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1-13 23:40:20| 人氣1,8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媒體改革到教育改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家天空/攝影/關魚/1994)



二十五歲那年,才當了一年記者的我,曾經花一整夜思索自己人生究竟要什麼,然後就衍生出一個規劃:「作記者十年後,便去師資流動率很高的花蓮原住民小學當老師。」


這個規劃方向,至今並未改變,但前年秋天開始在網路上大量發表「媒體改革」文章後深深體悟,身為「廣義教育改革」關鍵的「媒體改革」實在是場長期抗戰,因此當記者的年限或許會延長到十二年,但應該不會再延長。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生涯規劃?個人以為,當一個報社記者,每天是以報導「淺淺的影響很多人」,但當一個小學老師,卻是用好幾年的時間「深深的影響少數學生」。在我三十五歲以前負擔日報記者的超時工作和日夜顛倒作息是可以的,等到三十五歲以後體力下滑,但耐性、識見和智慧更加圓融的時候,就適合去培養「將來能夠實踐各種理想的下一代」了。


長江後浪推前浪,如果能培養出更多比我更熱心、更善良、更有能力的學生,才能將各種社會改革(包括媒體和教育改革)的棒子傳遞下去,不是嗎?


想起學生時代的作文題目,從小學到高中都有「我的志願」這一題,就連大四那年的某份考卷,教授也在最後一題問你:「你畢業以後要作什麼?」回想起來,中小學時我從未沒寫過「將來要當記者」,倒是寫了好幾次「我要當個好老師」,可見我真是個天生教育家性格很強烈的人,不管從事什麼改革,都是以「教育」的精神在做,棒球改革如此,媒體改革如此,將來的教育改革更是如此。



至於個人的教育理念,個人很主觀的看法,教育改革只要全力作幾件事就很夠了。


⊙一、讓「不擇手段」在整個教育體系都無法得逞。


整個教育體系誰最愛不擇手段?老實說就是父母。

父母為了「讓自己小孩能得到最好外在條件」的私心,不擇手段要讓小孩進名校、得名師、取高分等等,若教育體系的各級政府、校長和老師屢屢讓「父母的不擇手段」得逞,那政府推出的「多元入學」制度再怎麼完備,都會流於空轉和變質。

最可怕的現實是:「不擇手段的父母,也很容易教育出不擇手段的下一代。」

於是你可以在台灣各個領域看到「不擇手段」的橫行,包括為贏得選戰(政治)、為打贏官司(司法)、為贏得收視率和閱報率(媒體)、為贏得比賽或賭金(職棒)、為了早日破案(警政),乃至為了拼經濟製造大量污染(環境)等等,放眼望去,台灣最令人心痛也最需要改革之處,全都是「不擇手段」造成的。


很多台灣人輸不起,從一句非常流行的廣告詞就看得出來。目前為止仍能在很多安親班和補習班看到的那句話就是:「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起跑點很重要嗎?如果起跑點贏了,對整體人生而言卻是輸得一塌糊塗,有意義嗎?如果算是「大器晚成」的愛因斯坦在台灣受教育,他還能成為舉世聞名的愛因斯坦嗎?若舉媒體改革的例子,贏得某一天的收視率和閱報率很重要嗎?值得犧牲電視台和報社最寶貴的「台格和報格」,去大幅報導煽色腥的新聞嗎?值得因此去侵犯被報導者的人權嗎?


我想起一套叫做「宙舞」的漫畫,身為跳遠選手天才的配角,將跳遠選手形容成「在風中畫畫的藝術家」,他說:「世間認為結果便代表一切,獲勝的方法或是「技巧的表情」都無關緊要。運動和社會都漸漸變成如此的風潮了。」「我也想贏,想贏的不得了。但是啊,有比輸贏還重要,絕對不能讓步的東西。就是作風啊!自己的做事方式、自己的顏色。我啊,想在風上面畫畫。比起記錄,我比較重視這個。」


為了這段令我感動不已也感慨良多的對白,我很快的把這套由尖端出版社出版、僅有三本的漫畫買了下來,提醒當記者的自己,在報導時要謹守分寸、要「有格」,也提醒未來當老師的自己,要教會學生「作風比輸贏更重要。」



⊙二、德育一定要重於智育和其他。


德育要怎麼教?


