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01 16:34:03| 人氣1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謊言:心意最重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一直有那個心意但是……

這句話,「沒關係,心意最重要。」經常成為失敗者饒恕自己的仁慈藉口。當事人和被動配合者都這麼說。這句話是用來原諒人而非用來懲罰人的。每個有悔過之心的罪犯在被法官判罪前都渴望聽到這句話。

不幸的是,這句話孩子們不僅聽到、學到,還會做到。

大部分的人都覺得艾蜜莉是個聰明又忙碌的十六歲女孩。她的觀察力相當敏銳。在成長的過程中她常聽人說「心意最重要」這句話。有一年她爸媽的結婚周年紀念,她爸只送她媽一張卡片,隔年則是在大賣場買了一束看起來已經不太新鮮的花,當時她媽就說這句話原諒她爸。賴瑞叔叔每年都忘掉艾蜜莉的生日,只補送卡片,裡面再塞個紅包充數,爸爸也說這句話原諒叔叔。

正因為如此,當艾蜜莉掛上好友雅麗的電話時說出這句話,她爸媽也不應該太驚訝。艾蜜莉一直在改變計畫—而她也用同樣的理由為自己開脫,就像她身邊的大人一樣。雅麗的生日快到了,艾蜜莉起初想要請她吃晚飯……但她那個星期的零用錢已經入不敷出。她又想到可以做一個很特別的相框,裡面放她們兩人的合照……但她太忙了沒空做。她還想到可以到百貨公司買那件雅麗很喜歡的Hollister運動衫當禮物……但是那家店離家太遠,時間趕不及。

最後,艾蜜莉決定送雅麗街角那家店的購物卷。艾蜜莉打電話告訴雅麗次日她會把購物卷送到她家,爸媽在旁邊聽到了。艾蜜莉掛上電話,看到爸媽關切的表情,她說:「沒有關係,心意最重要。」

雅麗心裡很不舒服,她和艾蜜莉的友誼開始褪色,爸媽關切而震驚,他倆大惑不解:「她到底是跟誰學的?」

將愛付諸行動

坦白說,這是治療師的共同經驗。我們一再聽到、看到相同的故事。內容或者不同—潛在的問題卻相同:「心意最重要。」「他有那個心意就好了。」有些人依然相信這是對的,不過在我的印象中至少有三個病人決定好好面對問題:

我們婚後的第一年,我先生請了我一頓昂貴的烤肉大餐當生日禮物。很好的禮物,不是嗎?事實上,後來並沒有發生什麼問題,因為接下來的聖誕節我買了漂亮的鑽石手鍊給他當禮物。他終於搞懂我的意思!—黛比

結婚十五週年那天,我先生(現在是我的前夫)送我一張從十元店買來的卡片,上面寫著:「你真有趣,你是我的小可愛,」裡面塞了一張三十美元的購物卷。也許這就是為什麼他會變成我前夫的原因吧!—雪倫

情人節我收到最爛的禮物是轎車放射胎(譯註:radial tires,又稱子午線輪胎)。他以為我會狂喜,因為那輪胎是米其林的。—金芭麗

我們的心意也許很不錯,但如果沒有努力找到一個讓對方覺得有意義的方式來說「我愛你」或「我感激你」,這「一片心意」恐怕對方是感受不到的。事實上,說「我愛你」的方法很多。我的朋友也是暢銷書作者查普曼(Gary Chapman)提出了五種用來向對方表達情意的「愛之語」:

●送禮物
●身體接觸
●說肯定對方的話
●兩人共度不受打擾的美好時光
●為對方提供服務

請注意,「心意」並未列在以上五點之中。

不管我們選擇了怎樣的愛之語,都要說出來或做出來別人才會聽到看到。只用想的會留下太多未被滿足的空間—或檢討的空間。理論告訴我們不要光看禮,要看人,事實卻是我們通常都是透過禮物去看那送禮的人。所謂的愛,是要看那愛為你做了什麼……或是沒做什麼。

有時這跟禮物的價錢無關,而是跟表達的方式有關。最近有一位母親告訴我,她家最近日子不好過,因為家用很緊,她們受債務和赤字所苦。有時明明看賺到的錢正好收支相抵,一會兒又出現新的開銷。

所以當她生日快到時,孩子們就開始發揮創意。她大兒子送她從自家花園摘來的紫丁香—她最鍾愛的花。她的小兒子也學哥哥從水仙到雛菊每樣摘一些包成一束送她。她六歲的女兒提供自己最喜歡的玩偶陪媽媽睡覺,為期整整一年。這真棒不是嗎?然而另一邊,她先生卻兩手空空回家,連提出的藉口都顯得虛偽。那晚孩子們睡得香甜……老爸卻睡沙發!

在這個世上坐而言者多,起而行者少。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想清楚自己要當哪種人—不光是在家裡,還有在工作場合、教會、居住的社區。提醒你,「心意」和「好走,不用再說了!」之間距離是很短的。例如:

●試著告訴你的主管:「我原來昨天就要把這份報告做好的,但是……」
●或是告訴你的病人:「我本來要看你的X光片的,可是……」
●或是告訴警察:「我是想繫上安全帶,不過……」
●或是告訴國稅局:「我去年原來是要報稅的,但是……」

這樣你應該懂了吧!

事實或後果
身為父母我們必須確定孩子沒有被「心意」這個陷阱所困。我們應該觀察他們的行為然後問:「他們有付諸行動追求自己的夢想、渴望、意圖嗎?還是他們只是停在『想想』的地步,以為這樣機會就會從天上掉下來?孩子必須了解,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很好的想法或心意,但真正出場參加賽事的人才有可能得到榮譽,光是想想的人是沒份的。」

努力過了還是可能會失敗嗎?那當然。我們都有失敗的時候—孩子、父母、甚至總統。我們盡了力,但別人不欣賞。或是我們用的「愛之語」不對盤。但是努力過不成功勝過全然不曾努力過。我們在前面曾經說過:事實勝於雄辯。現在我們還要再說一次,因為孩子們必須知道事實。

台長: 吳小興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