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2-01 10:21:31| 人氣17,84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焦點藝術家】蓋棺論定「指揮祭司」朱里尼(1914-2005)

2005年6月14日對愛樂者是個「錐心之日」,指揮大師朱里尼(Carlo Maria Giulini)在義大利北部的城鎮布雷西亞病逝,享年91歲。葬禮17日於他的老家波塔諾舉行。

朱里尼以優雅的風格獨樹一幟,因此被稱為「指揮貴族」,成就足以與卡拉揚、貝姆、伯恩斯坦、蕭提等二十世紀的大師相提並論。在師承派別上,他既無出名的老師,也無徒弟繼承發揚他的手法。

朱里尼恐怕是維也納交響樂團歷史上,第一位非德奧系的首席指揮,僅管身為義大利人,但他所指揮的貝多芬和布魯克納,卻一向有著極好的口碑。他拒絕指揮「沒有感覺」的音樂,尤其偏好德奧作品,儘管從未指揮過華格納的作品,卻不影響他在德奧音樂上的詮釋地位。

至於義大利作品,當屬羅西尼與威爾第的歌劇無人能出其右,其中除了威爾第的《阿依達》之外,朱里尼幾乎指揮過兩人所有重要作品。


小標:從中提琴手起家

朱里尼1914年5月9日出生於義大利南部的巴列塔,父親是木材商,家境富裕。在羅馬聖賽西利亞音樂院就讀時,學習小提琴與中提琴,畢業後(三十年代),朱里尼成為羅馬奧古斯都管弦樂團(Augusteo)的中提琴手,他在這個職務上五年,直到成為首席中提琴手,熟諳樂團的每個聲部。

擔任中提琴手時,朱里尼先後曾在名指揮家孟格堡、華爾特、福特萬格勒、萊納、克倫培勒等人的棒下演奏,領略了不同大師的神韻和風範,收穫與啓發甚豐,讓他心生當指揮的念頭。

於是,他又再次重回聖賽西利亞音樂院攻讀作曲,後來向卡瑟拉(Alfredo Casella)與莫利納里(Bernardino Molinari)學習指揮,3年後以優秀成績畢業,並獲得指揮聖西西里交響樂團音樂會的獎勵。

正當他準備全力展開指揮事業,二次大戰爆發,於是朱里尼事業受挫,先行與小他12歲的美貌少女希羅拉米結婚,一面操琴為生,一面潛心研讀各曲總譜,為日後指揮生涯作準備。大戰初期他曾經擔任義大利陸軍軍官,但因為主張反對法西斯主義,因此當德國納粹攻入羅馬時,朱里尼便藏匿起來,曾躲在妻子親人家中的密室達九個月。


小標:解放音樂會綻頭角

1944年(30歲)朱里尼正式展開指揮生涯!該年6月羅馬解放,他欣然接受慶祝德軍解放羅馬音樂會的指揮一職,指揮羅馬聖西西里亞音樂學院管弦樂團,演出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

不久,他被任命為義大利廣播交響樂團指揮Previtali的副手,1946年升任為該團音樂總監,直到1951年。1945-1950年擔任羅馬電台、1950-1952年任米蘭的常任指揮。

1949年朱里尼參加史特拉斯堡、布拉格、威尼斯音樂節擔任指揮。1950年知名指揮家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聽過他演出海頓「月亮世界」後甚為欣賞,邀請他到家中,兩人成為好友,他並受到托斯卡尼尼的指導和關注。

1951年朱里尼被推薦到貝加摩(Bergamo)音樂節,首次執棒指揮歌劇《茶花女》(廣播演出),首演擔綱的女主角因病辭演,由著名女高音卡拉絲入替,結果演出大獲成功,朱里尼的名號不脛而走、倍受讚譽。

戰後1946-1956年曾擔任米蘭史卡拉歌劇院指揮,並從1953年繼另一位義大利指揮德薩巴塔(Victor de Sabata)之後,任史卡拉歌劇院總監活躍於歌劇界,直到1956年辭職。

1955年朱里尼首次在英國愛丁堡音樂節中露面演出威爾第《法斯塔夫》,受到EMI王牌製作人Walter Legge賞識,開始與愛樂管弦樂團有密切的合作關係,也受邀到美國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1958年他在倫敦柯芬園指揮威爾第《唐卡羅》,配上大導演Visconti精采的導戲而蔚為佳話,1959年開始擔任愛樂管弦樂團首席指揮。這段時間朱里尼成為威爾第歌劇的詮釋大師,演出主要以歌劇、合唱曲為主,交響曲為輔。


