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26 08:24:27| 人氣2,762|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書摘28】真實故事《阿拉斯加之死》-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出版社:天下文化 強‧克拉庫爾著 畫畫課一景

妳永遠不知道自己會花多久時間讀完一本書。可能本來興致滿滿,卻看到一半就擱著好久好久,彷彿你從來沒有打開它過一般。也有的書,你以為自己要讀上很久,卻不經意的翻完了,在最末一頁,還怔忡於句點。書不會說話,都在等你主動找他,於是他就會把全部的自己,一股腦的都倒給了你,吸收幾分,都看你。

這本書於我,是後者。

有的書一開始不見的好讀,但後面卻能讓你有無上的豐收和喜悅。令你不禁懷疑他是否是故意的。就像大學時有一堂原住民的課,老師宋龍生,在第一堂課時,講得讓人聽不懂,又覺得很難過的樣子。於是第二堂課人數銳減,他才告訴我們,他希望是真正有興趣的人留下來。或許作者無意間,做了這樣的篩選吧?

這本書是石玲姊拿給我的。我把它擺在辦公室的桌上,和其他兩、三本書一起。那天等待營隊時,一邊讀著。營隊好晚才來,於是一個下午,我讀完了大半。很喜歡這本書。很有感覺,似乎可以解釋某些對於追尋自己的衝動。不過讀上一遍,似乎並不全然足夠。作者引述了主角旅行過程中,曾和他交會的人的印象和互動,以及歷史中相類經歷例子的對應。很豐富的一本追溯心靈指南。

封面的引言似乎輕描淡寫的陳述出了整本書的經緯:「一個甫以優異成績自大學畢業的年輕人,為何放棄一切四處漂泊?為何無聲殞落於阿拉斯加的曠野中?為了逃離沉重的家庭桎梏?為了躲避複雜的人際關係?亦或為了探索心靈的原鄉、追尋生命中的美與孤寂?藉由他留下的謎樣日記、書本及信件,作者追溯這名青年的尋夢之旅,試圖解開這些疑問…….。」書中雖有些部份,令人感覺作者試圖解釋的勉強說服,但卻又更多更深沉的部份,留待讀者自行領會。你會覺得書中的主角──克里斯‧麥克肯多斯是有力量的。也許某個部份就是你自己。而我最喜歡每一篇章前,作者藉由主角所閱讀的世界名著中所篩錄而出的片段文字,縱使有的根本讀不懂,還是覺得,好美,好享受。誠如小野所作「序」的題目──生命豈止是三言兩語,似乎便足以概括一切了。


「作者把這些征服大自然的驅動力解釋為自己在成長中受到父權的壓迫:『男性的權威人物激起我心中受抑制的憤怒,但同時卻又渴望取悅他們的錯綜複雜的情緒。』這就是答案了嗎?如果只是如此簡單,那就太看輕成長及生命本身的複雜性了,也太簡化了這本書用如此抽絲剝繭的方式去接近事實的核心,如果我們就用『真理』來形容核心,那麼『真理』也不應該只有答案而已。有時候,『真理』只能『漸漸貼近』,而不是真正找到。」書中作者一邊尋找答案,也一邊尋找著自己,某個和克里斯重疊的自己。

「我想要的是躍動的、而非安逸的生命歷程;為了所愛,我寧可冒險犯難,犧牲自己。我感到自己有著豐沛無比的精力,但在我們寧靜的生活中,卻找不到宣洩之處。〈托爾斯泰──《家庭幸福》〉」

「我們無法否認……四處旅行總令人興奮。在心底深處,旅行讓我們得以自歷史、律法、壓迫感和令人厭煩的義務中逃離,它代表了完全的自由,而這條路總是引向西部。〈史泰格納──《生活在美西》〉」

「你立刻就會發現亞歷克斯〈文中主角流浪時用的假名〉很聰明,他讀很多書,用很多很難的字,我想他會碰上麻煩,部分原因也就在於他想得太多了。有時候他努力要讓世界有意義,想理解為什麼人們互相傷害。有幾次,我想要告訴他,想太多這些事不好,但亞歷克斯很固執,他總要得到完全正確的答案,才能繼續下一步。」

