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0-06 20:52:04| 人氣3,9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走過逆境-破除立身於前的阻礙之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彈性適應力】

 

知名的心理治療師瑪莉‧派佛(Mary Pipher)在其書《可以這樣老去》如此談論:「捱過二十世紀的人實在有很多東西可以教我們學會培養彈性適應力。他們懂得如何開懷大笑、跳舞,以及把自己的飯菜跟別人分享。」瑪莉‧派佛提及她母親小時候,因為家中的小麥作物全被冰雹給毀了,災害過後,外公竟說:「我們在這裡已經沒什麼事好做了,不如出去旅行吧!」於是這一家人就開著車到尼加拉瓜大瀑布,沿路拜訪親友並露營。

 

另外,瑪莉‧派佛也談及媳婦的祖父,也曾遇過天災肆虐,但其祖父展現樂觀心境,面對困局。某次夏天的冰雹毀了媳婦祖父的農作物,他站在門廊望著滿地的小冰塊以及被摧毀的植物,祖父對家人說:「去撿冰塊回來,我們來做冰淇淋!」派佛認為這情形反映出1900年代初期人們的心態,面對逆境,要自求多福,甚至培育出一種堅忍刻苦的人格。

 

曾經身處逆境的人,似乎越能懂得隨遇而安的人生道理,並且對橫亙於前的難關,更有豁然開朗的心境。反之,未曾接受逆境鍛造的人,一旦遭遇挫折,恐易於灰心、失望,甚至可能一蹶不振。因此,能夠擁有在逆境中反彈而起的適應力,也是一個人在情緒管理中所必需學習的課題。

 

電影《美麗人生》(Lifeis Beautiful)的男主角蓋多,就充分展現出身處逆境中絕佳的適應力。在蓋多被關進集中營的生活裡,他必需想出一個又一個的方法,讓孩子誤以為在玩遊戲,而不覺得是置身在德軍殘暴的看管中。同時,蓋多又因思念妻子桃拉,藉機以廣播述說那濃濃的情意。蓋多在臨終前,為維護自己的兒子約書亞,仍以大玩偶式地慷慨赴義,給孩子留下一個充滿希望與樂觀的父親形象。

 

【執著的人生】

 

人在逆境中仍能樂觀、開朗的生活,其實存在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執著」。有時是一個人願意為實踐自己的夢想而甘於沉潛多年,默默無名,直到發光發熱的一天。大導演李安在未發跡前,曾當家庭主夫多年,直到1991年拍出電影《推手》後,聲勢扶搖直上。2007年的《色戒》一片,更是引爆華人電影圈的話題,李安的人生際遇為「執著」寫下傳奇的一頁。

 

2007年有李安,2008年肯定首推魏德聖。電影《海角七號》的熱賣,一舉突破李安《色戒》的票房,迄今已賣出32千多萬,這為國片多年的頹糜注入一劑強心針。魏德聖的發跡,也為「執著」寫下最佳的詮釋。在他當兵時,因聽聞一位同袍對電影的熱誠,退伍之後,魏德聖先進入傳播公司擔任節目助理,然後漸次轉戰電影圈從場記開始做起。懷抱著電影大夢的魏德聖,一心想拍出大規模、宏偉的電影,曾於2004年想方設法自籌250萬元,拍攝了《賽德克‧巴萊》的試拍片,並企圖吸引兩億資金的挹注,來一圓導演夢。可惜地是,儘管畫面唯美,有著史詩般的氣魄,資金最後卻未能到位,《賽德克‧巴萊》的拍片計畫,終是胎死腹中。

 

許多有夢想的人,儘管在生活困頓中,仍不向命運低頭,他們活在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所說的「窄而深化的道路」。詩人羅伯特‧佛洛斯特(RobertFrost)的詩《未選之路》充分描繪出這個景象:「林中兩路分,可惜難兼行。遊子久佇立,極目望一徑。蜿蜒複曲折,隱於叢林中。我選另一途,合理亦公正。草密人跡罕,正待人通行。足跡踏過處,兩路皆相同。兩路林中伸,落葉無人蹤。我選一路走,深知路無窮。我疑從今後,能否轉回程。數十年之後,談起長嘆息。林中兩路分,一路人煙稀。我獨選此路,境遇乃相異。」踏上人煙稀的路徑,回首才知,得榮耀前必先付上披荊斬棘的代價。沉潛只為證明在我們內心中有多麼渴望達到想要的目標,並且勇於破除立身於前的阻礙之牆。

