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9-20 14:26:44| 人氣12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初秋囈語:繞著同心圓轉啊轉,八輩子也到不了圓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照片與文字無關)

教改一出,苦了學子、憂了家長、煩了老師。但
卻肥了書商與補教業者。

完全失焦的教改理想,加上主導教改的幾位舵手
先後低調的引退?遁逃?或撇清與教改之干係後
,大家才驚覺到教改絕不是表面上改改入學方式
使其多元,或意圖藉非決勝於一役的學科、術科
評量來引導學校教育的正常化就可將教育體制作
變革。

學生壓力居然更大,連老師也陷入無所適從之窘
境。於是,基於多元、基於教材活潑、生活、生
動化~老師得更費心的去找可能的題庫,學生則
疲於埋首於各個學科版本及課外讀物間,將聯考
的最後衝刺提前到新生入學之始,更擔心輸在起
跑點,所以「東得補、西必學、南怕漏、北恐疏
!」,搞得草木皆兵身心俱疲。

其實在多年前教育體制仍僵固,刻板、一試定終
身的聯考廣為人詬病時,有些打著「人本」、「
實驗教育」的教育實驗者,張羅旗鼓的辦了個森
林小學,它的出現給當時的台灣的教育界投下了
相當的震撼,雖說其以「理念」高舉,強調人本
至上並尊重每個個體間之差異,並顛覆了傳統刻
板的教學方式(如走出教室在大自然中學習),
但森林小學的存在對我來說始終弔詭的。它像極
了烏托邦,雖然以一種完美的方式與現實作對照
,但卻終究得面對所有烏托邦所需面對的桎梏。
講得白話些,若有了「森林小學」,勢必得在來
個「森林中學」、「森林大學」甚至是「森林社
會」或「森林國家」,否則,仍植基於現實並渾
渾噩噩的在現實中載浮載沈的「森林小學」,雖
高舉一切美好,但其訓練出來的徒子徒孫回歸到
那個所謂「不美好的社會」時,是要選擇適應?
妥協?還是獨善其身?還是得拋開森林觀點,重
新認同這個與森林世界全然對立的不完好社會?
為避免這種缺憾,最完美的設計將是續辦「森林
中學」、「森林大學」、「森林社會」、「森林
國家」,將其道一以貫之。

當然啦~這些主張各種進步教育理念與開設森林
小學之先行者絕不會如此犯大忌做出與這現實世
界完全決裂。一來沒必要,二來這幫人也實在沒
這番氣魄與膽識。別忘了,每當媒體又想到所謂
「進步?」所謂「實驗?」所謂「人本?」的教
育理念時,這些教育界的先行者,又會再度成為
媒體聚光燈下的寵兒,登上報紙版面或新聞畫面
中。與森林社會外的現實社會水乳交融。

直至今日審視「森林小學」這玩意兒,其新聞性
早已不在,因「教育」這檔子事在新聞題材之取
決處理上,一來不夠腥騷、二來更不夠八卦鮮具
娛樂性,所以已絕少有人再去注意。但~它的存
在卻仍是事實,戲劇性的成為有錢人家小孩的專
利!爸媽樂得送小孩進森林小學並在此許他個快
樂的童年,結束森林裡短暫的歡笑歲月後,再送
他出國當個小小留學生,持續無壓力的學習,躲
開此間一般學子都得面對的課業負擔及三年一次
的週期大考。

到頭來似乎獨惠有錢人家子弟的「森林小學」與
使你我在短短幾年間屢見怪現狀的「教改」,其
實都是「形式主義」思維下的產物,也就是只修
正了表層,但深層的根仍錯結著。是啥在錯結?
就是「士大夫意識」與「唯有讀書高」的民族潛
意識在作怪。想藉唸好書及通過層層科考換來更
高更具社會契約保障的工作與專業能力,仍是我
們民族潛意識中所堅信邁向功成名就的不二法門
,所以教改無論怎改?聯考入學方式怎麼變?雖
說不是作作樣,好歹也是大張旗鼓的進行著,但
到頭來卻難不落得是個謊人的假動作。而「森林
小學」,也只會在特定的小眾社群裡,繼續其小
而美的森林傳奇。

而幾年光景下來,每年大學錄取率屢創新高,還
有不少系所招不足學生,大學生之多以及入學之
易,幾乎又成了另一個令舉世稱羨的「台灣奇蹟
」,一樁足堪施政者彰顯德政之功業。大學生終
於在這個世紀初,順利的成為台灣的特產,若還
嫌不夠具本土性,甚至可在「大學生」三個字前
加上某些具本土指標性的圖騰文字符號,如「濁
水大學生」、「蕃薯大學生」或「阿里山大學生
」,以有別於「黃河大學生」?「芋頭大學生」
?「長白山大學生」?而多年前一句:「路邊招
牌掉下都定會砸到幾名大學生」的調侃數落話,
在當下似乎也臻於實現。

除了前述教育體制的大環境外,若回歸切身經驗
,憶起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走一遭的感觸,最深
的領悟是:念不念到大學或甚研究所其實根本無
關緊要。因為從大學起,在這個傳說中是知識最
高殿堂的場域裡,授課的先生其「『學』『養』
」足堪稱道者幾乎屈指可數,要嘛~頂多是具專
業「學」識卻無為人師表可供學生範型之涵「養
」。而反之,則是薄有涵「養」卻憾無等同匹配
之「學」養。我說先生啊~您也叫學生後輩者好
沈重啊!

