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3-22 19:23:45| 人氣24|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央環保督察組:青海省保護為發展讓路的情況依然存在

中央環保督察組:青海省保護為發展讓路的情況依然存在



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今天(12月24日)在向青海省反饋督察意見時指出,青海省生態環境極為脆弱,同時又是黃河、長江、瀾滄江的發源地,在維護國傢生態安全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近年來,青海省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積極進展,但部分領域和地區生態環境問題依然存在。

2017年8月8日至9月8日,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對青海省開展瞭環境保護督察,並形成督察意見。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督察組於今天向青海省委、省政府進行瞭反饋。

解決監管執法碎片化取得突破

督察意見說,2013年以來,青海省明確瞭建設 生態環境保護優先區、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制度建設改革試點區 的戰略定位,制定出臺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總體方案及實施意見等文件,初步構建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制度體系。

2013年以來,青海省推進三江源國傢公園體制試點,組建三江源國傢公園管理局,實現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與國土空間用途管制 兩個統一行使 ,在打破 九龍治水 和解決監管執法碎片化問題上取得突破,為國傢公園體制改革試點起到示范帶頭作用。推進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實施面積占全省國土面積一半以上,可可西裡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取得成功。開展木裡礦區和祁連山地區生態環境整治,下決心清理礦產無序開發活動,大力開展生態恢復,礦區植被恢復好轉面積33.5平方公裡。

青海省格爾木市將軍樓公園景色 攝影/章軻

青海省北山林場風光。攝影/章軻

督察意見說,青海省還持續加大國土綠化力度,森林覆蓋率由2012年的5.23%提高到2016年的6.3%,2017年造林面積達到400萬畝。在重點城市大氣污染防治方面,青海省強化 抑塵、減煤、控車、治企、增綠 等措施,2016年全省市州政府所在地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平均達到88%。西寧市在西北地區率先完成主城區 煤改氣 ,累計改造鍋爐2213.5蒸噸。開展水污染防治,長江、瀾滄江出省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Ⅰ類,黃河幹流、黑河出省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修訂《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新增污水處理能力42.9萬噸/日。

截至2017年10月31日,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的2299件環境問題舉報已全部辦結,共責令整改2021傢,立案處罰47傢次,罰款380萬元,立案偵查4件,拘留30人,約談195人,問責184人。

保護為發展讓路的情況依然存在

督察發現,目前,青海省保護為發展讓路的情況依然存在,落實新發展理念仍有欠缺,處理發展和保護的關系認識上還存在偏差。

青海湖是國傢級自然保護區,但青海湖管理局、省旅遊發展委、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編制的《青海湖景區旅遊整體策劃》《青海湖風景名勝區五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等,仍將位於核心區的鳥島、沙島作為主要旅遊景點,與自然保護區的功能定位和管控要求明顯不符。

督察意見說,青海省考核導向有偏差,工作推進和落實存在放松要求的情況。青海省《關於進一步深化湟水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的實施意見》要求,2013-2016年應完成35個水污染治理項目,截至督察時仍有6個未建成,5個尚未開工,但並未按要求開展年度考核問責,考核工作流於形式。《青海省水污染防治方案》降低標準、放寬要求,將《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 2017年底前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 目標,放寬為 西寧、海東兩市2017年底完成禁養區劃定,2018年底前完成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養殖場 2017年4月,《湟水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2016-2020年)》又將湟水流域內禁養區的畜禽養殖場依法關閉或搬遷時限放寬至2020年底前,完成時限一拖再拖。

督察意見說,青海省自然保護區違規旅遊開發問題突出,生態修復進展遲緩。青海湖等自然保護區違規開發旅遊問題突出,在鳥島、沙島開放旅遊活動,建有大量旅遊設施,青海湖管理局下屬的旅遊集團公司長期違規開展旅遊經營,2013年以來分別接納遊客78.29萬人和84.81萬人。環青海湖違規建設賓館、餐廳等旅遊設施問題突出,占用草場面積超過14萬平方米,草原植被破壞、生活污水隨意排放。部分自然保護區存在非法開墾行為,柴達木梭梭林自然保護區都蘭分區內存在大量非法種植枸杞行為,共開墾土地5.8萬畝,其中侵占核心區、緩沖區達3.2萬畝;2015-2016年,德令哈柴達木防沙治沙有限責任公司在克魯克湖-托素湖自然保護區非法開墾種植1.2萬畝黑枸杞,其中侵占核心區和緩沖區面積5520畝。

