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2-24 19:02:56| 人氣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腸躁症狂跑廁所連出門都困擾 中醫治療三個月改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民正新聞記者:蔡永源台南報導】70歲張姓患者,過去有胃食道逆流的病史,三十年來排便頻繁,一天至少4次,多則8次,大便水樣且有黏液,伴隨肛門灼熱,排便急有時忍耐不住,夏天症狀加重,情緒緊張會誘發腹痛且排便增加。大腸鏡檢查無異常情況,排除發炎性大腸炎、惡性腫瘤等疾病,西醫診斷為大腸激躁症。腸躁症嚴重影響張先生的生活品質,就連出門旅遊也備感困擾,因此尋求中醫幫忙。經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劉家蓁醫師治療三個月,排便次數一天減至2~3次,大便逐漸成形,出門在外也不用苦惱頻便找不到廁所。

     台灣大腸激躁症盛行率高達22%,男女比例則差不多,可分成三型:便祕型、腹瀉型、混合型。便秘型呈現堅硬、顆粒或塊狀型態,排空直腸後仍感覺排便不完全,頻率通常每週小於三次;腹瀉型呈現水瀉或鬆散,或黏液樣分泌物,可伴隨頻便和大便失禁,且通常排便頻率大於每日三次。此外,也可能伴隨胃腸道其他症狀,例如消化不良、腹部脹氣、胃食道逆流等;也可能出現腸道外相關症狀,例如頻尿、性功能異常、月經異常等。

 

    劉家蓁醫師表示,像張先生除了頻便、腹瀉外,也有手腳冰冷、頻尿等病症。治療方面需先衛教患者飲食和情緒調整的重要,以及隨著氣候變化調整生活的衣著或環境,再來運用中藥調理腸胃環境,例如黨參、茯苓、白朮、砂仁等幫助健脾去濕,黃連、黃柏清除腸中濕熱,柴胡、香附等調和緊張情緒,肉桂、附子等減少頻尿和手腳冰冷。經過三個月的治療,張先生排便次數下降到一天23次,大便逐漸成形且黏液減少,肛門已無灼熱感,患者很開心出門旅遊不用為尋找廁所所苦。

 

    劉家蓁醫師表示,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以中醫的角度而論,可歸納氣候影響、飲食所傷、情志失調、脾胃虛弱、和腎陽虛衰...等五大因素。如太冷、太熱、濕氣太重,吃太多、吃太油、吃太多生冷的食物。尤其,如果長期飲食失調,又過度勞累,脾胃容易虛弱,再者,容易煩惱、生氣、緊張焦慮,更易影響胃腸消化吸收。劉家蓁醫師提醒,除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外,平常可藉由規律作息與運動,放鬆心情,調整壓力。飲食方面注意定時定量,便秘型的腸躁症者,需多喝水,與高纖維質的食物,幫助腸道蠕動。腹瀉型者,避免豆類和乳製品。且要定期篩檢,才能「腸」保健康

台長: 蔡永源
人氣(7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醫療 |
此分類下一篇:更年期一定要補充荷爾蒙嗎?
此分類上一篇:台南市立醫院獲兩項SNQ國家品質標章肯定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