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4-05 09:33:32| 人氣2| 回應0 | 上一篇

下士道 -念死無常(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下士道 念死無常

﹝第二、正取心要分三:①於共下士道次修心,②於共中士道次修心,③ 於上士夫道次修心。初中分三:①正修下士意樂,②發此意樂之量,③除遣此中邪執。初中分二:①發生希求後世之心,②依止後世安樂方便。﹞

  • 第二、正取心要分三:①於共下士道次修心,②於共中士道次修心,③ 於上士夫道次修心。初中分三:①正修下士意樂,②發此意樂之量,③除遣此中邪執。:前面結束了於道總建立發決定解的闡釋,本論即將闡釋如何取心要之理的第二科(丁二),也就是正於彼道取心要之理,對菩提道的總體道次第認識清楚以後,接著進一步要趣入細部,也就是第二正取心要所要講的內涵。透過前面的總體建立,我們已經曉得,要達到成佛必須從下士開始,然後中士再到上士,循著這個次第漸進。下士又分三部分:①正修下士意樂:第一是正修下士意樂,我們內心的認知及心理狀態要改變,師父告訴我們說:現在一般的人都是只圖眼前這一世的安樂,學佛法的人不一樣,我們要努力的是未來,不是這一世。也就是追求"增上生"②發此意樂之量:第二說明修這個意樂必須達到的程度;前者是講質(質要正),後者是講量(量要圓)③除遣此中邪執:第三「除遣此中邪執」是令我們避免或去除錯誤。
  • 初中分二:①發生希求後世之心,②依止後世安樂方便。:接著是先闡釋修共下士道的意樂,這部分將再分成兩部分闡述,分別是生起希求後世的心;與及如何依止後世安樂的方法

﹝初中分二:①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②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初中分四:①未修念死所有過患,②修習勝利,③當發何等念死之心,④修念死理。 今初﹞

  • 初中分二:①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②思惟後世當生何趣二趣苦樂。:怎樣才能生起希求後世之心呢(庚一)?首先:第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辛一) 即串習暇滿人身必死,這一生不能久住;,我們沒辦法長久住,一定要死的,這一部分就告訴我們要修念死然後闡釋如何生起希求後世的心(辛二),以及串習後世應當生惡趣或善趣,並且思惟這二趣的苦樂。希望能死後不墮三惡道,而得人天果報。
  • 初中分四:①未修念死所有過患,②修習勝利,③當發何等念死之心,④修念死理。:依例要先闡釋第一部分(辛一),也就是暇滿人身必死,此世不能久住。這部分分成四部分闡釋,分別為沒有修念死的所有過患(壬一);修念死的殊勝利益(壬二);應當生起什麼樣的念死之心(壬三);與及修念死的道理(壬四)

(這段科文完整地介紹了正取心要的綱要及內涵,作成科判表讓修行者更容易了解。)

壬一、未修念死所有過患
一、開示何為粗細常執,及其為損害之門(74.6.3

如是於其有暇身時,取心藏中有四顛倒,於諸無常執為常倒,即是第一損害之門。﹞

  • 雖然獲得了有暇身,卻因為執著於「常、樂、我、淨」四種錯誤顛倒,就是說「無常」當作「常」,「苦」當「樂」、「無我」當成「有我」、「不淨」當「清淨」而障礙了我們的修行。其中,把「無常」視為「常」的顛倒執著是第一損害之門。

【其中有二,謂粗及細,於其粗劣死無常中,分別不死是損害門。此復僅念今後邊際,定當有死,雖皆共有,然日日中,乃至臨終皆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終執不死方面。】

