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6-26 10:15:42| 人氣744| 回應0 | 上一篇

作業6-深度報導3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時代洪流中的一粒沙

(記者/劉致廷採訪報導)

        年近九旬的劉慶昇老先生,民國三十八年隨國軍遷台,隸屬海軍國劇隊。四十二年隨部隊駐紮左營,海軍司令部劃地時,將他歸入自立新村中,一住就是六十年,直到九十八年年底,相鄰而居半世紀多的立德國中拓建校區,有意將該房屋所占地畫入規劃區內時,劉慶昇才猛然驚覺,生活了一個甲子的地方由始至終都不屬於他。

        時間拉回到民國三十八年,一片兵荒馬亂的年頭,飄洋過海的劉慶昇舉目無親,好不容易軍方發令,授與他一片足以安身立命的土地,到了現場一看才知道,空蕩蕩的地皮上連遮雨之處都沒有。「也不能怪他們,那時候甚麼東西都沒有(物資缺乏),能給你一塊地運用運用已經很不錯了。逃難嘛,誰願意呢?」四處奔走之下,劉慶昇湊足了一筆錢,把蓋房子該有的物料全都準備齊全,憑著自己的努力和親友的幫忙,趕在當年過年前就把房子搭建完成了。劉慶昇說,現在門前的海平路還是條大水溝,六零年代才被填成馬路,現在的大門也是那時候硬生生被切出來的。象神颱風、八八水災,講得出名字的可「一個都沒漏掉過」,「現在才說要把房子收回去,只能說,唉,心酸啊!」

        其實,立德國中會有這樣的做法不是沒有原因。當初海軍再授地時,並沒有表明地權仍然收為軍方所有,軍民被授與的僅為居住和興建建物的權利。然而,地籍資料因為年代久遠不可考,不知道軍方甚麼時候把土地移交給眷委會,又在甚麼樣的波折之下轉移到教育部,因此列入了立德國中的校地之中,因此這樣的房子不被認為是「眷村」。「很不被尊重的感覺,」劉慶昇說,「我一直住在這裡,六十年了,從沒有向他們(指軍方)多要半點,到頭來卻要連我最後一點家當都要拿走,有道理嗎?」

        海軍代表人員數月前曾到現場關切,他表示現在白紙黑字寫明了地歸教育部所管,軍方也無能為力。當時站在一旁的立德國中校長還說:「既然不能證明是眷村,那就用公告地價收購就好啦!」記者採訪當晚,巧遇立委黃昭順,他也對這一事件略有耳聞。不過在了解現實情況之後,她搖搖頭對著劉慶昇說:「這件事我盡力,但別抱太大的希望。」

        「我只想要一個解釋,半隻腳都踏進棺材了還有甚麼多言語的?」劉慶昇說,要不就是雙方都放下身段,地依然歸教育部所有,但是眷村就是眷村,房子要拆勢必要給個安穩的答覆。第二個是比照台北龍門國中的例子,把老宅視為古蹟收入校區,這麼一來賠償就不用了,只要校方能定期維護這棟房子,讓他能安心就一切安好。

 

經濟系()

D54971036

黃思穎

 

2010.06.24.

台灣醫學生感情生活---360度聚焦成大醫學院

 

日前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登高一呼,認為「如果不想讀,何不把機會讓給想讀的人呢?」暗指台灣最高學府醫學系學生尸位素餐。此話一出震驚全體教育界。而究竟,醫學生的生活和其他科系的大學生有什麼不一樣呢?如果不一樣又將對他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成功大學的學生間流傳有一句諺語:「成大有兩個系,醫學系,其他系。」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是指醫學系就像一個神祕的世界,醫學生有著不同於他系學生而自成一格的生活。更有人笑稱,成大醫學系不隸屬於成功大學,而是獨立的『小東路大學』。也難怪其他科系的學生會提出這樣的質疑,因為成醫有獨立的社團、演講廳、教職員學生餐廳,甚至是只開放給醫學院學生的k書中心。這要同樣身為成大一份子的其他學院學生怎麼服氣?

