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0-15 23:56:20| 人氣146|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台灣必須擺脫自我沉陷的漩渦 (改編 2008.10.15 聯合報社論 )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外有國際金融風暴激盪,內有新政府施政難孚民眾期待,加上扁案偵辦政治干預與媒體審判的紛擾,使台灣陷入經濟與政治的雙重低迷。但撇開非操之在我的國際因素不談,以台灣人民一向的拚勁和智慧,豈會無法超越此一困境?

  台灣原本的政經情勢,第一,政治虛無主義氣氛瀰漫,使朝野陷入無休無止的對立和拉扯;政治無法解決眾人的問題,反而成為人們苦惱的根源。第二,在政治操弄下,社會情緒變得憤世嫉俗,動輒譏誚謾罵,拒絕理解,也缺乏同理心。結果,冷嘲激盪熱諷,徒然製造更多忿懣。第三,社會中間地帶表現得相當疏離,理性、中道的聲音無法浮現,使得社會互信不易建立,也使傾斜的價值難以匡正。其實有更深刻的因素值得我們省思.那就是新政府的表現不如人意,距離人民對三月政黨再輪替的期待甚遠,國家前途與方向不明,經濟萎靡,民生凋疲,人心惶惶;尤其不思察納外界諫言,推託硬拗,令人扼腕。

  觀察目前的政治景象,朝野僵峙,多數黨缺乏方向感,少數黨理性建言不獲理性協商,執政者不理不睬,看不到就事論事的理性問政。從毒奶事件的反覆不休、到國民黨強渡所有兩岸政策,乃至媒體名嘴煽惑群眾挑戰司法,可以說台灣儼然處在一個自我下沉的漩渦中,無法自拔。試想,扁政府的八年縱使不敢說好過,猶可勉強維持國與家之正常運作,如今台灣政治如果又墜回過去的覆轍,那麼人民難得這八年的建立主權國家的努力豈不白費了?

  向中國過度傾斜的結果,稱這是個「下沉漩渦」,因為它只會把台灣帶向更令人窒息的境地。對照八年前後的變化,台灣的經濟出路更窄,族群的包容彈性更小,民眾不滿一切的情緒更強烈,社會共識的凝聚更為不易,政治上解決問題能力也更薄弱。攬鏡自照,別說台灣的民主形象已殘破不堪,人民會滿意國家目前的情景嗎?

  更別忘了,馬英九當選總統,是靠著「族群和諧拚經濟」的訴求而受到民眾付託;結果,他不僅未把台灣帶向更富裕的康莊境地,反以個人反獨促統將台灣拖著與之俱沉。外交休克,自我矮化,喪失國格至此,馬英九還在利用他詐騙選票取得的公權力,剷除異己,收買媒體,豢養所謂名嘴,煽惑群眾,干預司法,指揮辦案。有主見的公民能眼睜睜看著國家顏面和民主正義,皆被他踩在腳下嗎?

  我們之所以認為台灣「政治虛無主義」氣氛瀰漫,主要就是眼見目前的政治只剩下「權謀」的計算,人民的福祉已被他們拋在腦後。馬政府分明已窘態畢露,卻為了顏面不肯調整內閣職務;上台執政以來,興利無能,治國無方,團隊閣員之失德失能失言,所在都有,有目共睹,卻以為推諉國際因素,前朝遺留,即能反證自己的才德,這是什麼精神勝利法?再說,馬政府對於大陸的開放政策,更是一廂情願,方向是否正確的,猶待商榷,國內尚無共識,卻一意孤行,除了「逢中必迎」的原始本能,難道覺得台灣還沒吃夠中國打壓的苦頭?

  從長遠看,國民黨青壯派(如果有的話)要做的其實不只是和馬英九「切割」而已,而是應重新省思自己從政的初衷,除了追求權力,還剩下多少民主信念和道德理想?比起馬團隊上台前,馬英九當年擁有的道德形象,如今已經破產;當年標舉的族群和諧台灣優先的政治號召,如今已棄之如敝屣;當年澎湃的政治動力,如今只剩親中與反綠的躁動。若不能拿出新的作為,再走無限傾中的末路,還能吸引誰追隨?

  民主走到這個地步,台灣人民也應該對政治的本質有深一層的認識。菁英理論的民主,只是虛假民主的詐術;不能透過論辯解決問題的國會,不會比菜市場的民意高明;而人民只靠著四年一次的投票,「抽中」理想政府的概率比中樂透彩還低。作為一個現代公民,不僅要能分辨是非黑白,不被政客牽著鼻子走,還要能自我挑戰、自我超越;在國家社會的危機時刻,每一位公民皆應知道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在哪裡,甚至伸出手給別人一點支撐的力量。

  環顧全球亂局,台灣其實沒什麼好自艾自憐。重要的是,從五個月的噩夢醒來,一身冷汗未乾,大家要互相打氣,思考在未來三年七個月茫茫然的日子裡如何尋求自保,希望在最短的未來儘快逃離這個漩渦。
 

台長: coffer
人氣(146)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政治時事 |
此分類下一篇:股市與兩岸
此分類上一篇:台灣人怎麼想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