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14 11:26:23| 人氣2,30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關於Brecht的epic theatre與疏離效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高加索灰闌記的節目冊讀到善祿老師的對於epic theatre(episches theater)的說明,突然對於布雷希特的劇場觀有了嶄新的感覺,以及他的「疏離效果」概念究竟是怎樣的。善祿指出Epic theatre的中文不應直譯為「史詩劇場」,而應該是「敘述體戲劇」,有別於戲劇性戲劇(dramatischse theatre)。既然是敘述體,就表示布雷希特的劇場不只有搬演情節,敘述(某種概念)更是劇場中重要的形式與功能,因而,敘述體劇場不只是給予觀眾劇場娛樂的滿足,更必須「文以載道」,表達意見。

所以,布雷希特的「疏離效果」絕對不應被侷限在「疏離」二字,由於這兩個字的翻譯太過簡便,以及這兩字本身在台灣這個空間原本就有疏遠群體、獨來獨往的含意,而在台灣做劇場又有些離經叛道的調調,加上假藝術的孤芳自賞,使得布雷希特的「疏離效果」概念在台灣變成了演員與演員的疏離,演員與導演的疏離,以及演員和導演與觀眾的疏離,以及搞不懂到底要幹嘛自溺到底的疏離。
如果回過頭來觀察原典,可以發現不論是布雷希特的劇本,或是「敘述體」這個名詞的字義,其中都帶有對社會現象積極的提問、探索與批判,要做到這樣,絕對不是與群體疏離的人所能做到的,恰好相反,其中帶有非常積極的介入與參與,積極到要努力把劇場變成論壇、法庭以及任何能夠讓群眾思考與發言的場所。

在節目單裡,力德提到了布雷希特的「疏離效果」,以及如何在劇場實踐的難題,亦即如何讓演員能夠在角色與敘事之間轉換,演員要如何既進入角色又跳出角色來論述觀點。

這是一個複雜的難題,但是從實務上來看,關於「疏離效果」的表演,可不可能簡化成一個概念,就是「一個演員同時在台上飾演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角色」。這樣的說法並沒有把「敘述體劇場」變得比較好演,但一個演員在台上演出多個角色卻是常見的劇場手法,這些角色甚至可以包含演員自己。如果以這個說法來釐清疏離效果,那麼接下來的工作便只是實務上的如何建立一個角色,之後再建立另一個,以及如何在兩個小時之間進出每一個角色,甚至於演員如何自我修養成有形體美感與社會意識的個體。這樣的說法並沒有減輕演員的焦慮,但有助於我們擺脫形上觀念的牽扯,直接切入實務面來解決問題以及達到布雷希特所期望的劇場目標。

進入角色對於演員來說一直是件重要而不易的功課,演員必須建立角色的身體運作、姿態、聲音、思考邏輯甚至生命經驗,讓自己在舞台上就像是那個角色一樣。在布雷希特的劇場裡,角色的建立是基本要件,這與其他形式的劇場並無不同,因為這是一個劇場存在的基本要件。但顯然布雷希特對於劇場的期望不僅止於娛樂與消磨時光的場所,在一個群眾聚集的場合裡,他試圖創造更多可能性,把黑盒子跟社會結合,在劇場裡創造一個論壇。

人對於世界的理解很多時候並非來自文字意義的解讀,大多都是來自感官的體驗與認知,產生認同或者與自己的生命連結之後才開始建立理解的平台。所以,可不可能這麼說,敘述體劇場的敘事效果能否發揮,角色與情節的建立是絕對重要的一環,無法做到這點,觀眾不受吸引,不產生「認同」,敘述的東西便會成為不受歡迎的長篇大論。吸引觀眾感官與情感上的認同,再給予「潛移默化」的教育,聽起來有點像置入性行銷,這不是布雷希特的劇場理想,卻是他不得不採取的手段,因為在劇場的空間裡論述,你不得不遵照劇場的遊戲規則,即使努力的試圖衝破,但有些原則是牢不可破的,而且破了就沒意思,也就不成劇場了。

台長: 阿頓
人氣(2,30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