小標:美國時代致力管絃樂曲

1962年他於倫敦演出、灌錄的威爾第《安魂曲》技驚四座,曾有樂評讚為:「音樂性與宗教性完美和諧的結合!」多明哥1969年談到朱里尼指揮的威爾第《安魂曲》也說:「朱里尼的藝術完全是心靈化的,他的『審判日』聽來真像末日審判。」

不過,由於歌劇演出的準備繁雜、變數過多,加上朱里尼對歌劇界的偽善、歌手間的緋聞、導演傲慢等現象的不滿。1967年後他幾乎不再指揮歌劇,轉為專心致力於交響曲、管絃作品。主要合作樂團有: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米蘭史卡拉歌劇管絃、芝加哥交響、洛杉磯愛樂等。

1968年他成為哈雷管弦樂團客席指揮,1969-1973年受聘擔任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首席客座指揮,由於當時蕭提為該團首席指揮,因此被樂壇戲稱為「一山容二虎」。

通常的客座指揮是到樂團所在地作客,因此「強龍難壓地頭蛇」,客座指揮很少有人能達到個人意志。但朱里尼擔任客座指揮時,卻能有效運用各樂團的特色,並夾帶音樂意志於其中,彰顯個人風格。主要原因一來是因他有容乃大的性格,二來是他對樂譜的深度了解極具說服力所致。所以,當時芝加哥交響當局的確極有眼光,找朱里尼去客席,可以適度「均衡」長期在萊納、蕭提率領下的威猛。

芝加哥交響之後,1973-1976年間朱里尼擔任維也納交響樂團首席指揮,1983年率過該團巡迴日本。1978-1984年起他成為美國洛杉磯愛樂的音樂總監暨常任指揮。

朱里尼性格內斂、不擅社交,因此當他出任洛杉磯愛樂團指揮時,在合約上明訂他可以不出席社交聚會,在美國音樂界這樣的舉動堪稱異數。個性謙虛拘謹的他,把自己的指揮工作看德宛如神職般重要,他曾說:「極渺小的我,呈現天才的作品。」不過,當晚年體力漸衰,朱里尼開始對必須長時間排練,與演唱者合作的歌劇敬而遠之。他最後一次指揮歌劇,便是1982年和洛杉磯愛樂合作威爾第的《法斯塔夫》。

1984年辭去洛杉磯愛樂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之職後,便以歐美的主要管弦樂團的客座指揮為中心開展活動,遊走各樂團直到退休,不再專職於固定樂團,成為真正的「自由」指揮。

其實,他本來就不適合擔任某一樂團的專任指揮,長時間跟同一樂團工作的那類人。從他生涯歷程中,反而可以看出他擅長「客座」,能夠在不同樂團間維持個人獨特的風格。因此許多一流的樂團,包括曾經由他擔任過首席指揮的,都經常不定期請他去客座。


小標:強調深思的音樂性

1985朱里尼夫人身體不好,疼愛老婆的他便辭去指揮工作,在家陪老婆,僅偶爾客串演出,1988年便因健康理由宣佈退休、淡出樂壇,但1989年反而因唱片錄音贏得葛萊美獎。朱里尼的妻子1995年死亡,兩人育有三子。

隨著年紀越長,朱里尼的指揮節奏也變緩,樂壇對此解讀不一,有人認為深刻穩鎮,但也有人等得受不了,但仍一致認為他對音樂的詮釋圓熟老練,令人陶醉。無論是演唱者或演奏者,都在他對音樂的嚴肅態度,以及呈現的絃樂之美中獲得極大啟發。

朱里尼經常中斷指揮工作,讓自己有時間閱讀與省思,他花很多時間去思考樂譜上每個音符背後的意義,以及作曲家們修改樂譜的想法。朱里尼認為自己是在為那些作曲天才服務,因此如果連貝多芬、莫札特這些天才,創作時都必須修修改改,那麼身為「凡人」的他豈能馬虎讀譜,非得窮究一生精力鑽研不可。

因此造就朱里尼精研樂譜,比起其他指揮更擅長地,把音樂與音樂間細膩的內在邏輯搞通理順。同時,他的演出曲目也變得不廣,他曾說:「我可不需幫新作曲家作業務宣傳。」不過,他擅長的曲子跟不同的樂團都保有超水平,因此常會出現同一曲目不同樂團的錄音,樂評都推薦,例如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芝加哥交響版與維也納愛樂版都有人推薦。