  • 其中有二,謂粗及細,於其粗劣死無常中,分別不死是損害門。:把「無常」視為「常」之顛倒,又分粗、細二種,一種是粗的,一種是細的。粗的無常是我們看得見的,例如這個身體是會死亡的,是會變壞的。細的無常是心理狀態,是不容易察覺的。粗的無常就是我們的死亡,因為顛倒不了解,總以為我們是恆常不變的,也不會想到死,這是對我們最大的損害。
  • 此復僅念今後邊際,定當有死,雖皆共有,然日日中,乃至臨終皆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終執不死方面。:在粗的「死無常」中,內心總是認為不會死,雖然每個人都知道最後一定會死,但自己在意識裡面卻經常處於不會死的顛倒想,想著今天不會死,今後也不會死,甚至於到死亡前一刻,都這樣認為。內心始終執著不死。以修行來說,對於「死無常」所起的顛倒想,是損害我們最嚴重的障礙

二、亦遮僅求後世之理(74.8.33
【若不作意此執對治,被如是心之所蓋覆,便起久住現法之心。於此時中,謂須如是如是眾事,數數思惟,唯於現法,除苦引樂,所有方便,不生觀察後世、解脫、一切智等大義之心,故不令起趣法之意。】

  • 若不作意此執對治,被如是心之所蓋覆,便起久住現法之心。:對這個錯誤顛倒的執著,如果不想辦法對治,結果把應該認識的都蓋住了,看不見事實的真相,因此我們總覺得好像可以永遠安住在這裡。
  • 於此時中,謂須如是如是眾事,數數思惟,唯於現法,除苦引樂,所有方便,不生觀察後世、解脫、一切智等大義之心,故不令起趣法之意。:這個時候,一旦起了久住現法的心,就會為了世俗的事情而忙碌,心裡所想的,所作的種種事情,也都是如何追尋眼前或這一生的快樂,而不會對於後世安樂、解脫、一切種智等大利益去多加思惟觀察,因此很難生起想要學佛修行的心。

三、縱或希求,亦令勢力轉弱之理(74.11.4
【設有時趣聞思修等,然亦唯為現法利故,令所修善勢力微弱。復與惡行罪犯相屬而轉,故未糅雜惡趣因者,極為希貴。】

  • 設有時趣聞思修等,然亦唯為現法利故,令所修善勢力微弱。:就算有的時候偶然生起來了想趣入聞思修的意樂。但因為沒有念死無常這個概念,也沒有經過對治,所以他真正的重心現行,也只不過是為了現世的利益及安樂。這樣一來就使得修善的力量變得非常微弱
  • 復與惡行罪犯相屬而轉,故未糅雜惡趣因者,極為希貴。:而且因為這種修行又摻雜了惡行罪犯。所以能不摻雜墮惡趣因純淨的修行是極為稀有珍貴的

(宗大師闡釋若未能對治無常執常的顛倒,終將因生起久住現法之心,而不趣入正法,即使偶爾生起修行意樂,也由於摻雜了追求現世的利益及安樂等墮惡趣的因,致令修善的力量變得微弱。)

四、即修後世利益,彼亦令之延緩之理(74.13.3

設能緣慮後世而修,然不能遮後時漸修延緩懈怠,遂以睡眠昏沈雜言飲食等事,散耗時日,故不能發廣大精勤,如理修行。】

  • 設能緣慮後世而修,然不能遮後時漸修延緩懈怠,:就算能夠想到為後世安樂而修行,卻仍不能遮止總認為來日方長,以後有時間可以慢慢修的心態,到後來變成延緩懈怠的現象。
  • 遂以睡眠昏沈雜言飲食等事,散耗時日,故不能發廣大精勤,如理修行。:最後日子就虛耗在睡眠、昏沉、雜言與飲食等方面。虛耗度日、浪費生命,而終究不能發起廣大精進的心,讓自己在善法上面如理的修行。

(宗大師闡釋,即使想到為了後世而修行,但是如果不能遮止拖延懈怠的習性,以致於不能精進勵力,如理修行,最後變成虛耗日子而過。)

五、由常執生猛利貪嗔之理(75.2.3
如是由希身命久住所欺誑故,遂於利養恭敬等上,起猛利貪。於此障礙,或疑作礙,起猛利瞋。於彼過患蒙昧愚癡。由利等故,引起猛利我慢嫉等諸大煩惱及隨煩惱如瀑流轉。】

