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19 20:40:25| 人氣3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阿羅漢入滅後,去哪裏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阿羅漢入滅後,去哪裏了?>>>
(發表於: 星期日 七月 18, 2004 9:10 pm )

凡人死後,六道輪迴去。
阿羅漢入滅後,依情理推,總有個去處。
唯識學就為了這「輪迴與解脫」的問題,
建立「阿賴耶識」。
其實,都不出妄心的推論,

這阿羅漢身壞命終,不受後有,
是不起妄心,且永斷無餘,故無生死,已契無生故。
契無生,即心與法性相應,故身壞命終,遍入法界,
依阿含所說,就是唯「五分法身」永存,
您說,這是什麼?當您全然「無貪嗔癡」時,就明白了。
──無來也無去──
~~~~~~~~~~~~~~~~~~~~~~~~~~~~~~~~~~~~~~~~~~~~~~~~~~~~~~~~~~~~~~~~~~~~~~~
有問:
然依此經修學,必可「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的,您相信嗎?

  請問師兄您所言:『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敬請用白話解說,
  
  請問『本心』是常嗎?可主宰嗎?
您答若是,我有與您討論的意願!

您答若否,那麼我們不必諍論,因為我們所修證的是一樣的,

答曰:
「指導」不敢,互相討論吧!
依經修學,可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這是經驗談。也就是依了義經文義直下反照內觀,可自身證明佛語無虛言。
因為大乘經就是談「心」的事,也就是直探心之本源,故能使行者「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

阿含經的修學,也是一樣,從有情色、心和合的身心上,由外而內的透視,發現此一身心之「無常變異」的本然,故息貪瞋癡之煩惱執,而呈現本然之本心。(復本心源)

故依末學看來,佛法從阿含以來,直至大乘佛法,乃至中國之禪宗,都是得此相同之境地,只是入處不同。卻都指向同一目標的。
大乘經有深化、廣他阿含經之處,也就是對「心法本然」的詳細說明,對涅槃境地詳細說明。

請問『本心』是常嗎?可主宰嗎?
「本心」只是如實呈現其本然,「常」不可說,「無常」亦不可說,為利眾生故,強名曰「真常」。
它只是「應物現形」,它只是「徹底隨緣」,它如明月映江水,如是般的呈現而已。


台長: 雲居山人
人氣(38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