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8-15 10:29:31| 人氣4,36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生產線平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生產線平衡問題,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生產線。生產線就是我們執行任務所用的工具,就是利用生產系統的各種資源,可分為三項:

1.          物料:即材料、設備的投入。

2.          人力:即管理人力及操作人力的投入。

3.          資訊:即計劃、控制、考核、生產系統收集、分析、運作等投入。

生產系統完全仰賴生產線,所以一個好的生產線必須具備下列特質:

1.          製造過程最短,產品能夠迅速的產出。

2.          物料的浪費可降低到最低。

3.          生產線應該維持平衡。

4.          能夠提高工作效率。

5.          產品品質均勻化。

6.          製造過程與方法標準化。

7.          人機配合良好成本最低。

生產線平衡就是如何使生產線均勻平穩的產出產品,在連續生產系統下如何安排機器、物料、流程,使產品均衡且穩定的產出。

一、  平衡之定義:

(1)    平衡並非只所有的操作應在同一時間內完成,而是使每一工程()或每一作業所需的時間介於平均操作時間±10%以內。

(2)    生產線排列優與劣全視其平衡與否而定。

(3)    平衡可以使每一工程完成工作量,能與其他工程()的生產量有平衡穩定的關係。

二、  平衡之目的:

(1)    使生產線如流水般的順暢。

(2)    使作業計畫之工作趨向單純化。

(3)    使人機獲得最大的利用,使在製品及人工數量減至最低。

製造業為降低成本及大量快速生產,常將製程細分為多道次,以分工型態完成生產,如何使各道次能完美的銜接均勻,而均衡快速達到最理想的平衡呢?當然是調節人力、機器設備、材物料的品質等因素,常使理想無法達到,因此,與其盲目追求完美的平衡生產線,不如追求如何調節投入因素,使生產線儘量平衡是必備的認知。

成衣生產線的特性是少量多款訂單型態:

(1)    短的製造期間。

(2)    物料浪費及庫存降至最低

(3)    提高工作效率

(4)    提高品質均勻度

(5)    降低成本

(6)    平衡生產線

三、  影響生產線平衡因素:

機器設備和人力為影響成衣生產線平衡的二大因素,由於訂單的特性變化造成機器要隨時調整,但機器調整常有延遲現象,無法適時供應生產所需,因此派工就成為求得生產線平衡的主要途徑。派工在生產線平衡有二個特點:

1.          適才適用。

2.          各站製造時間相近。

所謂適才適用就是不要讓具有高技能的員工去做低級技術的工段,以免浪費人力資源,也不能讓低級技術者去操作高技能工段,這樣易造成品質不良,而且浪費時間,所以依工作難易程度將作業員分為ABCD四個等級,以便實際派工時能夠運用,當然有計劃的培訓各技能的人員擔任其他工作,使每個作業員均能成為多能工,在派工上將能使更為靈活的應用。

所謂工作站時間相近是為了整個生產線能平衡,下一站在需要時,上一站會適時適量將下一站所需半成品送到指定點,在成衣業的分工組合中,由於作業與機器、人力的不可分割性,實在無法定出一個各站時間完全相等的生產線,儘可能盡量相近。

解決上方法為站與站之間在製品數量緩衝,最好的方法仍在站與站之間相互支援,也就是派工時需注意上下站間是否能夠經由多能工相互支援使之平衡,單元之劃分與機器之佈置亦須配合得當,才能使多能工發揮支援平衡功效,多能工的設計在補救生產線微量不平衡之用,否則會發生瓶頸現象。瓶頸產生原因:

1.          時間錯誤。

2.          作業員動作不合標準。

3.          單元劃分不當。

4.          派工不當。

5.          人員請假。

6.          生產中機器故障。

解決方案:

在沒有外力支援的情況下,只能用對調或重組加以解決,員工的訓練相當重要,將動作研究和作業方法實施,就能解決作業員動作不合標準的問題,時間研究就可以解決時間錯誤問題。單元劃分不當,除非十分大的錯誤,否則不容易發覺,工廠生產線中有流程順暢但產量不高的情形,如果仔細觀察,一定有某些工段有鬆緊不一的現象,所以必須調整工段,將鬆緊不一的工段重新劃分。另外再製作時間報告書與標準時間做一比較,也可以尋找出原因,好處有:組裡面可看出調工的應變能力,另外可讓組員感覺是組內的事比較能接受,但是如果在人員無法調動或出口很趕的情況下,組內調動會影響產量,必須加派人員支援。

生產線是動態的,有彈性的派工與調度才能確保及時之流暢,而物料之流暢與否,端看生產實況的資訊是否正確而及時。

四、  人機編排之要點:

1.          首先需明確作業員及機器的週程內容。

2.          需了解各作業間的前後順序。

3.          測定各作業員所需要的作業時間。

4.          注視各作業員與機器的等待時間,並考慮各作業的先後順序及同時關係,設法改變作業順序以減少等待時間。

五、  生產線作業分配要點:

1.          在主要工程中配備技能度熟悉者,依工程的難易程度及所需技能水準,性格分析等,來選擇最適當的作業員。

2.          初工程在編制上應選擇稍微輕鬆的工程,作業者以速度快,作業量穩定的較好。

3.          零件的裝配工程應選擇注意力能集中,判斷力強的人擔任。

4.          最後工程應由能顯示出當天的成績,責任感強的人擔任。

5.          把缺勤率高的人安排在輔助性作業為宜。

6.          速度快但毛草的人,則派在縫裡等不顯眼的工作。

7.          壓明線應由手慢但工細的人擔任。

8.          自動機器等單純工程,由臨時工或中高齡者擔任。

六、 生產線平衡計算公式

S.M. = 每項操作之標準時間       E = 效率     N = 生產線所需之人數

A.M. = 每項操作之容許標準時間    R = 預期之生產率

Σ S.M.

 


Σ A.M.

生產線效率 E = ────── 

 

一生產線上所需之作業員人數等於預期之生產效率乘以容許時 間之總合。

台長: Bluce
人氣(4,36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IE&管理 |
此分類下一篇:QCC 品管圈
此分類上一篇:工業工程師扮演的角色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