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01 16:26:07| 人氣1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謊言的真相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聰明人聽到事情只相信一半。真正聰明的人知道該相信哪一半。

事實是,每個人都說謊。否認它,那麼你或許現在就正在說謊。有人掰小謊,有人扯大謊,有人必要時會來個「白色謊言」。對政客來說,說謊已成為一種藝術。對父母來說,這寧可說是一種需要:
「我和你老媽只是在玩摔角而已……」
「你的魚回大海找朋友去了。」
「如果你一直這樣做鬼臉,臉會變形回不來。」
「你說真話,我保證我絕不生氣。什麼,你打破了什麼?」

維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迪波洛博士(Dr. Bella DePaulo)認為,有些關係特別會誘使人說謊,其中最糟的就是父母和青少年之間的親子關係。「大學生和父母談話,每兩次就有一次會對父母說謊,」迪波洛博士發現。身為大學生的父親,這項發現相當引起我的注意。

然而,這樣的事實並不僅只存在青少年間。很不幸的,大部分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已經把自己對孩子說謊的「特許權」發揮到了一個新的地步。請注意,不光是蓄意說謊;非蓄意的扭曲事實也會造成同樣的後果—這會對我們造成損傷,對孩子也是如此。這些損傷毀掉了我們的信用,也扭曲了孩子對事實應有的理解。

我們成了「皮諾丘父母」—身為父母的我們鼻子正越變越長:
●「這不是你的錯。」
●「天助自助者。」
●「孩子,有志者事竟成。」
●「我像你那麼大的時候我赤著腳……冒著風雪……翻山越嶺去上學!」

真的嗎?

依賴謊言度日

根據心理學家佘曼博士(Dr. Chris Thurman)的說法,我們大部分的人都「靠謊言度日」。在《我們所相信的謊言》(The lies we believe)一書中,佘曼認為「我們相信什麼,就會變成那樣的人」。他的結論是,當情勢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時,是我們對眼前情勢的信念造就了我們的行為。錢德勒(Steve Chandler),《十七個阻礙你的謊言,以及讓你得自由的真理》(Seventeen Lies That Are Holding You Back and the Truth That Will Set You Free)這本書的作者,也同意佘曼的論點。他說,是我們的信念,而非我們的感受,決定了我們的行為。問題的起因並非來自我們的感受,就像麻疹的起因並非來自我們臉上的紅疹一樣。感受是後果,它並不是問題的根源。

所以,如果信念決定了我們的行為,那麼我們的信念又是從哪兒來的呢?就大部分的例子而言,信念是從我們親愛的父母那兒來的。沒錯—立意良好、用心良苦的父母無辜的對孩子說謊。就像你我這樣的父母。
當然,我們的目的是高貴的。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這些謊言是為了:

●合理解釋眼前情勢(「輸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比賽的過程。」)
●提供保證平撫焦慮(「這不是你的錯。」)
●激勵孩子突破極限(「有志者事竟成。」)

不幸的是,眼前我們跟孩子說的這些小小謊言、老生常談,正是塑造他們未來行為的信念來源。

真正的謊言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我們不過是重複自己在長大過程中從父母那裡聽來的老生常談。我們會想,如果這對我有益處,那對孩子應該也有益。我們不曾停下來想想,這些話是真的嗎?我們假設自己告訴孩子的這些老生常談、虛實難辨的說法、還有捏造的故事能夠激勵裹足不前的孩子並且澄清疑惑。這正是孩子需要的,不是嗎?

問題是,我們告訴孩子的這些故事有許多是半真半假的。我們潛意識裡希望真多於假,因為相信這些故事可以粉飾太平,但是事實並非如此。相信謊言並不能讓謊言取代真相,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由於謊言中往往也有事實的成分,這使得察覺謊言更為困難。如果有時這麼說是對的,那麼它就永遠是對的嗎?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謊言呢?但願謊言能自動顯明出來!不幸這是不可能的。這就像分辨鹽和糖一樣,要分辨鹽和胡椒粉很容易,要分辨鹽和糖就難得多。不過,兩者難以區分並不表示兩者是相合的。

最後,我們創造出一種慣性,那就是重複說出聽來的東西,卻不曾檢視自己相信的是什麼。不加思索就把故事傳遞下去,後果是讓問題更加根深蒂固。畢竟告訴我們這些故事的人是非常真誠、懇切、有愛心的,不是嗎?他們是我們的父母,當然不會騙我們,是不是?

是的,他們不會蓄意欺騙我們,但是真誠、懇切、有愛心的父母並不永遠都是對的—即使他們真誠、懇切又有愛心。我說這話也是很誠懇的。

或許你現在手上拿著這本書是因為好奇。你在想,我也是皮諾丘父母嗎?我跟孩子說了哪些謊言、故事、老生常談呢?這些謊言會傷害他們、傷害我嗎?

在這本書中,我們將會檢視二十一個父母最常說的謊言、虛實難辨的話、還有老生常談,分辨出真、假,用意和後果。你會看到,就因為這些謊言「聽起來沒錯」或「這是我爸媽告訴我的」,就不加思索的傳遞給孩子,只會使我們的鼻子越來越長。有一天孩子會察覺到我們的長鼻子,高喊:「爸媽說謊!騙子,騙子!」

而這樣的情況,是可以避免的。

台長: 吳小興
人氣(1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父母最常說的21個謊言 |
此分類下一篇:謊言:有志者事竟成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