  • 如是由希身命久住所欺誑故,遂於利養恭敬等上,起猛利貪。於此障礙,或疑作礙,起猛利瞋。於彼過患蒙昧愚癡。:因為被「常」的顛倒所蒙蔽、欺騙,以為可以久住在世間,所以對今生的名聞、利養、恭敬等生起了猛利的貪欲。如果有妨礙我貪的,或是懷疑別人有可能會障礙到我時,都會引發猛利的瞋心。我們對這種種的害處卻蒙昧愚癡、無法真實了解,每天都在顛倒當中。
  • 由利等故,引起猛利我慢嫉等諸大煩惱及隨煩惱如瀑流轉。:又因為貪執利養恭敬等,很容易引發猛利的慢心、嫉妒心等根本煩惱與隨煩惱,我們的心整天被煩惱攪動著,像瀑布量又大、勢又猛沒有片刻安寧。

(宗大師教誡修行者如果起久住現法之心未修念死的過患,就會對眼前的名聞利養恭敬等生起極強烈的貪欲,遇有障礙或質疑為有障礙時,就會生起極強烈的瞋恨心。)

六、由常執生眾多惡行之理(75.4.1

【復由此故,於日日中漸令增長,諸有勝勢,能引惡趣猛利大苦,身語意攝十種惡行,無間隨近,謗正法等諸不善業。】

  • 復由此故,於日日中漸令增長,諸有勝勢,能引惡趣猛利大苦,:又因為被希求身命久住所欺誑,於是每日逐漸增長具有強大勢力,能引生惡趣猛利大苦的諸不善業,
  • 身語意攝十種惡行,無間隨近,謗正法等諸不善業。:由身語意所造作的十惡業。十惡業。即身三(殺生、偷盜、邪淫)、語四(粗惡語、妄語、離間語、綺語)、及意造者三(貪欲、瞋恚、邪見)、五無間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毀謗正法等不善業,將我們引墮惡趣,並遭受猛利大苦的惡果。

又令漸棄能治彼等,善妙宣說甘露正法,斷增上生及決定勝所有命根。】

  • 又令漸棄能治彼等,善妙宣說甘露正法,:又使得能夠對治前述諸不善業的善妙宣說甘露正法漸漸地被捨棄。
  • 斷增上生及決定勝所有命根。:由此截斷能獲得增上生及決定勝的所有善緣。

【遭死壞已,為諸惡業引導,令赴苦痛粗猛,炎燒非愛諸惡趣處,何有過此暴惡之門。】

  • 如上面所說,造了惡業,又沒有以正法去對治,因此死後,被諸惡業所牽引,墮落到充滿痛苦、粗暴、猛烈炎燒,非可愛的惡趣。哪有比這個常執的損害,更為暴惡的呢?
  • 【《四百論》亦云:「若有三世主,自死無教者,彼若安然睡,豈有暴於此。」《入行論》亦云:「須棄一切走,我未如是知,為親非親故,作種種罪惡。」】
  • 《四百論》亦云:「若有三世主,自死無教者,彼若安然睡,豈有暴於此。」:《四百論》也說:「如果已經知道,無論飛天或遁地,眾生都難逃一死,且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死主是不假他人之手,親自取人生命;知道了以上的道理,竟然能高枕無憂而不修習正法,哪有比這個更暴惡的呢?」
  • 《入行論》亦云:「須棄一切走,我未如是知,為親非親故,作種種罪惡。」:《入行論》中也說:「一旦無常到來的時候,所有的東西都得捨棄,甚麼都帶不走,但是我們並不真實了解,因此一直忙著世間的事情,為了親友、怨敵等,時時還增長了貪、瞋、癡等三毒煩惱,而造作種種惡業。」

(宗大師闡釋若無修念死無常,不但於日日中漸增長諸不善業,而且將棄正法、斷成就增上生及決定勝之因,死後更受到惡業引導而墮惡趣。)


台長: abner0528
人氣(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廣論-下士道 |
此分類上一篇:下士道 -念死無常(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