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2-24 22:31:25| 人氣1,123| 回應0 | 上一篇

零歲育兒記-調整寶寶睡眠與訓練作息的經驗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部落格專用相簿


零歲育兒記-調整寶寶睡眠與訓練作息的經驗


一、前言

小昭剛出生的時候,我們不是很認真的爸媽,一來信任爸媽帶哥哥小朋友的經驗,二來我總是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所以覺得一切都能水到渠成的。直到小昭出生、媽媽坐月子的時候,看到媽媽這麼辛苦,餵奶不順、晚上又要起來數次、小朋友常常哭不停等問題,才開始四處找書研究,雖然稍微晚了,但還不算太遲。直到看到"百歲醫生的育兒寶典"這本書,讓我對西方育兒方式產生了好奇,開始瘋狂購買了一堆相關的書,包括"這樣做,寶寶超好帶""叩叩叩,百歲醫生在家嗎?"等百歲系列的,還有比較中庸、引述比較多科學數據的"從零歲開始"等。另外,為了確保自己不是單方面一廂情願,因此也去買了百歲醫生派大對頭"親密育兒派""親密育兒寶典"來明白其他流派的想法。另外還有買一些醫生寫的有關幼兒疾病的書、如何養成優良睡眠習慣的書等,但萬變不離上述兩流派的主張,只是介於兩種極端中間罷了。

講在前頭,帶孩子沒有對或錯,只有適不適合爸媽、爺爺奶奶還有小朋友自己。另外,科學只能給予輔助,因為這些證據不一定永遠都是對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母奶與牛奶,在我小的時候,那時候科學認為母奶營養不足,配方奶才是最好的,餵配方奶的小朋友都白白胖胖,看起來很健康。但現今的科學卻發現,母奶會隨著嬰兒的成長而改變成份,而且裡面有一些抗體可以幫助寶寶對抗疾病,而餵配方奶的小朋友脂肪過多、未來易胖等缺點。因此看待一些科學的數據時,應該當成"至少有部份人這樣做是沒問題的"來支撐自己帶小朋友的信心,沒必要一味的為了科學數據讓自己改變過多反而引起與家人相處的問題。而我好早就想要波這樣一篇文章,可是一直覺得到時候結果跟我想的不一樣,別人如果照做豈不是變害人?到現在小昭一歲了,大致上的情況都跟當初希望的一樣,因此撥空寫了這樣一篇文章。

 

二、百歲VS親密

先簡單說明一下百歲派與親密派的差別吧。所謂"百歲醫生"的由來是因為當時林義雄的女兒林奐勻出了一本書叫"百歲醫生的育兒寶典",裡面提到一位美國百歲人瑞醫生教她很多西方育兒經驗,重點有三個:趴睡、放哭及作息。

首先聊聊趴睡。趴睡在最近的科學研究中發現容易發生幼兒猝死,但是百歲強調不是任何環境都可以趴睡,要讓孩子趴睡必須幫他準備一個適合趴睡的環境,床上必須鋪上厚厚的浴巾以防鼻子朝下時仍有辦法呼吸,其次必須維持床上的空曠,不能擺放任何有可能讓小貝比悶到鼻子的物品,最後為了保暖,又避免擺放棉被,所以要買一些防踢被的衣服,讓被子穿在小貝比身上。

再來是放哭,意思就是當小貝比該睡覺時嚴禁吃奶吃到睡著,而是放上嬰兒床後就不要再去抱他,讓她哭一陣子就會慢慢入睡。目的是在讓小朋友學會自己入睡,這樣當小朋友半夜做噩夢醒過來時,才有可能自己繼續入睡,一覺到天亮。放哭的延伸還包括所謂的不哭才抱,還有開心才抱。當貝比還小時,哭的時候一定是身體有不舒服,要去幫小朋友解決他的問題,如換尿布、餓了、或者是有嗝,而不是小朋友一哭就抱起來拍啊拍,拍不好就用奶塞他。這樣小貝比才會有安全感,知道自己不舒服時爸媽會幫她解決問題而不是只是讓他喝奶然後忘了問題。當小朋友稍微長大一點時,開始會出現情緒性的哭,或者跌倒的哭。如果跌得不嚴重、或者小朋友只是想要博得大人抱時,讓小朋友自己站起來、不哭了才抱,並且在和他玩得很開心的時候才抱他讓他不會把哭泣當作索抱的武器。

