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7-04 08:51:48| 人氣36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商場兵法-企業併購案的擴大效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商場兵法-企業併購案的擴大效果:以中信金併購萬通銀為例】

『企業併購』的活動早在財政部刻意安排之下,悄悄地在台灣的金融業界中進行,而金控法的實行使得銀行、票券、保險等行業併購的動作加速。

財政部的主要考量有二:(1)國內大大小小的本土銀行約為51間/或更多(其中包括中小企業銀行7間、但不包括中央信託局、輸出入銀行、郵滙局等),而沒有一間的規模是可以達到世界級銀行的水準。例如:在台的花旗各分行的盈餘總和,大概是全台灣大大小小本土銀行盈餘的總和(資料來源:數位周刊2002/3/9-3/15,林明正)。加入WTO之後,本土銀行勢必遇到外來銀行的競爭,若不加強本土銀行本質的財力和規模,實在很難與國際性銀行競爭。(2)國內許多本土銀行的財務狀況普遍不理想,呆帳率高、逾放比例過高均是銀行最大的危機。透過銀行間的購併來解決掉財務狀況不良的問題,是財政部的用心所在。至於本人覺得還有一個因素也是財政部主導這個併購風潮的主因-也就是政府送給大財團的禮物,此後財團便可以用正當名義透過併購案使自己更加茁壯。

在進入主題之前,先給大家一些有關於購併的簡單的概念:
@ 何謂企業併購:在我國『企業併購法』的第四條中有詳細的名詞解釋,請大家參考http://www.opens.com.tw/bo02-3/a11.htm
@ 併購的英文:所謂M&A是合併(Merger)和收購(Acquisition)之簡稱,國內一般稱為併購(資料來源:企業併購與企業再造-跨世紀競爭策略,黃金印,http://www.moea.gov.tw/~ecobook/season/sae49.htm裡面的內容值得看一看)。
@ 企業進行併購的動機:(1)讓組織能力更有效率:藉由整合彼此的產品、技術、服務使之更有效率的運作。(2)市場的評價提高。(3)稅賦的考量:例如把某公司是負債狀況,把他合併進來,會計帳面即會出現損失,即產生節稅效果。(4)增加上市、上櫃的能力。(5)網羅對方人才。(下面案例會有更詳細的說明)

現在大概對銀行業併購的背景和對併購的基本概念有些許了解後,我們要把焦點集中在最近一個讓人矚目的併購案,即是中信金控合併萬通銀行。

<基本資料>
@ 中國信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於1992年5月17日轉換成中國信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以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為主體,旗下子公司包括中國信託綜合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信託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金控去年達到稅後盈餘118億元,EPS2.54元的成績,可說是國內最會賺錢的金控公司。

@萬通商業銀行
*台南幫企業集團(統一企業為集團代表)的成員之一,於1991年12月31日成立(當時財政部核可15家新銀行,萬通即是其中一家,並率先開業)。
*財政部開放以ATM申購基金後,萬通銀行搶得頭彩,宣佈自2003年6月3日起新增「共同基金之申購、轉換、贖回及查詢」,供民眾於萬通銀行在全省約560餘家7-11的ATM上完成基金買賣、查詢需求。

<<故事>>

最早的台新金控併購大安銀行一案,已促使國內幾家大型金控公司加快腳步,尋求併購對象,中信金控也是這熱鍋上的螞蟻之一員。就在2002年8月所上演的幾齣漂亮的金融併購案,中信金又大意失荊州地『錯失良伴』-台北銀行。

原本大家都認為台北銀行和中信金的併購案是最被看好的,因為台北銀行的主要股東台北市政府(有44%的股權)和有國民黨背景的中信金控,根本就被認定是一場『自家人的囍事』,而所謂的雙方會議、評估只是台面戲。再加上中信金控動作頻頻,早就購買台北市銀股票的5%(當然此時富邦金控和國泰金控均有動作,但富邦鎖定的對象卻是世華銀行),在加上六月的董、監事改組特別禮讓一席董事給中信的一顧問,更讓人確定此事必成。

沒想到半路殺出的陳咬金-富邦金控居然硬生生地就抱別人的準媳婦給搶走。成敗的重點就在於一個關鍵媒人-美國高盛集團(也就是當初台北銀行委託其所做的合併規劃書的中間人);高盛集團給台北銀行五家大型金融集團的建議,分別中信金控、富邦金控、國泰金控、中華開發金控與元大京華證券集團。因為後兩者一者的專業在證券業務,一者在工業銀行,兩個的業務和台北銀行的互補性並不高就被逃汱。另一方面,北銀的合併的專案小組也發現與中信金控的授信流程、電腦資訊系統與商品的互補性並沒有想像中來得好,中信金控也被判出局。最後就只剩下富邦金控和國泰金控兩位候選人。但富邦金控看過規劃書內北銀的內部資訊,才領悟『拿到了全國唯一彩券發行權』的台北銀行是一個不拆不扣的搖錢樹後,便積極與台北銀行接洽,並提出優由國泰金控的條件,而雀屏中選。而國泰金控則是順手拿下富邦金控不要的世華銀行。

在重大挫敗之後,中信金控仍然沒有放棄併購的夢想,持續觀望其它可行的銀行,如中興銀行和萬通銀行。2003年2月中旬,中信金的事長辜濂松亦在春酒場合指出,未來公司將朝提升各項策略性業務競爭力、積極尋求值得購併的銀行、佈局大陸提供台商金融發展,以及發展財富管理,提高手續費收入等方向前進。由辜董事長的話,就知道中信金的併購腳步已近。

當『金融重建基金修正案』在2003年六月初立法院最後會期闖關失敗,中興銀行原本可能有金融重建基金的經費來處理內部問題的夢碎之後,更進一步地讓中信金確定併購萬通銀行的計劃。

2003年7月2日,中信金控公司正式宣佈,以每股12.65元價格,以一半股權、一半現金方式併購萬通銀行,總併購金額為195.7億元。終於完成其長久以來併購計劃的第一步。

<<吾觀中信金併購萬通銀行>>

中信金選擇併購萬通銀行的主因和效果:
(1)實體通路考量:萬通銀行納入中信金之後,中信銀的分行家數將由58家增至102家,擴充後的通路每年將為中信金增加15億元稅後利益。
(2)業務考量:中信銀的專長在於『個人消費金融』上(如信用卡),而萬通銀行在企業金融業務表現優異(如資本市場金融商品),成為業務上最佳的互補伙伴。
(3)拓展大陸市場:統一集團在大陸地區擁有甚強的通路,成為中信金控最佳的合併對象,就如同2003年2月辜董所說的話一樣。
(4)資本擴大:中信金購併萬通銀行後,資產總額(1兆430億元)和稅後純益(153億元),均會變成民營銀行中名列第一的銀行。
(5)全方位服務的銀行:目前中國信託銀行是首創營業到七點的銀行,另外尚有網路銀行、電話銀行、24小時無人銀行等。現在加上萬通銀行全國五百多家7-11內的ATM,可謂是提供最全方位通路服務的銀行。

對於這些銀行併購的案例,我們應該給予高度的肯定和支持。香港雖小確有聞名全世界的匯豐銀行,台灣的進出口總值在全世界排名20大之內,確沒有一間國際性的銀行。我們期許某一天,我們的銀行也都能在國外設立分行,開發業務並賺取外國人的錢(如貨款的利息收入)。

無敵行銷王
ANTHONY HUANG 撰

黃氏企業集團 版權所有 copy right 2003
Anthony Huang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台長: 安東尼.翔
人氣(36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