 

2002年時,魏德聖失業,於是他每天騎機車到台大旁的35元咖啡店,猛寫劇本。這樣的場景,很多人必定聯想到J.K.羅琳(J.K. Rowling)的境遇,在失婚後,帶著小嬰孩Jessica從葡萄牙回到英國,領著救濟金,不知前途在何方,憑藉著腦海裡對哈利波特的影像,寫下一本本膾炙人口的小說。魏導也同樣,失業卻不喪志,心中的電影夢,未因環境上的挫折而退下陣來,儘管他不知道劇本寫完之後,是否真的有電影可拍,但他努力投資自己,一如走入人煙稀的路徑,身旁的人不看好他,但「執著」卻讓他一次又一次挑戰逆境。在同一年,魏德聖集結他這段失業的日記,寫成《小導演失業日記----黃金魚將撒母耳》,但推出之後,魏德聖並未因此一砲而紅。即使如此,魏德聖不改其志,直到2008年拍出《海角七號》,甚至負債3000萬,為的仍是那心中堅不可移的夢想。

 

【磚牆存在的目的】

 

執著的人,有機會輕看外在環境的險峻,努力破除立身於前的阻礙之牆,為的是完成心中看為重要的目標。這功課也是《最後的演講》作者蘭迪‧鮑許(RandyPausch)所帶給我們的人生啟示錄。在他的書中以及他為卡內基美隆大學的演講中,釋放出一個訊息:「磚牆存在的目的,不是要把我們排除在外,而是要讓我們有機會證明,自己多麼想要一件東西。磚牆所阻擋的人,是那些渴望不夠強烈的人,磚牆要阻擋的是別人。」用蘭迪‧鮑許這一段話來註解李安、魏德聖的導演之路,再為貼切不過。

 

用這些人的經驗,回頭看我自己的人生,我漸漸也能體會什麼叫做「回首來時路」。如果我沒有小時候因為禁不起考試的氛圍,導致食道出血,幾乎喪命,我是否有可能站在台上跟人分享情緒及壓力管理的重要?如果我不是曾經在情感上屢遭挫折,我是否有機會與人分享幸福愛情的秘訣?最後,我若沒有踏出「受雇者」(employed)的工作角色,進入羅伯‧T‧清崎(Robert T. Kiyosaki)所說的「專業工作者」(self-employed)身份,或許我今天還是領死薪水的上班族,無緣接觸多元文化下的世界。

 

離開固定公司的我,心裡純粹只想「擺脫朝九晚五上班族的生活」,希望能夠更彈性過生活與工作。當然,一開始走上人煙稀的路徑,很快得面臨經濟上的打擊,所幸當時的家人都還頗為支持,於是我就開始自由工作者的生涯。走過困頓之後,回首前塵,除了有不少貴人適時給予的支持,我也努力學習如何當個專業講師,並開設自己的部落格,漸漸地我也跨足寫稿。同時,在因緣際會下,也與友人合作寫了一本教科書。這一路上,滿滿地有恩典、有榮光。當然,我內心中仍然存著許多夢想,在走過逆境之後,或許信心較之以前有增無減,加上許多前輩們的經驗,讓我更能體會磚牆存在的目的,在考驗著我們有多麼想要破除立身於前的阻礙之牆,並且得到牆後我們所渴望已久的事物。

 

換句話說,逆境並非真正的阻礙,逆境反而是在得榮耀之前的鍛造與陶塑。儘管逆境讓人感受不到希望的未來,但是願意為逆境添加美麗夢想的人,並且戮力實踐,終有榮耀冠冕加身的一天!


    


台長: 丁介陶/George/說故事的人
人氣(3,91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身心安頓 |
此分類下一篇:成為EQ達人
此分類上一篇:【職場EQ教戰守則】在職場中活出美好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