最後,就是培養作息,一定要遵循"睡飽吃奶,吃完奶開始玩",而不是玩到餓、吃到睡。一來是睡前不要吃東西對身體比較好,二來是呼應前面不要奶睡。百歲醫生有一句名言:"是一個小貝比住到你們家,而不是你們住到小貝比家"。他住進來,就應該照我們的規矩,照我們給她們的規律,而不是我們去配合她的哭鬧。我們幫他訂好作息,讓他知道現在該做什麼,時間到就有東西吃,他會很有安全感。而且這樣做有一個很大的好處,當小貝比習慣這樣的作息以後,時間到了才會餓。這樣可以很輕易地在小貝比哭時判斷她究竟是不是肚子餓。反觀如果作息全由小貝比決定,他哭了就餵,其實也就等於是哭了才餵,而每次都要諜對諜半天,猜他到底是為了什麼哭,這樣的小朋友反而會比較沒有安全感,而且離不開媽媽。

接著講一下我理解的親密育兒法的概念。首先親密育兒法比較接近東方的育兒的概念,並且有點是針對百歲的某些做法感覺。"親密育兒寶典"這本書也是美國的一名醫生寫的,裡面包括了很多科學、疾病的知識。但主要的概念就是,"他都懂的"。親密育兒法認為小朋友無法講話、動作表達,因此只能用哭來表達,而當他的哭沒有被滿足時,會讓他內心受創,產生對父母的不信任。因此親密育兒法拒絕放睡、主張餓了就餵。其他並無太重大的差異,包括親密育兒寶典也會叫爸媽在小貝比比較大時培養他的作息。

不過我個人的看法,是覺得這兩種帶法理念上並無不同,只是做法上有所區別。兩者都強調要滿足小寶寶的需求,也都主張喝母奶。只是親密不認同放睡、不哭才抱、趴睡等做法。而我私以為親密是有一點矛盾的。親密強調奶睡、一哭就抱等是不會寵壞小朋友的,但卻又攻擊百歲放睡、不哭才抱等行為"小朋友都懂",內心會受傷。照這樣講,既然小朋友都懂,那就有可能寵壞小朋友。又如果小朋友不會被寵壞,那必然代表小朋友不懂。而且以我的實際經驗,小朋友是很聰明的!他不但懂,而且會被寵壞。策略性的哭、選擇性的哭,都曾發生在小朋友身上,有時跌倒跟本沒撞到,阿公阿嬤在旁邊的時候哭的鬼哭神嚎,而如果只有我在旁邊時,跟本連哭都懶得哭。

最後,我大部分選擇百歲,但考慮到爸媽、老婆的想法,還是沒有100%遵照。

 

