白的,但其作品內在的情感也好、邏輯也好,或甚至創作出舞作的一點點動機也好,不管是什麼東西,都會透過作品流露出來,而形成作品的一種脈絡或邏輯。—好,你要說現代舞可以沒有脈絡,我無話可說,但舞作總會傳達一點「什麼」吧?即便是情緒也罷,那也是一種「什麼」,可這支舞我完全看不出來。

所以我覺得它未完成、未被思考清楚,因為我覺得創作者在一連串的連續動作之間,失落了什麼。他似乎是在台上一邊跳一邊思考,「還有什麼呢?」一邊想要fit樂曲的長度。因為那個思考,所以遮蓋了所有本應投射出來的「什麼」。

可是蓋特和他的舞伴在《冬之變奏》裡,有太多的「分離」,他們雖然大致上維持著《冬之旅》當中的模仿、親密的小形式,但變奏卻出現了更多更多的分離:兩人繞著舞台走著;兩人跪著在舞台上碰觸、分離、繞著整個舞台跪走;兩個人不停的回到舞台的角落…我開始在想,為什麼這位編舞家的舞作裡這麼多的「分開」?為什麼他們得一直分開?為什麼他們接觸的時間變少了?為什麼他們「必須」分離?這跟蓋特是以色列人有關嗎?

而《寂之歌》那宛如對位般的關係也很有趣,一個人跟著另一個人的移動而移動,但第二個後面卻還有三個人跟著他的移動而移動,這三個人又分別有不同的舞者群跟著他們的移動而移動;然後他們分裂,各自產生不停的變化,卻又跟其他的小組形成有時間落差的一致性。

蓋特舞作的Signature似乎就是那有時間落差的動作一致性;或者是那時間沒有落差,但卻是面向不同角度的相同動作群組。

舞作的最後,是除了一男一女之外,其他人自成一個群組。而這一男一女在Center Center遇上了彼此,視線對著了視線的那一刻,燈全暗,結束。我可以把它解釋得很俗爛跟芭樂喔:「一個男人跟一個女人始終與不是他們命中注定之人的人發生各種關係,被跟隨、被依賴,但最終他們還是遇見了彼此。」很俗爛吧!但感覺起來就是這麼一回事。喔喔喔,對了,雖然舞作沒有音樂,但我覺得這就是《寂之歌》另一個好玩的地方:如果你受不了沒有音樂,你可以自己在腦海裡填進你喜歡的音樂,看看有沒有跟舞蹈動作的節拍合在一起,我可是在腦袋裡哼了好幾分鐘的郭德堡變奏曲呢。

我超會過度解釋的吧,但我挺喜歡這樣看現代舞的。

 



台長: vanish
人氣(19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