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15 22:20:07| 人氣48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說穿了,我們其實不懂品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根除血液中製造商的DNA

10月初BenQ宣佈明基將不再繼續投資德國手機子公司,決定放棄併購還不到1年的西門子手機公司,而更早一些,在8月下旬,宣布要將品牌、代工切割,李焜耀表示台灣投資人與媒體都不懂品牌,「在台灣談品牌就像對牛彈琴」。

我們這些不懂品牌的牛,特意對號入座,現在試試看對人彈琴。

策略上的製造商心態
我們認為既然BenQ源自於Acer這個母體,因此血液中的DNA也完全複製了過來,瞭解BenQ,必先瞭解Acer。

在1984年成立現在明基電通的前身明碁,主要生產顯示器等周邊設備,在1987年宏碁將創始的英文品牌名Multitech改為Acer,發動一場全球品牌重塑計劃,1993年明碁以「Vuego」品牌顯示器在國內銷售,但成績並不十分出色,1995年,在宏碁集團再造計畫下,宏碁集團統一主打Acer品牌,Vuego因此走入歷史,明基運用Acer品牌生產週邊設備,2000年把中文名從「明碁電腦」改為「明基電通」,在2001年12月更將Acer分出去成立BenQ,從此獨立成為另一個品牌。
首先從大方向來看,算了算,宏碁從Multitech而Acer,明基則從Veugo,而又Acer,最後BenQ獨立,不到20年間這樣的變化 ,我們認為其實台灣廠商對品牌的塑造技術還是有缺憾的,從品牌大策略來看,如果2001分家是對的,那麼1995年宏碁集團再造計畫下的合併就是錯的,因為享用眾多不同產品線的商品去強打一個品牌,反而容易造成消費者失焦,與品牌塑造的基本原理其實是違背的。

再說台灣廠商一直沒有將製造廠商名與品牌名確實區分,品牌不必也不用跟著製造廠商名吧,比如說寶鹼是製造商公司名,其他如飛柔、海倫仙度絲等是品牌名,我們沒有看到寶鹼牌洗髮精,也沒看過P & G香皂;再說如果做到製造商名與品牌名確實區分,事實上,儘管製造商的合併或股權變動等各種變動,品牌依然可以不動如山,不受影響,只要維持其原有價值即可,事實上在商業史上許多大的購併案其著眼點均在品牌,而非其製造工廠。換句話說,品牌塑造其實是一場在消費者心中的戰爭,真正的差異化的商品還是可以在同一個製造廠生產,出廠時掛不同品牌。

再者如果還要說高科技廠商與一般消費品廠商不同,有其特殊的背景,有這種想法的人,自己要先弄清楚,現在PC產業或商品在消費者心目中,是否還是純然屬於高科技,或是已偏向家電類,某些高科技商品可是會變動的。
廣告表現上的製造商的心態

策略上的思考通常會在廣告表現上反映出來,首先我們看到的是,缺乏長遠的規
劃,也就是將廣告視為花費,而非投資,心態上視為花費,所以我們看到廣告累積印象的效率比較不好,不同年份的廣告的,除了掛的商標相同,創意與畫面的安排並無其連貫性。而當在1992年製作shadow campaign時候更傳出,想要投資廣告公司,幸虧沒有真作,因為如果真投資了,這家廣告公司大概接不到其他資訊廠商的案子,永遠只能當in-house。

而在廣告中更是三不五時提醒目標對象,我是個製造商,我甚麼都做,比如以下三個例子:
1996年的兩則廣告:
主標:在一個瞬間起落的產業裡,了解背後有誰比較好。
文案-宏碁,成立20年,我們最近check了一下,大約有60億美元的強壯程度

主標:許多電腦公司不製造零組件,你會懷疑他們去哪弄到的吧
文案-如果要把事情做對(如像主機板、監視器、光碟機等),我們會說那就自己做,我們是自己做的。

1998年的一則廣告:
主標:配備P2 CPU的單電池的宏碁筆電能把你帶到哪裡?比其他競爭者遠多了,你對世界第三大的PC製造商可還有其他期望?
Aspire渴望在美國則是一個相對比較起來運作得比較好的,在1995~1997年間年Acer的Aspire渴望這些廣告個別來看都不錯,但是我們看到在1995年到1996年間是單一主題廣告,而事隔一年,Acer的廣告就完全改觀,首先是廣告整個外觀整個改變,與相隔一年的廣告毫無任何視覺上關連,這在品牌塑造的觀點上是10分浪費的,因為將過去的資產棄之不顧;同時1996年開始的廣告,商品並非只有Aspire,還有其他商品,也就是說Aspire直接掛在Acer品牌大傘之下,對Aspire的長遠規劃應該有策略性與一貫性。

最近我們把Acer的2006年的廣告與1990年的廣告比了一下,我們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廣告做得一樣普普的,我們必須說從過去的到現在它們努力過,但是也許是台灣品牌的宿命,所以看到2006年的類似型錄的廣告表現反倒覺得釋懷,因為長於製造也是個品牌的特性,這也是一種品牌,為甚麼只有會做廣告的消費性品牌才是品牌呢?
既然BenQ源自於Acer,那麼血液中的DNA也完全複製了過來,2002年BenQ在美國一些主要的平面媒體也新推出了廣告,老實講從版型的表現與用色的大膽來看已屬不惡,因為保守的台商居然敢用紫色。

唯比較不解的是,把所有的商品秀上去,很安全沒有錯,但安全的另一面就是不夠跳,把全商品秀出來就是一種製造商心態,全秀出來也看不出商品特色與品牌個性,此外,在廣告中說明Acer周邊設備的品牌改為BenQ,我們知道這是為了想要承襲Acer過去所累積的品牌資產,但是我認為如果BenQ要做為一個新創品牌,這其實大可以不必說明,難不成BenQ還是Acer的側翼品牌(flanker)?它的品牌特色在那裡?與Acer的區別又在那裡?只是logo的不同嗎?

由以上可知如果 BenQ承襲了過去Acer的製造商心態,那麼會做出併購西門子手機公司就想要從製造商公司變成品牌公司,因為從製造的觀點來看1+1=2或大於2,但是從品牌的觀點,1+1並不等於2,這就是世上少有聯名品牌的例子,新力與易立信是個特例,不是每個人都能學的。

最後我們還是必須要釐清,或許有人認為,BenQ在併購這一年品牌操作失利,證明了聯名品牌的不可行,我們並不這麼認為在這併購的一年能夠“證明”,因為
短短的一年對品牌塑造來說根本是不夠的;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心態的問題,這個製造商心態不從根本去除是沒有用的。

台長: David
人氣(484)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科技類短評 |
此分類下一篇:大師別悲觀 --- Yahoo購併無名事件平議
此分類上一篇:可以看得出來製造還是他們的強項

歸兒子
說的好
不過benq會失敗總結兩點
1.產品實在太濫
2.內部鬥爭永遠比消費者更重要

有這兩點 廣告做太好也沒用
如果產品作的好 就算沒有廣告 也要有一定的市場價值
看起來benq根本有點胡稿啊
2006-12-21 00:20:5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