 

然而,醫學系學生每個學期總是有著滿滿的課表,還有繳交不完的報告,也讓醫學生的生活相對於其他科系的學生來說較為封閉。通常都只能把握大一、大二,相較於高年級時有比較多的空閒時間來參加校內常規的社團。當然這也就代表,平常都在獨立的講堂上課、或是在實驗室裡做實驗的醫學生除了大一、二有比較多的機會能與外系交流以外,剩下的時間都是與同班同學相處。

 

這也就衍生出了醫學生的感情生活究竟是『內銷、直銷,外銷?』的問題。內銷係指與同班同學交往,而直銷是同系間的交往,而外銷係指與他系同學交往。

「因為乏於與他系相處的機會,系上大多數人都是與同學交往。」就讀成大醫學系三年級的曾同學表示。當然也是會有少數外銷的案例,不過較多都還是與醫學院內其他系:如醫技系、職治系…的同學交往。

 

而同班同學間的交往有什麼好處呢?實際採訪了幾個醫學系的學生,他們都表示如此一來,長時間的k書就有固定的好伙伴,唸起書來也比較不孤獨。相較於其他系,醫學系經常一科期中考就分三~四次,相當於是期中考月。而這樣的生活對於非同科系的學生來說就比較難體會,於是衝突爭吵也會比較多。此時『內銷』便成了最佳的解決辦法。

 

不過相反的案例也是很多,「有看過學長姐是從大一就勉強在一起,到了大七住院醫師分派時,因為感情根本不穩固,便各自分發。」曾同學說:「如此一來,大學七年的青春都浪費在一個根本不適合的人身上,這樣又有什麼意義?」要如何在怦然心動與相處的互相體諒間得到平衡,想必將不僅僅是『內銷、直銷,外銷』的問題,要怎麼樣做出選擇,就要靠聰明的醫學生來解答了。

 

【新聞採訪寫作】F34956106 工業設計系99 吳芮祺

陸生來臺 兩岸交流的新生代印象

2010/6/24  吳芮祺 臺南綜合報導

 

 陸生來不來?為了審議陸生來臺之「大學法」相關修正案,立法院內藍綠衝突不斷上演。相關條文若修正通過,最快於今年八月,臺灣各大專院校將可正式招收2000名左右大陸學生赴臺攻讀學位,展開兩岸教育交流的新頁。

 

 其實這波「大陸學生來臺交流」的風潮已經醞釀許久。自200810月底,教育部通過「延長陸生來臺研修期限為一年」的方案後,陸生來臺的數量即開始呈現倍數成長。不為立法院內激烈的朝野攻防影響,一波新的兩岸文化交流潮,已經在臺灣的各大學校園內默默上演。

 

 「記得帶著你的『盔』!」臺南成功大學校門口,一群大陸交換學生坐上機車,正準備出發品嘗道地的臺灣小吃。「盔」、「死機」、「牛」等大陸習慣用語,為陸生與臺灣學生開啟了許多趣味話題,用詞遣句及流行訊息的交流,是兩岸新一代年輕人互相認識的第一步。成大工業設計系徐浩博同學表示,若不是有這個機會和大陸人接觸,他對於對岸的認識完全還停留在幾十年前。徐同學回憶他第一次接觸大陸人時,還曾經因為刻板印象而鬧出笑話!當時他好奇地詢問對方「糧票」要怎麼領,引來一陣錯愕和大笑。原來大陸人絕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土」,他們也聽「周杰倫」和「蔡依林」,關心一樣的流行訊息,兩岸的距離,已因頻繁的非政治性交流貼近許多。

 

 來自山東大學的倪海燕同學,正以交換學生的身分在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系就讀。倪同學表示,來臺灣以前,她對臺灣人的印象來自於一部部「登陸」的臺灣偶像劇。「我以為這裡的學生會和電視裡一樣花俏!」到了臺灣,她才發現大家比想像中樸實又好親近,讓先前的擔心一掃而空。和很多大陸交換生一樣,倪同學抓住機會參加校園內各式各樣的活動,加入溜冰社、到教會聚會,以前只懂得努力讀書的她,在臺灣看到了大學生活不同的可能。

 

 「我沒想過老師和學生間的關係可以這麼近!」倪同學興奮的說。她在大陸上課時,一班都以百人起跳,老師用電腦簡報快速授課,鐘響便下課走人。臺灣的老師很不一樣,會不時停下詢問學生有沒有問題,也在小班教學裡賦予同學更多的討論時間。感受到老師的重視和關心,倪同學覺得學習更有動力。在工業設計系交換的濟南大學果實同學也有相同感受,設計課時,老師甚至會撥出時間和同學作一對一的檢討,亦師亦友的新體驗,讓她感覺十分新鮮。

 

