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1-23 23:43:26| 人氣1,016|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墨意激澱-林偉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黃小燕

  沉默、意象、激越、沉澱,是林偉民在暌違四年之後,於2001年夏天所推出的個展主題。我們在土城石門路山上,於林振龍先生所主持的瓷揚窯工作室討論著這個念起來有點拗口的主題,再看到林偉民一件一件搬出四年來精彩的燒陶作品,想到畫家一直以「土」的情感與能量所發展出的作品內容,如今似乎像是從火裡精煉出雖然同質卻更完熟的作品。材料是「土」;許多立體造型來自於非洲原始木雕:紡車輪、面具以及粗樸的工具雛形;而色彩及符號則仍如林偉民繪畫裡的繁複飽和。正自以為作者瀟灑恣意、而作品酣暢飽和之際,無意中觸到了以攝氏一千七百度燒出來的「土」,居然如此溫潤樸實,或許是這種觸覺的魅力,讓林偉民四年來藏身山林中與土為伍而不疲倦的原因。
  藝術家的創作多是期望除了在作品外觀上,有更多的言外之意。他焊接鐵條、支出一個可以懸掛擺置燒陶作品的空間,觀眾可以穿越以及窺探作品的每一個面貌,也將看見林偉民試著拉近觀眾與作品裡的互動關係的企圖。我們看見每一個背面林偉民刻意的畫上兩性的塗鴉符號,似乎暗示著人子生活的表面,還是難逃畫家對愛情一成不變的激越情愫。這裡藏著另一組生活空間,與另一段男與女的故事。似乎意味著流行俗世中,最受認同的溝通話語,是將生活還原於創世紀亞當與夏娃的邂逅。
  80年代末期,林偉民以公費生的身分赴巴黎藝術學院就讀,也在同時看見他對於非洲圖騰木雕的收藏及喜愛,在他作品裡處處可見的原生痕跡,似乎可以窺見藝術家對於巴黎的溫暖回憶。而當時在歐洲正如火如荼的義大利泛前衛:三C(F.Clemente,S.Chia,E.Cucchi)以及M.Paladino,在1980年威尼斯雙年展大放異彩之後,儼然成為當時繪畫界的顯學。這裡,繪畫重新找到它的形象、色彩、質感、以及繪畫的自由。每個創作者不自覺的組合了他的年代,就像我在林偉民的繪畫作品裡,不管是技巧構圖或者是現成物的再運用,還是色彩符號的鋪排擺置,都讓我記起了我們同時在巴黎的日子裡所浸淫的繪畫氣息,以及無所不在的「泛前衛」。
  還有一系列以立體的亞鉛片盒,裝裱著兩張一組平面繪畫的作品,似乎才真正看到林偉民落實在台灣的痕跡。畫家敏感的捕捉到曾經輝煌如今成舊痕的斷簡殘篇,似乎是對生活及土地的紀錄也是一種反省。對材料的敏感以及繪畫技巧的熟練揮灑,加上長久以來執著的人文環境關懷主題,在朋友眼裡一直是在繪畫上最有才氣的藝術家林偉民,正位北台灣的盛夏鋪排一場視覺飽滿的饗宴。

典藏藝術雜誌2001年8月號

台長: der Filterkoenig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1,01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fuyuan
這是個不忍心看學生年紀輕輕就老生入定的老僧,箇中趣味只有老僧知道
2008-11-24 12:51:2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