督察發現,青海省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滯後。廢棄礦山環境治理不力,按照規劃要求,2015年底前應完成129項廢棄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工程,截至督察時仍有47項未完成。同時,仍在生產的礦山落實 邊開采、邊治理 要求不到位,僅省國土資源廳發證的244傢礦山企業中,就有111傢未編制礦山恢復治理方案。海北州150傢仍在生產的礦山中,有114傢未能按時限要求完成恢復治理任務,州政府兩次批準西海煤炭柴達爾井田等企業延長恢復治理時限,督察時該企業治理項目僅完成70%的工程量。

青藏高原較為多見的挖掘現場,這對脆弱的地表環境造成極大破壞。攝影/章軻

青海省農村盤山公路。攝影/章軻

督察意見說,青海省水電開發破壞部分河流生態環境。青海省共建有各類水電站200多座,大多數為中小型水電站,其中,湟水河、大通河流域就有中小型水電站114座。水電開發無序,青海省目前編制瞭25個水電開發規劃,僅有3個取得發展改革部門批復、10個通過規劃環評審查。水電站生態基流保障不足,湟水河幹流21座小水電站均未建生態基流設施,2017年枯水期在湟源縣等河段形成16公裡明顯減水或脫水段;大通河幹流22座水電站中有21座未建生態基流設施,2017年枯水期,門源縣仙米鄉至互助縣加定鎮共形成51公裡明顯減水或脫水河段,造成瞭明顯的不良生態影響。

此外,青海省違規占用草原問題突出。2013年以來,21個工礦項目違規占用草原1.64萬畝,其中青海堿業有限公司、康利達礦業有限公司分別違規占用5250畝、4895畝。基礎設施項目不履行草原征占用手續較為普遍,46個項目違規占用草原2萬畝。

一些突出環境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

督察意見說,青海省一些突出環境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湟水流域污染治理仍有差距。西寧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進遲緩,污水處理廠建設和提標改造滯後,市區每天仍有6萬噸未經處理的污水和4萬噸超標污水進入湟水河。海東市畜禽養殖污染防治不到位,市政府禁養區劃定工作明顯滯後,直到2017年4月才進行部署。全市在湟水流域禁養區內共有110傢畜禽養殖場,污染較為嚴重,違規在禁養區內保留部分養殖場。

督察發現,西寧市10座生活垃圾填埋場實際日處理量達到2800噸,超出設計處理能力的2倍;垃圾滲濾液日產生量190噸,而日處理能力僅為90噸。海東市按規劃要求到2015年底需建成27座鄉鎮垃圾填埋場,但城建部門推進緩慢,截至督察時仍有6座未建成,大量生活垃圾隨意傾倒至河道溝壑。

青海省工業園區環境污染管控滯後,全省工業園區環境基礎設施薄弱,16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中,隻建成7傢污水處理廠,且僅有3傢投運。甘河工業園區一些企業大氣污染防治設施不健全,但整改工作明顯滯後,園區內黃河鑫業有限公司碳素煅燒工段無除塵設施、脫硫系統腐蝕嚴重,二氧化硫長期超標排放;青海雲天化國際化肥有限公司按要求應於2016年底建成的燃煤鍋爐脫硝設施,至督察時仍未建成。民和、樂都工業園區共有65傢工業企業,幾乎都屬於鐵合金、碳化矽、平板玻璃和水泥等重化工行業,其中27傢鐵合金及碳化矽企業,普遍存在澆鑄環節未按要求建設煙氣集中收集設施、無組織排放嚴重等問題;青海耀華特種玻璃股份公司頻繁超標排放,但遲遲未開展治理。

督察意見說,青海省海西州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部分企業環境管理水平低、治理能力弱,青海發投堿業有限公司、五彩堿業有限公司、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等企業,在2017年以前二氧化硫等污染物長期嚴重超標排放,超標率高達90%以上;青海慶華煤化股份有限公司煙粉塵無組織排放嚴重,蒸氨廢水未經處理直接用於熄焦。

青海鹽湖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挖鹽船。攝影/章軻

督察要求,青海省應全力做好三江源國傢公園建設,繼續推進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及木裡礦區生態環境整治,理順青海湖等自然保護區管理與保護機制,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進一步推進重點工業園區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統籌實施礦山生態修復治理,規范水電項目管理,保障生態基流。依法依規嚴肅責任追究,對於督察中發現的問題,要責成有關部門進一步深入調查,逐一厘清責任,並按有關規定嚴肅問責。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台長: ammws64426
人氣(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搞笑趣味(笑話、趣事、kuso)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