家長和老師一定要以身作則,並且多觀察和鼓勵品德善良的孩子和同學。大人們「說一套,做一套」,都被孩子看在眼裡,「你們都作不到的事情為何拿來要求我?」是很多孩子成長時常碰到的疑惑,而缺乏「教育理念」的諸多媒體每天帶頭作負面教育示範,相信是很多老師面對孩子的疑惑時最頭大的問題之一。


個人認為德育最基本的三件事便是:「尊重生命、對自我行為負責和懂得感恩。」


台灣教育過去長期缺乏★尊重生命★的教育,已經衍生很多弊病,把很多事情都看得比人命重要,「八掌溪事件」就是血淋淋的例子。最近值得警惕的例子是 2003/01/10 凌晨,台中市發生住宅火警,一家七口燒死了五個小孩,華視記者在報導時,認定這對夫妻涉嫌詐領保險金,抓著父親窮追猛打,還一面問:「現在外傳你們這樣事涉嫌詐領保險金,請問你的看法是怎樣?」父親當場發飆,推了華視攝影機一下,該名攝影記者竟然還對著父親口出惡言:「你推什麼推?」


我沒親眼看到華視如何報導,上面這段是參考署名「大記者」的網友寫的,可惜他沒有寫出攝影記者的名字,因為我很想知道,那個攝影記者跟我去年支援採訪時,在某部會看到的同業是否為同一人?


當時也是華視的攝影記者在部長室對秘書發飆,大意是說:「你們公務員都是人民養的,我當攝影記者是代表人民來監督你們,不是讓你們耍的。」然而,部長也不過是因為之前的行程往後拖延了,以致無法準時出現在守候於部長室門外的記者群面前,秘書在對將近二十名記者說明時,卻得到華視攝影記者如此的侮辱,其他記者只好在該名攝影記者怒氣沖沖的走出門外時,上前去安慰那個秘書「不要跟那種人一般見識」。


看到該名網友寫出華視新聞如何報導此則新聞後,我打了個電話去華視新聞部抗議,請他們要對該名不懂得尊重受害者人權的攝影記者,做出必要的處分,否則類似的事件將會不斷發生。台灣各處都有可能發生火災、車禍、爆竹工廠爆炸等災難,如果我們今天只在電視前面或網路上罵罵就算了,那我們等於是縱容電視記者「繼續在災難新聞報導對受害者及其家屬為所欲為」的一份子。


★對自我負責★,也是台灣相當欠缺的。許多人不懂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老是等人幫他擦屁股,認為「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自己一定沒錯」的人種,廣布在台灣各個領域,從家庭到學校,從政界到媒體界,從上到下,從老至少。過去的教育新聞報導偶爾會出現:某些家長為自己的孩子受到處分而「怒氣沖沖」跑到學校找老師理論,但其實他們的孩子才是欺負同學、侮辱老師的罪魁禍首。新聞報導出現更多的,是政治人物一天到晚找藉口為自己卸責:「都是因為以前或別人XXX,所以才讓我(或我們)XXX」,要不然就是像我的媒體前輩「turtle」日前才喟嘆的那些「但是......」。


諸多媒體高層和記者不也是一樣嗎?一天到晚批評台灣社會沈淪,都是某些政治人物的錯,但媒體自己有沒有錯呢?當然有,而且往往錯的比政治人物還離譜,如果媒體自己「坐得正」,批判起政治人物才能「行得正」,也才能達到真正的「第四權」功能,可惜,台灣媒體離這種境界,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努力。


最後一個關鍵是★懂得感恩★,如此才能教育出「不自私」的孩子,讓他們瞭解人生「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只強調「對自我負責」卻缺乏「感恩教育」,可能會流於「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迷思,但在日趨複雜、人口增長的社會中,做人處事本來就要考慮別人的存在,因此「只要會侵犯到別人,就萬萬不可以。」一個懂得感謝別人的孩子,將來才能培養出關懷世事的視野和胸襟,才能成為「除了自己的孩子外也關心別人孩子」的父母,個人甚至堅決相信:「真正懂得感恩的孩子不會變壞。」



⊙三、培養優良師資,並協助老師排除教學會面臨的種種困境。


奠基自己的受教經驗,還有在媒體觀察教育改革的發展這麼多年,個人深深以為:「一個好老師,抵過一百項學者和政府制訂出的教育改革政策。」


教改提出的很多理念很好,可惜隨後提出的政策往往太粗糙草率,實際執行又作得很差,常常變成在扯好老師的後腿、增加好老師很多不必要的負擔,個人也認為,這才是去年九二八大遊行,許多基層老師拼著要上街頭發出不平吶喊的最大關鍵!這又回到「不擇手段」的問題,為了早日實現教育改革的諸多理念,教育部、各級政府和學校可以「不擇手段」嗎?包括教育部長在內,我相信每個人都會立刻回答「不可以」,但這些年來的教改政策和執行方案,卻處處可見因為「思慮不週」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而陸續衍生的「不擇手段」。


最令人遺憾的是,台灣的師資養成制度一直相當僵化,也就讓人相當憂心未來的整體教育品質。個人以為,師資培育和進用多年來最糟糕的一點是「缺乏淘汰不適任師資的制度」,近年來最麻煩的一點是「弊病百出的教師甄試制度」。這些在我後面附記推薦的連結文章有很多精闢的看法,就不在此贅述。