他認為音樂是一種愛的行為,不應和個人事業混為一談,因此「事業」兩字讓他感到反感刺耳。因此從他的錄音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他強烈的音樂性,而非擴張事業版圖的企圖心。


小標:勢必一聽的經典錄音

朱里尼指揮樂團時嚴謹、精準,這點與他的義大利前輩托斯卡尼尼神似,不過在音響效果上,無論是科技進步的幫助或是朱里尼本身對樂團或錄音的要求,都遠勝過托斯卡尼尼,能夠滿足二十、二十一世紀樂迷的發燒要求。

或許是他年輕時長期擔任過樂團中提手的職務,因此朱里尼對樂團的內聲部質感要求相當高,尤其是中音弦樂與木管樂器,因此他的音樂聽來格外豐富,在優美旋律之外別有內涵。

而且他追求紮實的中低音表現,詮釋起德奧厚重的管絃樂曲十分相契,雖然火力不若萊納、蕭提般猛烈(芝加哥交響在兩人手中可是炮火隆隆!),但卻有股持續慢火的穩鎮,配上他獨特偏慢的音樂行進速度,說服力極強。

朱里尼擅長演出的曲目,是從義大利歌劇、合唱開始,慢慢往德奧交響曲前進,進而拓展到法國印象派的德布西,或俄國國民樂派的穆索斯基。曲目的地域與年代可說相當侷限,不像某些指揮演出曲目五花八門,他的選曲十分挑剔,如此才能精心排練、反覆練習演奏,找到最好的詮釋。

1953年EMI與他簽約,當時與愛樂、新愛樂、芝加哥交響、倫敦愛樂灌錄不少唱片。由於朱里尼不同於一般指揮,對唱片錄音的認知頗深,他認為認為一張唱片就是一部詮釋的歷史紀錄,能給沒機會聽現場的樂迷們最佳享受。

所以他會要求把有生命力的音樂錄起來,往往跟樂團進行大量練習,要團員忘掉眼前的麥克風,演奏十放感情進去,所以朱里尼對灌錄唱片的態度是一絲不苟的,也難怪他的錄音不會有量的氾濫,而且品質相當高,造就他在唱片發燒友心中的崇高地位。

日本樂評小林宗生在他的《指揮家與樂團》一書(國內由世界文物出版),以「精心研讀音樂的真摯姿態所産生出的強烈說服力」為標題,來形容朱里尼的指揮風格。小林宗生更進一步分析過,朱里尼從早年到晚年的風格變化。是篇對朱里尼的錄音表現簡明扼要、深入淺出的總論,相當值得參考!到目前為止,我個人對朱里尼錄音的美學觀與評價,並無法超過小林宗生的內容。


小標:不為所動的樂壇祭司

所以朱里尼六十年代初期與愛樂管弦,以及從1968年他成為芝加哥交響首席客座指揮,便在EMI跟這兩個團留下不少錄音,如果仔細聆聽,就可以聽出他與這兩樂團間的微妙關係,相同與相異之處。

這裡頭包括朱里尼為EMI灌錄的莫札特歌劇《唐.喬望尼》,以及威爾第的《安魂曲》,這些歌劇錄音都被愛樂者稱讚為「名盤中的名盤」!尤其是首席女歌手為舒瓦茲可芙(Schwarzkopf)的錄音,在義大利的華麗中還帶有深沉的內斂自省,充分發揮朱里尼的特長。

EMI另外那套4CDs的《Carlo Maria Giulini:The Chicago Recordings》,則收錄他擔任芝加哥交響樂團首席指揮以來,自1969-1972年的精品,裡頭可以聽到他傳奇的布拉姆斯《第四》、布魯克納《第九》、馬勒《第九》號交響曲等等。

愛樂管絃在他手上一如在克倫培勒手上般穩重,但朱里尼的音樂肌理又多了點筋肉感,比較不膩。反觀芝加哥交響在他手上,卻被馴服得如此內斂理智,除了華麗管絃語法之外,似乎加上更多人文哲學味道,堪稱該樂團最精采的德奧錄音時期。

