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29 00:58:58| 人氣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我與資優班 ~ (與學弟妹的經驗分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記得六年級的時候,資優班的胡老師訓練我們即席演講,我抽到的題目是「對我影響最深的一件事」。當時我說進資優班是對我影響最深的一件事,因為資優班啟發了我許多的潛能,而且我也比較懂得表達自己,也進而交了許多很好很優秀的朋友。現在我回想,我還是覺得進資優班對我來說,是生命裡的奇蹟。真的,因為我到現在都還想不明白,我的命裡到底是八字哪一撇撇對了。小學一年級的王玫蓉老師熱心的推薦了班上許多的學生去參加資優生的甄選,而我是在老師的建議及鼓勵下全班唯一入選的。這樣的機緣才讓我這麼幸運的在還懵懂無知的童年就接受了五年創造思考的教育。更想不明白這五年的教育,竟然到今天都還處處影響著我。


我必須承認我的反應不快,思考也不靈活,資優班並不是一個可以讓我很有成就感的地方。又加上在學校裡掛著「資優生」的頭銜,考試考不到九十分就會被同學酸酸冷冷的丟一句:「還說她是資優生呢!」有一段時間真的是讓我覺得嚐盡了人性的殘酷與現實。好啦,沒有那麼誇張。重點是,如果「資優生」對我來說只是一個頭銜,那今天資優教育就成了一個很無聊的炫燿話題。資優班會對我影響這麼深的原因就是因為這樣的教育給了我一套完整的基礎工具,讓我可以得心應手的做事,做學問。


小學畢業以後,我進入了仁愛國中。我喜歡國文,音樂,美術,以及參加童軍活動。除了擔任班級幹部外,班級內分組的報告討論我都積極的參與。一方面是因為經過了資優班的訓練,我對於資料的收集,整理,討論和分析都很熟悉﹔另一方面是因為資優班安排的許多報告,專題演講,以及參觀教學,都讓我了解到學習的最佳方法,就是親自去做。國中的時候我也考慮過以後求學的方向。雖然胡老師建議過我往語文的方向發展,但參加了幾次都「槓龜」的國語文競賽使我對走這條路的信心有一點小小的打擊。我也考慮過參加高中美術班的徵試。不過,這一切計畫都在爸媽做出全家移民的決定時就此暫時打住。


當初要移民的詳細原因,我也是這幾年才慢慢了解。首先,當然是我爸爸媽媽為了我們家三個小孩未來的教育做打算。國外的教育模式比較能激發獨立思考,再加上不同的語言及教育環境能提早培養國際觀,這些都是能讓我們將來成功的有利條件。再者,在台灣的時候,爸爸媽媽是很努力的電子業商人。他們共同白手起家的開了自己的公司,十幾年下來,業績蒸蒸日上。但是這樣的成就也有許多健康的代價。事業上的辛勞使爸爸的高血壓惡化,有幾次還突然昏倒。為了爸爸的健康,我們就決定全家移民至加拿大。現在爸爸時常笑稱自己為「陸員外」,除了幽默的描述自己「圓」圓胖胖「外」挺的肚子,也是無奈的自嘲自己忙不得的健康狀況。


我們一九九七年到加拿大的愛民頓(Edmonton)定居,除了剛換新環境的新鮮感之外,語言的障礙還是無可避免的。雖然在台灣的上過兩年國中的英文課,也斷斷續續的參加過英文補習班,當時九年級的英文對我來說怎麼樣都還是很吃力。我還記得我當時一邊聽課抄筆記,一邊要忍耐著不讓眼淚流出來,完全是「鴨子聽不到雷還被雷打」的慘狀。我的ESL(英文第二語言)老師看我這麼可憐,就非常有耐心的鼓勵我多聽,多說,多閱讀。我在台灣的時候愛寫文章,她就鼓勵我每天寫日記,也把不好的心情寫成詩。就這樣,看來辛苦的適應期並沒有阻礙我的學習。一年以後,我就順利的進入一般的英語課程。我覺得小時候培養興趣真的很重要,利用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來將阻力化為助力,就是讓自己成功又快樂的方法。


