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01 07:16:37| 人氣1,3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鹿看──記奇萊東稜盤石西峰3.5日遊060924-060927-3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照片為 太陽大到,必須換穿開喜婆婆裝的小魚

拍照間,一陣捲舌如簧的鳥鳴聲在眼前喧噪,駐足搜尋,「金翼白眉」是也。「白花香青」舉著欲燃卻盡的火把揮舞,群聚七嘴八舌討論天氣;「馬桑」用不起眼掩飾著劇毒,而其新葉褐黃帶紫,有股陳釀的美;「風輪菜」還突留幾朵小花;「小蘖葉」被秋意逼紅了幾片;「玉山捲耳」秀緻依舊;「玉山飛篷」幻化為一渾圓種實,胖嘟可愛;「合歡柳葉菜」舉著像炸油條用的筷子的果實,過不久就會分出細絲,隨風散溢;儘管天已透亮,有些陰影裡的「黑斑龍膽」未接收到陽光醒目的信號,兀自緊閉酣睡;「小米草」伸長著脖子,看秋天走到哪了;「玉山毛蓮菜」蓄積成團夢想,等待起飛;「細葉山艾」抽出長長的花穗,這是她對秋的獻禮;秋天在「香葉草」葉面上這裡一把那裡一把的隨意塗鴉;禾本科迎風招搖,在穗芒閃爍金光,回應誰打來的暗號?「玉山山蘿蔔」活耀在這個屬於她的季節,滿地的「梅花草」也不惶多讓。秋天的山,不似夏花目不暇給,顯得含蓄矜持,卻自信昂揚。而我喜歡夥伴們各自在大自然裡頭愉快的樣子。當下,我站在山的臂膀上,眺望。

八點零五分,三叉路口。其他人七點四十分就到了。這裡是一處突出的平台,太陽大時,極盡曝曬之能事。周圍散佈著一些「刺柏」、「薔薇」、「箭竹」、紫豔的「風輪菜」等,在這望向農場的方向,清境一帶已被開發殆盡,滿面黃禿,只餘農場周遭一片蓊鬱。儘管有人撻伐台大地大,但也是因為如此,才保有這些翠綠,遏止了黃禿的蠶食,而政府單位,是看不見,還是不想看?五分鐘後擇左邊直達北峰前稜線路徑續行。

照片為 三叉路口左側往北峰的稜線

沒走過這條路,感覺上暴露感較大。如何踩點顯得重要,讓我追想到一路上的學長姐、前輩們把技藝和經驗傳承給我,之後就任我發展,我踏出的每一步路,都擁有他們的祝福。九點二十分接上稜線,一支黃花果實、報春花果實、巒大當藥果實、玉山剪股穎……展現豐盈,好餓,三人卸下背包,拿著糧食在稜線上啃將起來,四十三分才滿足的背起大背包,小魚說,在國外吃東西打嗝很不禮貌,還好,在山上,誰都不會說你打嗝沒有禮貌,隨後準備重裝登上北峰。

拐過彎後,北峰一目瞭然。矮箭竹叢中「粉條兒菜」,細長的身子晃擺、一直想不出更好的方式形容其花姿態的「台灣藜蘆」,果實形似夏天的火炬,「玉山水苦蕒」的愛心形果實,像是糖葫蘆般的綴了一串;「台灣烏頭」和「刺柏」則在箭竹叢中駐衛;有著肥厚葉片的「佛甲草」等花兒們在夏的舞台使出渾身解數,等到了秋天,則呈現出一股敗破滄桑的美。風起來了,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霜葉」吧!

照片為 山頂合影

十一點,第三度上到奇萊北峰頂。路感覺較難走一點,吃過午餐,一邊曬太陽,一邊打電話給正在上班的同事,是否是一種不道德?十二點往盤石西峰出發。途中休息時,小魚問起:「好像路上遇見的人,聽見我們特地要去看水鹿,都……」看來對大部分人而言,撿山頭是比看水鹿更重要的事。我已看過了水鹿,那我為什麼還要來?因為「看見」和「了解」是差很多的,為了看見,為了了解的過程,每次的收穫也都是不同的。就像「登頂」,和來過此山區許多次的意義都是有差的。就像其中一個山友問說:「那為什麼不在你們農場裡養水鹿就好了?還要特地跑來這裡看?」我不知道那些交錯而過的山友,為何對於看水鹿讓人有著這樣挫敗的感覺。不過我們並不需要在意他們。

照片為 綿羊山和月形池

這段路許是久沒人走了,箭竹人高,小魚說像是馬比杉山的感覺。於是前頭的人沒入了箭竹海中。開始游泳吧!箭竹叢中的路徑很有趣,你從上面看不太出來,用腳或登山杖探,寬闊平整,無限延伸,當初究竟是誰走出來的呢?穿行箭竹,活像置身幽靜隧道,你想通往哪裡?

行走至此,早上燃燒咖啡換取來的快樂和亢奮用完了,留下了午後的困倦,和僅餘的自我激勵。休息時望著盤石西峰,嘆遠,午後雲起,只有立霧主山突露。幾段起伏上下,一處露空處,便望見了「月形池」─一點二十二分。她沒什麼變,週遭的山坡上,則散佈著一些白色大塊的石頭,小魚說這裡該稱作「綿羊山」,我喜歡這個形容。有人在此,有股衝動想紮營了。最後還是被此行的目標「盤石西峰看水鹿」拖著續行了。才差上一個月(上回來到這裡是八月),冷杉毬果分裂而成的眼睛狀碎片就都不見了。我在地面上遍尋不著那熟悉的眼神。
照片為 台灣烏頭

一點四十分,繞下一凹地,為先前奇萊東稜行程,曾在此午餐處。花開四處,悠然如常,一處難得的世外桃源,我很喜歡這裡。未停,緊接著過了一段橫渡,不是很好過,倒是提振了不少精神。有些地方鮮少改變,儘管記憶淡忘了大半路段,等你走到那,就會知道該怎麼走了。而後續在箭竹海中下行。但我竟是完全忘記了有著這麼一段艱難的下坡路,許是那時走過更艱難的,或是狀況好,而今則未有比較,亦或因午後的憊懶,於是路的感覺不一樣了!“比較之差”,有了比較,苦樂俱呈。如果因而能甘願當下,確實是好的比較。人生中有許多事都必須做白工,如果一開始就知道是白工,你會願意去做嗎?把過去拋在身後(不走來時路),似乎是件最容易的事。而面對呢?是一種學習。

台長: 圓恩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