三、放睡大作戰

所有的新生寶寶媽媽看到這我相信都會很興奮,哇!可以一覺到天亮也!小朋友不會哭也!但實際上,這中間過程卻不是這麼輕鬆容易的。

當小朋友快滿月時,我老婆也快要回公司上班了,可是她是一個無法忍受睡眠不足的人,因此我急就章找到百歲這本書時,就急急忙忙想要實行。嬰兒床準備好了,也把作息大致定了一下,就要開始執行放睡了。我們怕有什麼狀況,所以雖然小朋友是放嬰兒床,但我們還是沒著他在房間裡面睡。果然小朋友是開始哭了,一開始想,這是正常的。但五分鐘過去了,心中祈求快成功吧!十分鐘過去了,我們都覺得已經過了半小時一小時一樣,聽著小朋友的哭聲真的是很難熬。十五分鐘時老婆快撐不下去了,一直說算了,我勸她不要半途而廢,如果二十分鐘還是不行我們再去看他。二十分鐘過了,雖然很不甘心白哭了二十分鐘,但還是怕有什麼問題而去抱他、安慰他,然後又得重來或者只好給她喝奶。接下來幾天,無論在房間陪她,或者出去讓她自己睡,斷斷續續的有時成功、有時失敗,爺爺奶奶都快受不了。

我把書拿出來翻了又翻,上網找相關的問題,後來發現了一個關鍵,也是林奐勻在他的部洛格提到,趴睡是能成功放睡很關鍵的一個條件,因為小朋友在媽媽肚子裡時是全身縮在一起的,如果是仰睡的話,手腳會因為空空的而到處亂抓、沒有安全感,因此趴睡時他的身體靠著地面,雙手不會亂抓,就有被擁抱的安全感。因此我才想到,我們失敗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小昭的媽媽堅持不肯讓他趴睡,即便機率很低也不希望他有任何猝死的可能,因此我們給他仰睡,頭側一邊(避免頭型太扁)。因為這個點,所以我就上網找有沒有輔助側睡的工具,希望能用側睡解決這個問題。看來看去發現輔助側睡的工具就好像只是前後各放一個抱枕而以,因此我就用浴巾捲成圓筒狀,然後睡覺時讓他前抱一個,後面墊一個,再用一條小浴巾把她包緊。前面的是防止他變趴睡、讓他手腳有擁抱的東西,後面那個浴巾則讓他墊著避免變成仰睡。這樣的改變總算讓小昭幾乎不哭就可以睡著,我們也可以很安心地走出房間讓她自己睡,而且可以睡很久都不用換面。不過怕她都睡同一邊會變陰陽臉,所以每次睡覺都會記得給她睡不同面,有時我晚上起來上廁所也會幫他翻個面。

一直到會翻身之前,這樣的做法都沒任何問題,但到會站起來之後,怕他撞到頭又成為放睡的一大問題。尤其是爺爺奶奶帶的時候,因為怕放睡時不睡站起來玩,站起來不穩的話跌下去會撞到頭,所以總是盯著小昭睡覺。而我則是認為他如果這樣撞到頭幾次,就會學會這樣有可能撞頭。而實際上,我的確有悄悄地觀察到她有這個學習能力,所以當是我放睡的時候,都安心地走出房間讓他自己入睡,也從來沒遇到什麼問題。但是爺爺奶奶帶時就沒辦法放下,總是跟在旁邊,不是跟她一起睡,就是把她抱到爸媽睡的大床一起睡。但無論怎麼哄、怎麼威脅利誘,她就是不願好好睡而想要跟她們玩。為了讓爺爺奶奶安心,我把易撞到的角落都鋪滿浴巾捲成的滾筒,又去買了兩個床圍把欄杆都圍住,跟爺爺奶奶說即使他撞到也沒有危險了,希望她們走出房間讓小朋友自己入睡。但是爺爺奶奶還是不聽,甚至還去求助三姑六婆(問題是三姑六婆沒用這方法,從來也沒辦法讓小朋友好好睡)...

最後在一場幾近家庭革命的戰爭中,我希望她們放手一次,都不嚐試怎知道會怎樣(雖然我一再強調他們我放都沒問題)?爺爺奶奶終於嘗試了一次。沒想到第一次試,沒多久就睡著了(代表奶奶很擔心,一下就跑進去看XD)。頓時,帶小朋友變得好輕鬆,爺爺奶奶也到處炫耀我們家小朋友有多乖、多好睡...(但別人問時我都不敢,因為這樣的帶法在台灣普遍還是會被認為是邪教,還是閉嘴省得麻煩)

 