在高中的三年裡,我在加拿大繼續的參加我喜歡的團體與活動。我加入了這裡的女童軍團,學校的樂團,也幫忙編撰學校的年鑑。我也利用週末的時間去當地的中文學校幫忙。一方面我不讓自己忘記中文,一方面我也能擔起宣揚中華文化的重責大任。暑假是我做義工工作的時間。每年我都會去「街頭藝術節」當義工,練英文,認識朋友,也順便看很精采的戲劇表演。我也在每年一次的「傳統民俗節」做義工,藉這個機會把台灣的文化介紹給外國人。有的時候我也去老人院看老人,跟他們聊天,幫他們祈禱。雖然這些課外的活動對我申請大學都會有幫助,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我們健康又富足的時候,應該要體會到社會上有很多需要關心的人。也許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是我們其實可以透過許多管道來做一些事情幫助他們。我想起以前資優班的愛心週末營,拜訪了八里安老院以及仁愛之家。當時我不能體會一群小學生這樣短短的造訪究竟能散播什麼樣的愛心給別人?這些老爺爺老奶奶們真的喜歡被「參觀」嗎?但是現在我發現,資優班的老師們可是親自牽著我們的手,帶領我們去發掘這些需要幫助的人,也在這同時種下我們心裡愛心的種子。我們比別人幸運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也要有一顆奉獻的心,才能真正在社會上有正面的作為。


高一那年,網路的使用漸漸普遍化,我們這一屆資優班的學生又再一次的聯絡上了。我覺得資優班五年下來,最寶貴的資源就是這一群優秀,努力,上進,思想活潑又顛覆的好朋友。那一年他們在台灣辦了同學會,互相交換了電子郵件的地址之後,我很快的就接到又天架設起資優班網頁的通知。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留言,好像回到了資優班綠色桌子的大教室。說到這裡我就不得不提,資優班的朋友真的是最講義氣的朋友。在我出國的七年裡,我回去過台灣兩次,都只短短的停留幾天。但是只要一聯絡,大家都在仍然在百忙之中趕來一起吃個飯。迅速的電話通知和熱絡的話題,讓我覺得資優班這樣的大家庭,從來沒有因為我出國了就忘記我。兩年前,我開始參與多倫多大學台灣同學會編輯中文報紙的工作,一向資優班的同學們邀稿,就收到曉玟,立志,又天,和文碩熱烈的回應。我好幸運能認識這些朋友,他們真的是我人生中的寶藏。我想,以後有一天,當我打開電視,我就可以跟在我身邊的家人說:「喔!那個得諾貝爾物理獎的,文學獎的,還有和平獎的,都是我小學同學啦!」


上了大學以後,我常常在想,以前我有的時候會覺得資優班教的東西我跟不太上,尤其是一些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當時真的學得很吃力。但是如果以前資優班教我的東西我能全部吸收並融會貫通的話,今天我一定是受用無窮的,畢竟那時的鼓勵自動自發學習的方式就已經很像大學生了。可是現在我發現,這麼多年了其實我仍然慢慢咀嚼教材裡的用心,而且收穫更多了。去看美術展的時候我開始體會畫家透過光影顏色所表達的強烈情感,於是我想起了四年級的時候吳老師帶我們一起去看了莫內的畫展,做了莫內生平的研究,為的就是能跟畫家跨越時空的溝通他當時的心情,生活的困苦,以及藝術能帶給他心靈的平靜。更關心社會歷史與新聞了以後,我會花多一點心思去注意近代的電影和文學是否也把這些社會現象表現出來並嘲弄一番?就像我們五年級的時候在資優班研究撰寫的相聲稿,不只是為了讓聽眾笑一笑而已,其中的用心良苦是比單純的諷刺還來得有深度的。資優班給的這些寶貴資源一直鑲嵌在我增加知識的路上,我真的好感謝。


目前我在多倫多大學雙主修心理學以及媒體文化〈科系的全名很長,先暫且這樣翻譯吧!〉。大學畢業以後,我希望能先工作一兩年,多跟人接觸,看看這世界,訓練自己與人溝通相處的技巧。之後,我希望能往教育的方向進修,以後服務華僑的小孩,這樣中國的文化就能在這些已經擁有國際觀的孩子身上發揚光大。同時,我也希望能貢獻一些心力,教育學習有障礙的小孩。利用新的科技與資訊,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資格也有機會接受最好的教育。因為如果沒有受惠於資優班的學習經驗,平凡的我今天也許沒有能力和你們分享這一切。像恐龍一樣,我的反應慢,到畢業許多年後的今天說起許多「想起當年」的時候,才意識到這麼多的「原來如此」。但我最想要說的是,學習的經驗是自己劃界線,也是靠自己無限擴大的。資優班並不是課業額外的補助,而是一輩子數不完的收穫。謝謝老師們細心的教導,同學們的支持,當然還有永遠在我身邊的家人們。你們是我生命中的天使,是我最珍愛的寶藏。

台長: 海芋
人氣(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