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1-29 09:55:33| 人氣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回來」是故鄉土地肥沃的開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都蘭.卡巴哈.基路馬安」影片簡介

都蘭部落如同大部分的傳統阿美族部落一般,千百年來運行著一套年齡階級組織的社會運作制度。但是也與多數的阿美族部落一樣,最近五十年來由於受到台灣島內政治環境與經濟模式的影響,使得年齡階級組織開始鬆散,也漸漸地失去原有在部落中應有的功能。在這一段尋求經濟財富最大化的資本主義時代,許多年輕人由於在故鄉無法獲得基本的經濟保障而離開故鄉前往都會地區謀求生存的機會,年齡階級組織也就隨著一批批外移的年輕人而逐漸失去凝聚力,就連每年一度的「基路馬安」 (一般漢人所稱之豐年祭,南勢阿美稱做「易力信」)也因為需要工作而無法回鄉。在這樣的背景下,年齡階級組織的運作也就漸漸失去效能。尤其,傳統的年齡階級組織運作中,最基礎的部分便是「巴卡路耐」(青少年勞動階級),他們在這個階段除了必須付出勞力與服務等工作外,也是學習阿美族智慧的精華階段。這一個階段出現斷層,將會需要付出雙倍的力量來促成年齡階級組織的復甦。

都蘭部落約莫在十年前開始,受到村子裡選舉、經濟以及教育因素,使得年齡階級組織開始出現斷層的危機,青少年不再願意參加年齡階級組織,連帶也使得部落中傳統活動的日益衰微,出現的多半是青壯年以上人口,更多的是緬懷過去風光的老人們。這種情況一直延續了幾年,「巴卡路耐」在1993年只剩下一位參加「基路馬安」,而他也只是靜靜地坐在一邊旁觀。1995年,在台北山水客文化工作室、淡江大學樸毅社與部落的社區發展協會以及都蘭國中的合力下,依照傳統的訓練模式融合團康的方式共同策劃了一場都蘭阿美青少年傳統文化研習營,也找回了近四十位參予的12~18歲的青少年們。這是一場找回部落中「巴卡路耐」的活動,這也是開始看到部落的年輕人開始反思自己的傳統文化的起點。

影片中針對都蘭部落中年齡階級組織「卡巴哈」(青年階層)中的拉中橋組為主體,輔以下兩階級的拉千禧(1995年參與「巴卡路耐」訓練的青少年)以及拉中橋組的上一級「拉贛俊」,紀錄他們在基路馬安活動中的互動模式與各組內的互動方式。期待透過影片的播放讓都蘭的青年人們體認到傳統活動的可貴,也促使他們能夠盡力地排除困難,多參與部落的活動與事務,發揮年齡階級組織凝結部落族人的功能,也透過影片的播放,讓非都蘭部落的人們了解到基路馬安(豐年祭)並不只是族人們唱歌、跳舞與喝酒的大型宴會而已,事實上更潛藏了更深沉的文化意涵與血緣認同。

因為本片最主要為拍攝給部落族人收看,引起迴響與共鳴,因此未使用大量訪問片段,而以呈現人們的互動為主,影片中若有不明之處,尚祈見諒!


台長: Futuru
人氣(9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