四、作息

為什麼要訓練小朋友作息呢?對我來說,一來是希望她能睡過夜,讓媽媽上班不受影響。二來是因為奶奶的手臂受過傷,不能長抱小朋友。如果小朋友沒作息、又需要哄睡,勢必需要一直抱。因此我決定讓她即早訓練作息。

我們看過百歲的作息,覺得太過極端,滿月前就三小時才餵一次奶(我們剛接回家時平均都是一個半小時就餵一次)、滿月後就四小時餵一次,晚上可以睡十到十二小時。所以我們就參考從零歲開始比較中庸的方式,滿月前兩小時一次,之後2.5,兩個月以後再加到三小時一次、三個月後四小時一次(實際實行時程有點忘了)。書上是寫,四小時睡一次後,小朋友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一口氣睡八小時以上。不過很幸運的是,小朋友在不到兩個月時,當時是2.5小時餵一次奶,就可以從12點睡到六點,不到三個月就調到3小時餵一次,不到四個月就大膽改成4小時餵一次,晚上可以從8點睡到早上六點。

以四小時為例我們訂定6點起床、餵奶,然後開始玩,玩到八點上床。睡到十點在叫起來餵奶,玩到12點再睡到兩點,玩到四點再睡到六點,玩到晚上八點上床,就可以睡到隔天六點。到六個月時,讓他延長睡眠時間,一次睡三小時、玩三小時,一樣早上六點起床、晚上八點就寢。記得,起床時間到時要去輕輕喚起小朋友喔,叫幾次以後時間到就會自己起床,有好一陣子我們早上都靠她當鬧鐘,正負誤差15分鐘以內喔!不過有一陣子她特別會在清晨五點就醒了。原因不是很確定,有可能是因為我五點有時會去晨跑,所以她有幾次被吵醒後打亂作息。也有可能是因為清晨比較冷,踢被子被冷醒。所以後來比較冷的天氣我們會給她穿厚一點的衣服入睡,五點起來的情況就少很多了。在小朋友會爬、會咿咿啊啊時,睡覺前我們會帶著她"關窗簾、開音樂、開小燈、關大燈"等睡前儀式,再大點比較懂事時媽媽甚至還帶她看她的熊熊睡覺,這樣的儀式會讓她冷靜下來,並且知道該睡覺了,爸爸媽媽不會進來跟她玩了。

另外,當小昭已經會睡過夜後,有時候還是會在半夜哭幾聲。有時候下午睡覺的時候會忽然大哭,而且持續哭不停。我幾乎非常確定她是在做噩夢,只有一兩次是因為大便了,我們還沒有遇到是因為生病驚醒的。如果是做噩夢,千萬不可以去抱她或者對她說話弄醒她。不知道各位還記不記得,小時候常常會作噩夢,驚醒的話就會全部都記得,然後很害怕一直哭。但是如果朦朦朧朧又睡去的話,第二天根本想不起來做了什麼夢?小朋友就是這樣。晚上作噩夢時,通常是會自己停哭的,不需要特別做什麼動作。但如果是下午作噩夢,通常是玩得太興奮了。小昭有一次下午睡到一半大哭不止,哭到我們都以為她病了,但是冷靜下來後卻又都沒事。到了第二次,一樣都是大哭不止,我索性把她放回床上出去讓她哭,沒想到哭沒兩下又睡著了。後來發現,這兩次都是跑到西門町的遠百晃,她都累癱在娃娃車上。等到第三次又發生時,就一樣讓她哭,過一會就停了。但是奶奶帶時就不一樣了,哭一下就會去把她抱起來。所以看情況吧,如果離起床時間還很久,建議還是讓她哭一下繼續睡,以免習慣被打亂。但如果已經快到起床時間(約半小時左右),那就讓她起床吧,否則等她哭到睡著也睡不了多久了。