寫到此~看到桌上的小盆栽,一些鮮活的畫面又
浮現眼前。說到植物,也許植基腦海裡:過去在
大學時修習「景觀植物學」的不愉快經驗(夢魘
),面對植物,總有股雜陳難喻的酸楚。

先回到個人不堪的學習歷程,回憶來談談我與植
物的一些「淵源」。回想那荒謬的「景觀植物學
」,到現在我僅能以「昏庸」兩字來給那腦袋不
清的授課老師,作我對她的不變評價~而我多年
來也一直認為自己是這堂課的受害者

~四修才PASS!~

這是門完全失焦的授課,授這門課的先生早完全
忘記她是在一個設計科系教一門叫「『景觀』植
物學」的課,他似乎將學生們當成植物系的學生
來安排其授課的方式與內容。所以很自然的~學
期初學生得買老師所出的景觀植物學幾大冊書,
帶回家放在架上供著,至於授課,僅就各單一植
物的特性作窮極瑣碎的照本宣科式朗唸,居然絕
少將植栽特性與環境設計作勾連。至於考試~那
更絕了~總見她那熟悉的身影提著一個大垃圾袋
走進教室,垃圾袋裡裝得可不是垃圾~而是我的
夢魘:通常不是五十種就是一百種的植物葉片。
而所謂考試,就是老師隨機的從袋中機拿出十幾
種的植物葉片,要學生在考卷上答出其名稱與其
拉丁科名。一學期幾二三十次考試就是這般在瞎
耗。有時來不急或不便「採集」到植物葉片作為
活生生的考試題材,就改以播放幻燈片的方式,
一樣的要學生答出植物名稱與科名。有時需要囫
圇認識的植物太多或某些植物外觀特徵實在太相
近,則產生一種變通的方式,就是硬記下該幻燈
片之構圖(比如說左下角有之電線桿),然後才
容易分別出幻燈片中之植物是啥?一個學門被搞
成這般,考試需靠使邪力的非正規方式來得分,
可真是教育的悲哀~嗚呼哀哉!

這堂課至創系以來就是這位老師一路這般教來,
旁觀其他同學,他們絕大說數似乎不覺此種教法
有啥可質疑議論的,也許能夠順利PASS才是他們
的首務吧?在這種教法的與成績的評量方式之形
塑下,系上倒也出現一種奇特的族群,人數不多
,大約一屆一至二人,他們被喚作:「植物人」
!這些人對「認植物」有近乎宗教膜拜式般的狂
熱:上課埋首索記,課堂外見了植物,則面露興
奮雀躍,如在參加搶答拿獎金的TV SHOW般說出
所見之植物為何,並樂此不疲~

那段期間,我恨死了植物,更精準的說法是極端
唾棄被強迫以如此愚劣瑣碎的方式去認識植物。
但離開學校,或說是脫離了那門課後,才發現自
己可沒那樣的嫌惡植物,也很自然甚至是無意識
的在自家院子及房裡栽植擺設一些盆景,其實光
看到這些綠意就令人心悅。而進入建築實務界工
作後,也才更深切意識到這門課教授上之嚴重缺
憾。每回得在平面圖上作植栽計畫時,或甚選擇
栽植植樹種時,那份遺憾總填滿心頭~該怨誰呢
?~嗚呼哀哉!

過去、甚至是當下,一般人都得在所謂的體制內
的教育機制下接受多多少少的詭譎受教歷程,寄
望先天失調、永撞不見問題核心的教改,或是另
開條體制外的教育機構,其實僅能部分的緩解教
育體制內某些的陳年病灶。解決的方式絕非猛藥
式的單一處方或甚走極端的偏方,說句最刻板宣
教式,但卻也最傳神最簡短的話作為以上所述之
總結:「革命必先革心」。換言之,已內化成民
族普同價值信仰的「讀書至上論」若存續一日、
若仍是你我頂禮膜拜的神主牌:那教改會一直無
盡的改下去!各式補習班在學校下課後仍持續呈
現門庭若市狀!而「森林小學」也勢必得面臨新
時代面臨新變化的競爭壓力~不是改懸其他旗幟
成為「海洋小學」,就是別出新招,也許會隨時
興來個「你來入學我送樂透」的活動。至於苦於
每年都得擔心招不到足額學生的部分大學系所,
也許會出個險招怪式,可能標榜「鋼管辣味女講
師」或是主打「陸戰彪漢男教授」來吸引新鮮人


你我~就拭目以待吧?~雖嗚呼哀哉!但可賀處
不是沒有:張嘴冷笑~起碼我已離開學校!!







台長: 豬生狗養貓帶大
人氣(12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