 除了新奇感,大陸交換生也在臺灣這塊自由的土地上,面臨了不少思想衝擊。成大外文系開設的「高級論辯」課堂上,來自哈爾濱大學的交換生陳同學,已和美籍教授及班上同學討論了不少在大陸列為「禁忌」的議題,「達賴喇嘛」、「Google撤資」、「法輪功」、「六四」等主題,因為陳同學的加入而更顯深入。她也開始瀏覽在大陸被封鎖的「youtube」、法輪功學員創辦的「大紀元」等媒體網站,並且參觀成大校園內的法輪功攝影文物展。「看展覽的時候完全不敢說話,怕口音會被認出來。」陳同學回想看展時,被法輪功成員團團圍住的情景,還是難掩緊張。這些特殊的體驗,都讓大陸學生們在臺灣看到了不一樣的「中國」。

 

 在朝野仍為開放或防堵大陸學生而爭論不休時,兩岸大學生在校園內的激盪與交流,已經產生了不少刺激與火花!這群出生於1985年到1989年,被稱為「草莓族」的臺灣同學,和被稱為「85後」的大陸年輕人,已經擺脫兩岸上一代的敵對與陌生,藉由實際的相處翻轉了對彼此的刻板印象。遠見雜誌曾對來臺的大陸交換學生發放問卷,調查顯示,56.7%的大陸學生在來臺後對臺灣印象變好,更有高達89.2%的學生願意推薦親友到臺灣就讀。

 

 交換生活期滿,即將返回大陸的成大環工系交換生倪同學分享,在臺灣的交換生活讓她的膽子也變大了!「想和這裡的同學一樣,很敢說話!」回大陸後,她計劃號召同學們一起對母校的不公平措施發聲抗議,爭取屬於學生的權益。倪同學也說,若經濟狀況許可,她計劃畢業後再回來臺灣就讀研究所,用更多時間來體驗這個「好吃、好玩又自由」的地方!大陸及臺灣新生代的第一線交流,為兩岸的未來帶來新的格局和可能,下一步該怎麼走?年輕的一代從了解彼此開始,擁有更寬廣的選擇。

 

參考資料

 

1)教育部網站:「延長陸生來臺研修期限為一年」及「放寛大學赴大陸及金門馬祖辦理推廣教育」方案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44953&ctNode=5652&mp=1

2)遠見雜誌報導:大陸學生 留學臺灣,引爆善意競爭

http://news.pchome.com.tw/magazine/print/po/gvm/934/124110720049829007001.htm

3) 遠見雜誌報導:兩岸交流學生大調查》陸生認為只有3.2%臺生用功

http://news.msn.com.tw/article_magazine.aspx?MagazineID=334

4)百度百科:關於85

http://baike.baidu.com/view/1087042.htm

 

消息來源

 

1) 山東大學交換生,倪海燕同學

2) 濟南大學交換生,果實同學

3) 哈爾濱大學交換生,陳同學

4) 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大四學生,徐浩博同學

5) 成功大學建築系大四學生,張芸翠同學

6) 成功大學生物科學研究所學生,趙若帆同學

 

期末深度報導

 

跨越時空的洪流  西市場旅店的蜕變與重生

2010/06/25  黃郁棻記者/台南報導

  湯德章紀念公園的圓環接民生路一段直騎,遇西門路二段時待轉,騎在西門路上、轉進右手邊的正興街,隨即,一棟白色的建築物映入眼簾。下午的陽光照射在佳佳西市場旅店的白色牆面上,也映著豎立其旁、已有96年歷史的雀榕樹身影。

 

  古都基金會曾推動「老屋欣力賞」系列活動,佳佳西市場旅店為22間府城老房子之一。今位於台南市中西區正興街11號的佳佳西市場旅店,改建前原為佳佳大飯店,由戰後首位本土女性建築師王秀蓮設計、於1970年建造完成,當時隔壁有全台第一家民歌餐廳-「西海岸西餐廳」,非富甲巨賈、政商名流不得其門而入,許多駐唱民歌手表演完就會走幾步路下榻佳佳大飯店;1979年轟動全台的電影「小城故事」,其工作團隊也曾在台南拍攝取景後入住。

 

佳佳大飯店的繁榮與落沒

  台南西市場為日治時期興建的新型市場,不僅販賣雞鴨魚肉,亦有茶行、鹽、布行等高級商店,商風薈萃。佳佳大飯店位居府城商業中樞又擁有當時一流的房間與設備,生意昌隆,但隨著戰後商業型態的改變、旅遊業的興起,飯店林立,突顯出佳佳大飯店的老態與硬體設備的不足,飯店老闆無心繼續經營,佳佳大飯店因此面臨被拋售的命運。

 

