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22 20:27:46| 人氣1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螢幕遊戲和識圖能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包括兒童和青少年在內的絕大多數美國人,逗留在電視、電腦、電影、黑莓機((BlackBerry)和手機螢幕畫面前的時數,正日益增加。螢幕已經轉變了成人和兒童的生存之道。

自本書的觀點來看,螢幕極其明顯地推動了變遷中的兒童遊戲世界。兒童以前玩戶外遊戲的時間,現在大都用來坐在螢幕前看著畫面玩。螢幕是我們生活環境的一部分,我們也必須適應它。問題是,我們身為父母,應該在何時、花多少時間、用什麼步調,把電子媒介的多種面貌介紹給孩子?

這個問題沒辦法簡單回答,對年輕人健康有益的螢幕攝取量該如何制定,專家們也沒個定論。在這一章裡,我將以兒童的個別差異和市場上種種以少年為銷售對象的媒介適齡性為考量,就這些問題提出一些指引。

電子媒介

當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剛上檔時,一位《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的記者邀我和其他幾位專業人士一起參加該片的日場放映會。她打算把我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和觀眾的迴響結合起來,就這部電影寫篇文章。她特別選擇日場電影的原因,是藉此確保會有一大群兒童觀眾可供觀察。對我來說,那些兒童比電影有趣多了。當嚇人的電影片段出現、恐龍發動攻擊時,有些小孩看得十分起勁、有的哈哈大笑,可是也有些小孩把臉給遮了起來。很多兒童喜歡這部恐怖片,但別的小孩卻很明顯地不喜歡。就我所知,那和年齡或性別無關;有年紀較小的兒童喜歡這部電影,也有年紀較大的兒童並不喜歡這部電影。而且我看到的是,樂在其中的女孩和男孩一樣多。

兒童對「侏羅紀公園」反應範圍之廣,突顯了我們對現代生活的多螢幕適應的複雜性。人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對螢幕內容的反應為何,起碼有部分取決於我們的人格特質、態度和價值觀。同一部電影可能會讓某些兒童興奮、卻讓其他兒童難過。這並不是什麼新現象;沒有一個人會和自己的父母、朋友或配偶,完全一樣地喜歡某一部電影。但是,在談到我們自己的孩子受到電影、電視或電腦遊戲的影響時,我們卻傾向將所有年輕人一視同仁。這種對現代螢幕媒介的片面看法,普遍發生在所有的傳播新科技剛剛出現的時候。漫畫書、通俗小說、收音機、電影、電視、搖滾樂,在一開始全都被譴責是在帶壞青少年。

電影、電視和電腦遊戲固然有可能對年輕人有害,但兒童與螢幕媒介的關係是一種多面的互動,不能被簡化成簡單的因果關係;而這就是我的遊戲理論有所助益之處。為了留下持久的印象,媒介必須讓觀者有機會獲得一些主導權(遊戲)、在情感上有關聯(愛)、學到和這個世界有關的東西(工作)。我們傾向於重視兒童因螢幕媒介而生的情緒或是可能得到的負面價值或態度,反而比較少留意兒童是不是積極地投入節目之中。然而,兒童身為觀者的主動參與程度,卻決定了媒介的效果。

這正是文人、媒體解讀者馬歇爾.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失誤之處。麥克魯漢是最早的媒體專家之一,他從社會歷史的宏大觀點寫下他的媒體觀察。他認為電子媒體對於我們的思考方式造成根本的改變,和過去印刷媒體出現時的情況很類似。今天,人們通常都接受的說法是:和文字社會相比,在文字以前的口語文化中生活的人彼此思想差異較大。在文字書寫發明以前,人們只能靠記憶來儲存資訊,並以口述傳統將之代代相傳。因此,記憶是有文字以前思考的主要工具。節奏、韻文和反覆是記憶的首要助力。在文字以前的社會,概念和觀念必須是具體的,而且經常要靠圖畫表現或圖示(icons)。在書寫文字發明之後,人們不再只能仰賴記憶或圖示來保留資訊。印刷讓文字世界擺脫了無文字世界的具象,讓抽象思考成為可能。

麥克魯漢強烈主張「媒介即是訊息」,他這句話的意思是:傳播的形式口語、印刷或電子比它所傳達的內容更重要。從口語到印刷文化的轉變來看,這個說法的確不假;但對電子媒介來說,它還不能獲得確認,至少不是以麥克魯漢所預見的那種方式得證。說得更恰當一點,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尤其是在電腦出現後所看到的新識讀形式「識圖」(iconic literacy),不是什麼太新的思考方式。繪製圖示和記憶曾經主宰過文字以前的社會,從許多方面來看,今日的新媒介是將那個豐富的世界再度引薦給我們。因為圖示是有功能性的而且是用來執行某些工作,所以,一個圖示不只是一張圖片或圖形。

你只消看看你的桌上型電腦螢幕、你的手機、你的黑莓機或任何一個電腦遊戲,就會明白那些圖示滲透我們的世界和思考的程度有多深。與成人非得強記下所有圖示意義及用法相比,幼兒不具備文字讀寫能力,卻具備圖示的直觀掌握力和記憶力。這種直觀的識圖能力,或許是兒童立即接受電子媒介的原因之一。儘管這種形式的識讀能力對印刷品的識讀能力究竟是支持、抑制或毫無影響力,都還有待確定。

台長: 吳小興
人氣(16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遊戲讓孩子更聰明 |
此分類下一篇:父母不安的一些影響
此分類上一篇:玩具「滿」斗城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