朱里尼的維也納交響時期錄音不多,也或許國內樂迷對該樂團興趣不高,因此這裡先略去。到了洛杉磯愛樂朱里尼更為彰顯個人風,最明顯的地方是音樂速度變得異常緩慢,特殊樂段甚至處理得極為厚重,讓這個美國樂團頓時間「熟化」不少。這段蛻變時期的錄音,可以在DG、Sony找到,不過普遍來說國內樂迷也不太領情,我想主要是忽略了朱里尼讓洛杉磯愛樂起的化學變化。

倒是成為自由的客座指揮後,朱里尼在DG步步為營,搭配上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重新又Review了他最擅長的那些曲目,並且加入Michelangli、Zimmermann等鋼琴大師合作協奏曲,更深化他樂壇指揮祭司的地位。

朱里尼徹頭徹尾是個「怪咖」,他的音樂品味與風格並沒有隨著時代的主流變化,倒不是說他的音樂沒變,而是他的音樂隨著的是自己對樂曲的理解而變,所以變數是內在而非外在的。他站上指揮台,兩腳微開、雙臂平舉時,就彷彿是站在高台的冷靜祭司,在眾目睽睽之下,他永遠知道自己的下個動作是什麼,他永遠知道如何與眾不同,他更知道如何激發不同樂團間的潛力。

這位已經逝去的指揮祭司,有著非凡無比的醒味功能,面對樂迷早已聽膩的經典名曲,他總是能另闢蹊徑、找出深刻的新觀點,讓人們能不斷感受地到貝多芬、莫札特、布拉姆斯、布魯克納、馬勒的偉大。我想西諺:「靜水流深」(Still Water Running Deep)說的就是朱里尼的音樂境界吧!我想,擁有朱里尼唱片的人,在他過世消息傳出後,想必遺憾中仍藏有幾分竊喜吧!


BOX:二十張Carlo Maria Giulini的經典錄音

CD1●貝多芬「第一、三號鋼琴協奏曲」,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li/鋼琴、維也納愛樂(DG 449 757-2)
CD2●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li/鋼琴、維也納愛樂(DG 419 249-2)
CD3●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舒曼「曼富禮序曲」,洛杉磯愛樂(DG 447 444-2)
CD4●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舒伯特「第四號交響曲,悲劇」,洛杉磯愛樂(DG 445 502-2)
CD5●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芝加哥交響(EMI 7243 5 85974 2 4)
CD6●布拉姆斯「第一、二號鋼琴協奏曲」,阿勞/鋼琴、愛樂管絃(EMI 7243 5 75326 2 4)
CD7●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維也納愛樂(DG 445 529-2)
CD8●布魯克納「第九號交響曲」,芝加哥交響(EMI 7243 5 85974 2 4,唱片藝術首獎)
CD9●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舒伯特「第八號交響曲」,芝加哥交響(DG 423 882-2)
CD10●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芝加哥交響(EMI 7243 5 68628 2 1,唱片藝術首獎)
CD11●德弗札克「第八號交響曲」,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Sony SK 46670)
CD12●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羅斯托波維契/大提琴、倫敦愛樂(EMI 7243 5 67593 2 9,EMI百大榜單)
CD13●馬勒「第九號交響曲」,芝加哥交響(DG 463 609-2)
CD14●莫札特歌劇「唐喬望尼」,Elisabeth Schwarzkopf、Giuseppe Taddei、Joan Sutherland等,愛樂管絃(EMI 7243 5 67869 2 9)
CD15●莫札特歌劇「費加洛婚禮」,Elisabeth Schwarzkopf、Giuseppe Taddei、Anna Moffo等,愛樂管絃(EMI 0777 7 63266 2 7)
CD16●穆索斯基「展覽會之畫」,芝加哥交響(DG 469 169-2,唱片藝術首獎)
CD17●威爾第歌劇「法斯塔夫」,Renato Bruson、Barbara Hendricks、Katia Ricciarrelli、Leo Nucci,洛杉磯愛樂(DG 410 503-2)
CD18●威爾第「安魂彌撒」,Nicolai Ghiaurov、Nicolai Gedda、Christa Ludwig、Elisabeth Schwarzkopf,愛樂管絃(EMI 7243 5 67560 2 1)
CD19●威爾第歌劇「茶花女」,Maria Callas、Giusseppi di Stefano等,史卡拉歌劇院(EMI 7243 5 66450 2 8)
CD20●威爾第歌劇「弄臣」,多明哥、寇楚芭絲等,維也納愛樂(DG 415 288-2)

台長: 歐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