改建的契機

  曾設計藍晒圖、安平臨時舢舨漁具倉庫等知名作品的建築師劉國滄,雖然自己在公共空間、建築設計已參與過很多,但受限於政府或其他部門的合作、資金等問題,他一直沒有完整的主導權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一個「藝術村」的概念。當劉國滄看到飯店出售的牌子,在他和誠品書局的高層接觸過後,一個想結合人文藝術、空間設計並能讓人長期且深刻體驗的概念逐漸成形,不是觀眾走馬看花逛一兩個小時的展場,而是透過沉浸於較長時間的氛圍裡,譬如住宿,讓人們去感受藝術、感受當下,所以佳佳大飯店的新生-佳佳西市場旅店,透過建築、設計、旅館經營,邁出了第一步。

 

舊屋新生所面臨的困難

  舊飯店的房間坪數不足,令人感覺狹窄,此外房間和公共空間的動線設計不流暢、不符合現在的需求,以佳佳西市場的理念-欲結合空間和人文的藝術村,旅館的營業項目也需要重新設定,但這團隊遇到最大的問題是:「裝潢愈舊就愈不值錢。飯店裡最可怕的事就是現在賺了錢,八年後又要把錢拿出來再重新裝潢一次。」佳佳西市場總經理陳國安如是說。而甚麼東西才持久?古蹟、歷史、文化、藝術不會有新舊的問題,所以佳佳的團隊利用台南的文化故事,將十個不同主題的設計變成房間的硬體設備,讓旅客能體會並延續歷史的脈絡,在這棟建築物裡,繼續新的故事。

 

佳佳西市場的設計理念

  為了使老房子看起來有寬敞的感覺,犧牲幾間原先為客房的空間做公共空間設計,甚至有些設計從室內伸至建築外,有些地方卻向內凹,使建築物內外空間有所互動,更充分利用開窗、挖洞的方式迎進大自然的光源。房間也採半開放式的設計,如洗手台皆設計在浴室外,「從飯店經營的角度來看也許不太好,畢竟連洗個手可能都會吵到在睡覺的人,不過在空間設計上是有其意義的。」陳國安說。

 

  很有趣的是一樓大廳的公共廁所,洗手台是個精心設計的凹槽,顧客使用洗水台後的廢水不是流進地下道,而是一株天堂鳥樹的盆栽。陳國安笑著說「放在洗手台旁的是自英國引進的沐浴乳,他標榜純天然、純植物成分,我們所幸做個實驗。」半年多來,這盆天堂鳥樹沒有長得奇佳,卻也沒死。

 

佳佳西市場的故事

  旅店開始營運的前一個月,「我們被客人罵慘了!」陳國安回憶到,具設計感的新穎外觀吸引很多人前來拍攝採訪,嚴重影響到客人的居住品質,「外觀是加分,但佳佳想強調的是硬體背後所提供的服務和故事,就像遊客去逛赤崁樓,談論的卻是鄭成功的故事。」

  而問到這飯店過去有甚麼精彩的故事呢?櫃台人員卻分享了他們曾遇到的一位客人。那位客人開著一輛在台灣從未見過的Honda,停在飯店前,戴著溥儀眼鏡,看起來就像個日本人,他一進來就指定位子,說他要坐在靠牆的位子,後來陳國安前去與他攀談,才得知他指定位子的緣由,原來30年前,那位客人和他老婆就是在這個位子認識的,直到今天他還記得這面牆。「人會回來這裡找尋記憶。故事來自旅客心中,遠比飯店所創造出來的更有味道。」陳國安說。

 

未來的佳佳西市場

  被問及是否擔心佳佳外觀的一大片白,已有些微的泛黃?陳國安笑著說:「人會老,所以有皺紋;建築也會老,所以有痕跡。而何不就讓這些歷史留下?」站在旅店外的街道上,彷彿能想像過去車水馬龍的街景,與往來不息的人物風華。

  在台南府城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佳佳西市場,都在。

 

六輕致癌風險調查 李俊璋團隊再出擊

 

2010/6/11記者黃虹菱/台南報導

  2004年成大環醫所李俊璋及蘇慧貞教授帶領的團隊接受工業局的委託,欲對六輕進行健康風險評估調查,卻因台塑不配合無法入廠。2009年五月在環保署要求執行環評承諾之壓力下,遲遲交不出健康風險評估的台塑,終於委託李展開調查,開放每一根煙囪讓李團隊進行檢測,若致癌風險超過可接受值,台塑將被迫賠償或關閉部分製程。

 

  台塑一開始找了雲科大的教授進行健康風險評估調查,但調查方式不正確,計畫主持人不願意出面報告,以致被環保署退回,交不出健康風險評估報告的台塑被罰了一百二十萬。後來找到台大職衛所的詹長權教授,雙方卻因條件談不攏再次無法進行。

 

