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12 16:42:33| 人氣486| 回應1 | 上一篇

學物理來幹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是讀物理的。」這基本上是介紹自己的前幾句話,也難怪的,不好好表明身份我總覺得會讓人很奇怪。況且自己正處於大學生的年紀,加上又是留學生,我不自報學科也大概有人會問我在讀哪兒讀甚麼。但是那套話話音剛落,話題就好像磁鐵前的迴紋針,一個勁兒地往「畢業後你能幹甚麼?」這個方向跑,尤其在中國人面前尤其如此。(大概是那兒的迴紋針比較輕吧?)

老實說,前途是所有純理科人的死穴。大眾普遍認為這種人大概除了教書或研究都無甚用處(也不一定能做得好),總之就是一群智力高人際差的邊緣人士,就好像武俠小說的隱居高人(不是高手喔,只是好像很「高」的人),滿口術語,大家都敬而遠之。更甚者,被當成「撞邪」。我看一切都是出於不同思考模式及習慣的問題。

理科大概是以物理為首,它的研究方式,也就是理論(包括數學)與實踐(也包括電腦模擬)兩者並重,深深地形響着科學的形成,更甚者形響人文科目,形成大學熱門的社會科學(諸如經濟學及社會學)。當然數學絕對是理科之后,物理學一深入就全都是算式,實驗也有一大堆統計學。所以物理學實際可以說成是使用由實驗建起的模型(也就是理論)來解釋及預測自然的學科。

當然理論模型通常內建大量假設以簡化問題,所以只有被無數正確實驗肯定過的理論才能留下來,不然前面總有一句「目前理論認為」的引子,再不然就化成歷史。「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就是這份嚴謹造就了理科人睿智的形象。

讀了兩年下來,倒不認為睿智了多少,「理科中毒」就是肯定的。因為覺得那種思考模式很有用,所以把一大堆無關重要的東西都用那種方式去想(當然就沒學科那種嚴謹了),成效有時強差人意,但有時也挺有趣的,當然這大概不只我一人。而且這種過程不知不覺變成了樂趣,翻資料寫報告也不覺太累,還挺有成就感的,這大概就是外國理科人應徵時所標榜的問題解決能力。加上從完全一頭霧水到掌握到要點是一個很鼓舞人心的過程,自信也因而增加不少。所以物理是在國外似乎是挺耀眼的科目。

現時很多工種都是過度專業化,要直接找到學科對口的人很難,反正都是要培訓的,找個完全外行但又能從培訓獲益的也許是一個解決辦法。也就是用慣了舊款手機有時會較未用過舊手機的人更難接受相機這項新功能,因為用新手機的人覺得相機本來就在手機裏,而用舊手機可能會覺得多此一舉。就像大學工商管理生,主修市場卻主管帳目,感覺像懷才不遇,而理科人搞會計反而可能覺得這樣也不賴,甚至會有意向該方向靠攏,都是心態問題。「人各有志」嘛。

當然我不是想貶低其他學科,而是其他學科的專長不同,好像人文社會科的側重點很受地方影響。物理的死穴就是數學不數學,工程不工程,兩邊都不靠,好聽就叫各有專精,不好聽就是硬呆在兩科中間。有好處也有壞處,我選科時都只是選有興趣成績也不差的來讀,個人尊重實踐但不強,剛好卡在中間,最少我現在還讀得挺高興,甚至覺得是因為這種科,我才到一所好大學。讀的時間世界也在變,誰知應徵時人力市場弄得怎樣,還是不變應萬變。我跟好幾個同學交談,大家都說物理是給對未來沒準備的人讀的,課程安排也很着重「可轉移技能」。競爭那碼事,留給經濟社會管理學家嘛。人家問我畢業後幹甚麼,我只能說「見步行步,見屎踩屎」,總之就靠「腦力」啦。

反正計劃太周詳反而會很有挫敗感。哈哈。大概是看得太近才會想看開一點。好像看得太複雜了。科學還是精簡一點好。

台長: 書呆子
人氣(486)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ng
好一句「見步行步,見屎踩屎」,我選科時都是選自己的強項來讀
2009-04-01 01:57:0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