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30 22:33:36| 人氣34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自然科學中的語言使用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雖說自然科學比較不受語言的羈絆,事實卻也不是那麼單純.

三四十年前,美國有位科學史家孔恩( Thomas Kuhn) 寫了一本非常著名的書--”科學革命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並從此書推展出一個非常流行的名詞--”典範”(paradigm).

孔恩主張每個時代的科學都有自身所遵循的一整套架構,架構和架構之間具有不可共量性(incommensurability),舉例來說,同樣是燃燒的現象,過去有一套稱為”燃素理論”(phlogiston theory)的學說,認為可燃物內含有一種叫做燃素的物質,所以燃燒後釋放出來,物体才會因而減輕重量,當然隨著科學的演進,現在沒有人再去討論所謂燃素,而代之以原子結合能的釋放現象來解釋,可是討論還是同一個燃燒現象.

所以,也許,未來會有一套新的學說,再度推翻目前的理論,這麼一說,到底什麼理論是真確的,無法肯定,如果回到術語本身,問題更是複雜,”燃燒”一詞在不同時代的科學辭典裏,定義並不全然一致.

更典型的是”原子”一詞,按希臘文本義,原子是不可再分割的物質,可是現在,符合這個定義的,暫時可能反而是電子,或者夸克(但夸克在現在的實驗中,依然不是可以長期獨立存在的粒子),原子內部存在有太多複雜的結構,電子能階上的電子雲和原子核內的中子質子,甚且,在量子論當中,原子之類的存在是依觀察者而實現,沒有觀察者的時候,是否有原子存在,物理學家們互相爭辯,本來”原子”被定義為物質最基本的基石,現在連是不是一種”物質”,都產生了疑義,除非連”物質”一詞的意義也跟著變動,否則,我們可能無法再認為”原子”是一種物質性的存在.

自然科學的術語体系依各自理論不同,對同一個術語,其內涵也有所差異,雖然它們的外延都是相同的,因之,定義本身亦隨時代不同而更替.

結果,每一種科學所用的語言本來都根源自日常用法,經過時日變化後,都脫離了它本來樸素易解的面目,同樣的文字,卻和日常語言判似兩種不同的体系.

一種典範可以看成是一種自成一格的語言系統,並且這是一種很不一樣的語言系統,對於不同原子觀的物理學家而言,他們還是可以一起討論原子的各種行為,透過方程式,他們討論原子的可能位置或動量,而不必去爭辯它是如何達到目前的位置或保有當時的動量,是突然跳現在雲霧室照片裏,或者循牛頓式粒子碰撞來改變,都不用理會.

因此,保持各時代理論互相溝通的機制是用數學之類的形式語言來統一的,形式之下的實質,依每個人不同的形上學信仰而有不同解釋.

實驗方面,則有所謂操作型定義來縮減各類名詞的爭議,因為自然語言本身的模糊性,並不因為討論的東西是自然現象就完全沒問題,術語本身又會隨時代演進而轉變意義,各科學社群才會發展種種工具來避免陷入無謂的爭論.

學習一種典範,就如同學習一種外語一樣,要明瞭每個詞語的意義,就必須深入這個文化,重新認識每個東西的標記和它們互相的關係,還要小心被字面所誤導.

自然科學一樣有它的語言問題,但確實,自然科學家們也提供了一個消除語言爭論很好的範型.

台長: 夏途島
人氣(34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science |
此分類下一篇:時空旅行,時序保護猜想與因果律的破壞
此分類上一篇:高斯風格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