⊙四、暢通終身學習管道,以政府資源挹注社區大學的建立。


在每個人成長到「經濟獨立」之前,所受的教育其實非常受到家庭環境和所在地區的限制。台灣的城鄉資源差距相當驚人,如果你沒有親自到過離島或偏遠地區看過,是很難想像和體會的,只要出了台北,處處都充滿落差。台北學校的電腦教室和寬頻網路普及率是偏遠縣市的十倍以上,公共圖書館數量和文化資源也遠遠超出其他縣市,反觀偏遠縣市的師資流動率數倍於台北,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非台北人」很討厭「台北人」,因為許多台北人的確財大氣粗、不知民間疾苦。


媒體呈現也是,諸多媒體的總部設在台北,所以諸多報導都是「從台北看台灣,從台北推及台灣」,除了觀點流於「單一和偏頗」外,最讓大台北地區以外、佔人口總比例超過四分之三的台灣居民難堪的,應該是「無法上全國新聞版面,就無法讓中央政府正視他們困苦處境」的悲哀。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在地方抗議無效的事情,往往得勞師動眾上台北抗議,甚至在台北街頭發起大遊行,因為台灣的弱勢階級在無法翻身的情況下,必然要靠「人海戰術」喚起政界和媒體界的注意,否則死傷或失業再多人,都只能「淚水汗水自己吞」。


為了弭平這種「城鄉差距」,在各縣市扶植「好的社區大學」是一條相當關鍵的路。然而2002年12月17日,我們卻遺憾地見到台北縣議會刪除該縣九所社區大學的全部預算,不僅造成台北縣社區大學經營困難、諸多學員的學習環境面臨崩解,也重挫了近年來好不容易有些起步的社區參與及公民意識。


曾任教改諮議委員會召集人的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曾公開對媒體感嘆:「台灣人捐給寺廟和國外大學的錢,遠遠超出捐給台灣學校的錢。」據個人私下打聽瞭解,每年的差距約是「幾千億(寺廟和國外知名大學):幾千萬(全台灣)」,因此賣牛肉麵的阿銘想要蓋一所民間大學,得要在台灣賣很多年的牛肉麵、多多吸引媒體報導他的理念、多多吸引跟他理念相同的企業家和人民一起捐錢,才有可能達成。


社區大學是推廣終身學習的關鍵之一,更是台灣培養公民意識推動各種社會改革的希望所繫。如果你很關心小孩的教育,也懂得要求自己「活到老、學到老」,務請一起用行動告訴你支持的民意代表和政黨,協助各縣市的「社區大學」能好好發展下去。






將來規劃去當老師的記者關魚,2003/1/13




批ㄟ司萬


僅以這篇文章,獻給從小到大所有認真教導我的老師們、宛如「我出社會後的老師們」的採訪對象、和諸多在網路上讓我受教和受益良多的前輩及朋友。我一直深信,台灣各地的各級學校有很多好老師在默默努力著,是他們支撐了整個台灣社會的未來,謝謝這些好老師,我將來會努力向你們看齊的!



批ㄟ司兔


這個主題值得閱讀的相關文章很多。


★☆台灣教育體系縱容的不擇手段★☆

一步一腳印新聞台的「我看教師甄試」: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footprint/file_combine.php?File=1173399_2002-07-11_18-11-35



★☆台灣缺乏生命教育實例★☆


「不是『見死不想救』,而是『見死不會救』」: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boutfish/3/286329/20010628155010/



★☆德育以身作則★☆


冰凍之島新聞台的「我不想和你發生關係」: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obs/file_combine.php?File=1850703_2002-12-04_17-51-38



★☆對自我言行負責的省思★☆


記者偏見之斷簡殘編二的「有人問我關於『但是……』」: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turtle2022/file_combine.php?File=2048686_2003-01-10_02-40-26



★☆師資培育問題★☆


洄瀾紀行新聞台的「老師,你的專業在哪裡?」: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hujlan/file_combine.php?File=2063282_2003-01-12_21-41-40



★☆終身學習的範例★☆


院士桂冠下的平民學者曹永和:
http://www.twcenter.org.tw/wu07/peo01_1.htm



★☆捐錢給學校★☆


聖堂殺手新聞台的「媽媽」: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tonyvonhsu/file_combine.php?File=522927_2001-12-25_03-23-13



★☆台灣各地默默付出的辛苦老師們★☆


小小花語新聞台的「老師這條路」:
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netkids/file_combine.php?File=1998476_2003-01-01_12-32-06


世棒網「台灣的老師與校長」討論:
http://www.baseball2001.com/chinese/internet/view.asp?messageid=15536&board=world



★☆瞭解和討論各種教育問題★☆


請至「教育路邊攤逗陣新聞網」:
http://ourpaper.ttimes.com.tw/user/stevena/main.php

台長: 關魚
人氣(1,88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