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5-18 16:15:40| 人氣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一篇奇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才剛在說有人敢批評東家,沒想到現在又來一個,莫非是一種流行?雖然是登在最有爭議的芒果日報,但此人文章寫得實在好,讓我破例用一篇轉貼來代替新文章。文中最大快人心就是用了猴子這譬喻來比喻這些政治人物,最主要的,也是我一再不厭其煩的說這是「媒體、政治不分的時代」,也是人人玩著「跨界與出界」的年代。其中又以那個妖姬最不要臉(果然現在貼到連戰那邊去了),而我們小市民雖然不能夠做什麼,但至少請張大你的眼睛還有良心認清楚哪些是為國為民的政治人物,哪些不過是跳樑小丑,有了這些認知,下次再遇到這些人的話不妨吐他一口口水。


【政治人物變身遊戲】 5.15蘋果日報論壇
陳柔縉(政治評論家)

一個月前我受邀在蘋果日報寫稿。我是既典型又標準的保守懦弱分子,在不知蘋果圓扁之前,不敢冒然跑進去,總是把眼睛撐得牛眼大,盯著這份新報紙。 媒體寵愛政治人物 別人讀這份報紙,在哪裡失望,在哪裡興奮,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最難過讀那一字排開的趙少康、陳文茜和林濁水的專欄。我必須先承認,有一隻綠眼魔鬼藏身我心底,它叫「嫉妒」。 我很是嫉妒他們的文采與聰明;他們的文章流暢如他們的口才,一隻筆斧砍下去,幾乎聽得到慘叫聲。我的難過混雜了嫉妒,但嫉妒只占很小的量;我主要難過蘋果日報為什麼邀請這兩個半的政治人物寫那三個專欄? 無獨有偶,《中國時報》因應《蘋果日報》洶洶來襲,請了七位名人寫重要位置的專欄,趙、陳又在列之外,立委羅文嘉其一,另有前新黨立委和前民進黨文宣部主任。很可能我濫竽寫時事專欄,對同業犯過敏症,有誇大之嫌,但我真難過,覺得一大半的媒體言論,陷在倒進三千罐政治顏料的染缸裡,沾滿政治色彩。 媒體一窩蜂炒作 我不懂為什麼政治人物兩棲電子媒體的問題時被談起,卻沒有人在意他們跨足平面媒體的毛病?不論在電視露臉或在報紙露筆,兩者本質相同,都占據言論的戰場,手握表達意見的兵器。我們沒看過球員可以揮了棒,馬上換件外套坐上球評檯,過兩下又可以變身場外啦啦隊,因為它不合理,通不過我們的大腦。但是為什麼政治人物可以玩這種變身遊戲,我們卻因習慣而忘記合理性? 政治人物涉足報紙專欄,以《蘋果日報》為例,問題果然發生。林濁水評陳靜秋不是英雄,即被解讀成新潮流批判馬英九。林濁水日前解釋,他不是以政治人物身分發言。其實已很難說服大眾;動物園裡的猴子可以白天在猴子欄裡當猴子,晚上換到花豹欄裡當花豹嗎? 同樣,有報導陳文茜向連戰開價上億助選酬金,陳文茜以「新聞人物」,應在新聞中回應,她卻於專欄裡駁斥這則新聞。她連把專欄作家和政治人物分開的託辭都省了,反正她是到哪裡都自由自在的陳文茜。 寫者是被動應邀,媒體才是讓政治人物不安於己業、混淆分際的源頭。貴報不是愛說「我們會檢討改進」嗎?檢討改進這一點吧!讓我不要那麼難過。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