  最後台塑找上了成大環醫所的李俊璋教授,李要求台塑須透明開放所有製程進行檢測,以提供汙染物排放資料,同時承諾若研究結果顯示居民致癌風險值大於十的負六次方,台塑將採取管理措施例如:逐年改善防治設施減少排放量、採用替代原物料等措施,以降低風險值;若大於十的負五次方,台塑將立即採取控制措施,短期例如降低產能、減少排放量、採用替代原物料等措施,降低風險至可接受程度,長期將增加控制設施減量。在此承諾下李展開了為期三年的調查。

 

成大團隊2004年之憾

  2004年,成大環醫所李俊璋及蘇慧貞團隊曾接受工業局秘密委託,對六輕周邊居民進行健康風險評估調查,意即以六輕廢氣之排放量進行大氣擴散模擬後,針對周邊居民未來健康可能受到的影響進行評估,卻因為台塑不配合無法入廠,李只能用台塑向政府所申報的最大廢氣排放許可量進行評估,意即假設六輕的每一根煙囪其汙染排放均達到政府核可值的最上限,計算對周邊居民的影響。

 

  評估出來的結果發現廠區周圍有六個國小致癌風險值皆大於十的負六次方,因事關重大,且數據跟實際情況也有落差,工業局因此將該報告列為「限閱」。

 

  兩年後,很巧合的,雲林縣長蘇治芬在某位立委處見到該份報告,心想「台塑不做我來做」,因此產生了去年報導得沸沸揚揚的台大詹長權報告。

 

:那是流行病學研究 不是健康風險評估

  去年詹長權報告一出,指出六輕是包括麥寮周邊五鄉的致癌禍首,許多學者認為不能光就疾病資料及檢測身體裡有害物質濃度,就判斷六輕和癌症發生率上升直接相關。

 

  詹長權採用流行病學方法進行研究,首先從健保局、衛生署、內政部調閱比較六輕運轉前後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選擇六輕周遭十公里包括麥寮、台西、東勢、崙背、四湖、褒衷為暴露組,十公里外都市化程度相當的刺桐、虎尾、二崙、元長為對照組,比較其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並且從環保署調閱連續十三個月空氣監測資料,研究當天揮發性氣體高時,因循環系統急性疾病就醫人數是否增加。此次研究為期一年,是學界第一次公開相關研究報告。

 

  李俊璋說:「詹長權做的是流行病學的調查,不是健康風險評估。」流行病學是對過去疾病發生和分佈所做的研究,健康風險評估卻是要藉由汙染物排放檢測,利用模式模擬以推測其未來對人體健康所造成的影響。

 

  李俊璋和詹長權同為台大公衛系畢業,詹為小李俊璋二屆的學弟,去年發表那份報告後,繼續第二階段的調查,今年二月時剛完成八百個當地居民的血液抽樣檢測。

 

  李說,詹長權第一份報告使用初級資料並無考慮其他致癌干擾因子,如研究肝癌時無法得知病例有無BC行肝炎,而且空氣中的有機揮發氣體並不一定全部來自六輕,也可能來自車輛廢棄或其他工廠,在沒有排除其他原因的情況下,就認定六輕和癌症發生率上升直接相關,實在太過草率。

 

2009年五月開始 一根一根煙囪詳細檢測

  台塑在環保署壓力下,史無前例開放工廠內每一根煙囪、包含所有廢氣排放的設備,讓李俊璋團隊一一進行檢測。檢測出來的結果,根據氣象資料進行大氣擴散模擬、居民之汙染物暴露評估及健康風險推估等,以實際檢測數據,推算出對居民健康影響的風險值。由於工程浩大,需時三年。

 

  李認為若要瞭解六輕與居民健康影響是否具因果相關,應利用世代研究法追蹤居民健康情形,世代研究法鎖定當地一群居民,在六輕運轉後持續健康狀況持續變化的情形,並利用問卷調查生活習慣以及所有可能影響癌症發生率的因素,排除其他致癌干擾因子,以釐清找出六輕和致癌率之因果關係,但這樣的工作須長期(可能需十年以上)執行。

 

  在作法上比較,詹長權並未獲得六輕排放的所有氣體詳細資料,因此無法排除其他可能的廢氣來源,並且在民眾疾病調查上,也未排除其他可能致癌干擾因子,因為調查時間不長,並不能獲得居民健康情形的持續變化和廢氣排放之因果相關。李團隊則希望以健康風險評估為出發點,決心為居民及六輕尋求一個公平且雙方可以接受之風險控管方案。

 

台長: Miranda
人氣(74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9802新聞採訪寫作課程 |
此分類上一篇:作業6-深度報導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