「那個抽象、安全和物質過度的世界,令他覺得自己和生存的原始悸動完全斷絕。」

「沙漠是一個充滿啟示的環境,就起源和生理而言,是具有異國情調的;就知覺而言,是簡樸的;就美學而言,是抽象的;就歷史而言,是不友善的。其外型輪廓清晰且引人聯想;其內涵充滿光線與空間,充滿乾燥、高溫與風互動的新奇感受。沙漠的穹蒼無所不包,神奇而可怕。在其他地方,地平線上的天空邊緣斷斷續續而朦朧;而在這裡,天地相連,無限遼闊,遠勝於綿延的鄉野和森林…….。在一望無際的天空中,雲朵有時看起來更為壯觀,壯麗地反映出地球凹面內側部分的曲線。沙漠地形的稜角給予雲朵及大地不朽的結構…….。向沙漠而行的有先知和隱士;穿過沙漠而來的則是朝聖者和流亡者。在這裡,偉大的宗教領袖尋得隱居所具有的療傷止痛和心靈上的意義;他們不是要逃離,而是要尋覓現實。〈薛帕德──《山水中的人物:大自然美學的歷史觀》〉」

「接下來兩個月,克里斯在美西流浪,為大地的廣袤和力量深深迷惑,為依大自然法則而生長的低矮樹叢震攝,享受與其他漂泊者萍水相逢的濡沫之情。他任自己的生活由機會主導。」

「我想繼續過一陣子這樣的生活,這種自由和純樸的美實在教人無法捨棄。」

「不停尋覓著,只是不知道究竟在找什麼。」

「他繼續北上,而且也覺得鬆了一口氣──因為他又一次避開了人們交情、友情的親密威脅,以及隨之而來所有麻煩的情感包袱。」

「這麼多人活得不快樂,但卻不主動改變這種情況,因為他們受到安全、服從、保守主義的生活制約。這樣的生活雖然表面上能夠給人心靈上的平靜,但其實『安全的未來最傷害人心中冒險的靈魂。』人的靈魂中,最基本的核心是他對冒險的樂忱。人生的歡樂來自我們接觸新的經驗,因此再沒有比每天面對不斷變化的地平線及不同的新太陽,更能令人喜悅。如果你想要由人生中獲得更多,就必須先放棄自己追求安全但一成不變的習慣,接納起初也許令你覺得瘋狂的忙亂生活方式。但一旦你習慣這樣的生活,就能見到它的意義和它無可置信的美。」

「有些書籍……其中一本是《天路歷程》,描述一個人離開他的家庭,但沒有說明原因。我不時翻閱這本書,它的敘述很有趣,但卻很難讀。〈──馬克吐溫《頑童流浪記》〉」

「的確,很多有創意的人無法建立成熟的人際關係,有些更是極端孤立。有時,太早經歷生離死別的悲傷,的確也會使原本有創造力的人,能夠在相當孤立的狀況下完成人格發展。但這並不表示孤獨、有創造力的追求本身是病態的……。逃避的行為是一種保護兒童避免行為混亂的反應。如果我們把這個觀念應用到成人生活中,就可以了解,逃避的兒童很可能會發展為以尋找人生意義和秩序為目的的成人,而這種意義和秩序並非全然來自人際關係。〈──史托《孤單:回歸自我》〉 」

「畢竟,有創意的天才投身於病態的困境可能是種壞習慣,這麼做雖然能夠獲得極佳的洞察力,但對無法把心靈傷害化為有意義的藝術或思想的人,卻不是永久生活之計。〈──羅斯札克《追尋奇蹟》〉」

「在美國,我們一向相信捨棄一切、回歸自然,就能得到自由;帶著你的創傷到曠野去療傷、轉變心情、休養……等等。就像海明威的作品中所描述的,如果你的傷不太嚴重,這樣做的確就能生效。然而,這裡不是密西根,也不是福克納描述的密西西比森林。這裡是阿拉斯加。〈──賀格蘭《沿黑河上行》〉」

「他認為追求知識本身就是有價值的目標,不需要外在的認可。」

台長: 圓恩
人氣(2,762)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好書分享 |
此分類下一篇:【書摘28】真實故事《阿拉斯加之死》-2
此分類上一篇:【書摘27】《白楊樹下有藍天》

At last
還記得頭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那種心中久久不能自己的感覺,
為什麼主角能夠放下所有的羈絆,獨自投身荒野,最後客死他鄉呢?
死前的最後一刻,主角心裡是怎麼想的?
那些傳統的約束,所謂的社會責任呢?
書中提出的問題不只是考驗著主角,同時也震撼著握著這本書的人,
「某個部份就是你自己」....
2007-10-14 22:36:11
版主回應
的確.....
我可能需要再讀一遍
有些感動忘記了
有些還住在身體裡面
但是沒有浮上來
2007-10-15 22:26:56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