至於食物,我們是為母奶的,但因為媽媽還要去上班,所以必須要擠奶冰起來。這個部份我不想多講,唯一要強調的是"絕對不要買美樂小型擠乳器",又吵又擠不出來,要買就買醫療級的一次到位(兩三千就有了,牌子我就不推薦了XD)

到六個月時,開始餵副食品還有水果。我們是用調理棒把米、豬瘦肉、雞肉、青菜煮一鍋打成泥,再放到冰格裡做成冰塊用一個禮拜。不建議用果汁機,否則一次只能打一點、洗果汁機就洗到吐血。會打食物泥是因為這樣可以控制食物分配,肉、飯跟菜的比例固定(通常澱粉::蔬菜水果為2:2:3),營養攝取較均衡。若只是跟大人吃粥,很難讓營養均衡,而且大人的口味小朋友可能會不愛。例如表妹也有一個小朋友,除了奶什麼都不吃,稀飯也不吃,我們去拜訪她們的時候給她們一點泥餵餵看,沒想到吃了還想再吃。(但那個泥我自己是覺得很難吃XD)那些純菜、肉的味道對小朋友來說都是很新鮮的,反而是味道太濃她們不一定喜歡。

除了食物泥外,下午還會給她之一餐水果泥。最安全得就是蘋果,後來還加葡萄。食物都要注意小朋友會不會過敏,水果的話如有毛的水果、柑橘類等最好都是等到一歲以後再餵。

 

五、不哭才抱?

為什麼不哭才抱?這已經牽涉到教育層面的問題了,而不只是帶小孩了。我自己一直給自己期許,我應該做的,是什麼會對他比較好,而不是因為這樣做我會比較好帶。我在作一些決定時是把她當成一個人,當成一個未來必須要面對更惡劣外在環境的人來對待,而不是把她當成漂亮的玻璃娃娃來把玩。我試圖傳達給她這個世界上不是什麼都能順從己意的訊息、讓她知道有些事情是可以做,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我不是不疼她,我一樣抱她、親她,跟她一起玩,但是當他犯錯、耍賴、跌倒時,我希望她能夠不要依賴哭泣。我會幫她解決她無法解決的事,但是是在她多次嘗試過後。我有時會故意扯她後腿、在她向前的路上增加一些阻礙,然後在她急到快哭時給予一點幫助,讓她成功而得到喜悅。當然我不知道這些雞毛蒜皮的事究竟對她未來有幫助,不過期許我會維持這樣的心態到以後她逐漸長大。我覺得父親應該擔任的角色就是一個理性、冷靜的角色,瘋狂的玩樂、快樂的時光就讓給媽媽跟爺爺奶奶,而該睡覺時、該吃飯時這些比較需要冷靜的時刻就交給爸爸吧!

不哭才抱到底有沒有效呢?有的。我們很明顯會聽到小昭在我們跟她這樣說後有努力不哭的聲音,我跟小昭媽都是會力行不哭才抱的人,所以我們很少聽到小昭哭超過15秒以上。而爺爺奶奶都是一哭就會惜惜的,所以常常看到她輕輕跌一下一開始不哭,但看到阿公在旁邊就大哭起來。如果全家教養能一致最好,讓她從小就覺得這樣是理所當然。不過如果爺爺奶奶捨不得也無妨,就讓她有個撒嬌、依賴的避風港,也未必不是件好事(反正就讓累得心甘情願的爺爺奶奶去累吧XD)

 

先寫到這吧,有很多細節過太久都已經忘記了,不過帶小孩真的是一件充滿挑戰與使命感的事,而且我一直相信,只要有心,孩子都能感覺到,無論是否是孝子爸媽或者是訂一大堆規矩的爸媽。重要的是有花時間陪伴、有用心在照顧,其他的就是看怎樣的方法最適合自己、孩子與家人囉。再強調一次,帶孩子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

 

台長: Tuckjason & Vivien
人氣(1,12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寶寶心得 |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