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1-07 15:30:30| 人氣24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需要的不只是時間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單憑時間的累積並不能保證棒球文化的積累:因為時間只是用以衡量歷史發展長度的單位,而業餘與職業制度的健全發展、球員素質水準的整體提昇、球迷觀賽心態的專業成熟,與歷史紀念文物的妥善保存等等,才是豐富棒球文化內涵的關鍵所在。
  興許是歷史發展與民族性不同使然,台灣棒球從日據時期的播種發芽,戰後三級棒球的深耕易耨,到職棒成立的開花結果,近百年的發展歷史,儘管一路艱辛地走來,但令人遺憾的是,迄今無論是在硬體設施水準,制度規劃訓練,球員自我要求期許,與球迷看球心態等等方面,均仍有相當大的改善提昇空間。
  1906年台灣最初成立棒球隊的目的,本是為了滿足在台日人的參賽需求,之後才逐漸推廣至全台各地,開啟了台灣這座殖民小島與講求嚴格操練日式野球的第一類接觸。
  戰後國民政府基於政治考量,將原本已頗有根基的棒球運動順水推舟,作為揚名海外的外交宣傳利器:那時憑藉著紅葉、金龍、巨人等小將們的傳承成長,為台灣拿下一次又一次的三級棒球世界冠軍,「中華民國」才得以有更多的機會,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其虛無飄邈的身影。在那個普遍缺乏休閒娛樂的封閉時代裏,熬夜收看越洋轉播幾乎成了當時的全民運動,棒球也因而成為部分五六年級生共同的成長回憶。
  儘管不容否認地,台灣的棒球運動藉由這面民族國家大纛,的確吸引了許多原本對棒球毫無所悉民眾的參與加入,然而,這種單憑民族主義情愫所支撐起的「國家運動」,一旦勝利奪冠成為其唯一的價值歸屬,比賽過程變為鍍金獎牌的裝飾點綴,球賽真正的樂趣精髓,便會被這種過度執著於成敗的心態所輕忽掩蓋。因此,從1969到1995這二十六年期間,我們雖然憑藉著具有爭議的組隊方式,總共拿下了十六次「金碧輝煌」的威廉波特世界少棒冠軍,換取了國家在國際社會上嶄露頭角的「機會」,可是,實際上我們不但失去了國外對於台灣棒球的尊重,同時也剝奪了那群棒球小將們享受體會真正棒球樂趣的權利。棒球若只是用來作為國家爭勝出名的工具,即使發展的時間再長再久,對於棒球文化本身的積累仍是毫無助益。
  台灣棒球早期在”奪標優先”的功利價值觀籠罩之下,不僅無助於棒球文化的深層積累,更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形塑出長期偏差的球員的養成與使用觀念:為求比賽的勝利與三級棒球的冠軍光環,在認同延續日式訓練與執著求勝心態的雙重運作之下,台灣棒球於是產生出一批篤信「苦練有成」的鐵血教頭,與一群吃苦耐勞的聽話球員,終日以打球訓練為業,只有恨鐵不成鋼的反覆操練,沒有比賽過程樂趣的感受體會,似乎他們只是棒球競賽的拿牌機器,打球的最終目的在於出國比賽得冠軍,單純為玩球而下場比賽的個人意願,反倒永遠不在考量之列。
  而這也正與棒球的發源地-美國,為了感受玩球樂趣而參與比賽的觀念大相徑庭;對於美國人來說,喜歡「玩」棒球,才是他們最初接觸棒球的動機,而不是在剛接觸棒球的少棒時期,就先由教練們預設立場訂定條件,自行篩選出具有競爭實力的球員,然後一切以奪標為依歸,縱使任由球員過度的出賽使用,導致其日後棒球生命銳減甚或中斷,卻也在所不惜。
  時至今日,由於解嚴後的台灣社會漸趨開放多元,個人意願的自主性獲得更多的尊重,因此以往過於嚴苛的球員訓練養成過程正逐漸走入歷史,已非目前業餘培育訓練的常態。不必為勝敗結果背負著沈重的壓力,而能充分享受到比賽過程中的攻守樂趣,才是棒球的價值所在。藉由棒球真正地深入人心,走入每位喜好棒球者的生活之中,我們才能建立起屬於自己的棒球文化殿堂,在和煦一如冬陽的時間照耀之下,璀燦發光。
  職棒的成立是棒球發展的必經道路,台灣職棒從最初的草創摸索,歷經過去十三年裏的簽賭、跳槽、聯盟對立等坎坷路程,到今年兩聯盟的合併再出發,似乎職棒的春天已翩然來到,未來的榮景已是指日可待。然而,健全制度的規劃才是任何職業運動永續發展的基石,仔細檢視台灣職棒制度的現況,不難發現其中仍是存有著許多亟需改進之處:例如球員與球團之間的不合理契約、選秀制度的公平問題、增加球員來源與避免所有好手外流的設計、例行賽與總冠軍賽制的規劃安排、以及是否發展主客場制與合法賭球等等重要課題,都是在職棒走過了這麼多年之後,我們依舊無法解決的遺憾。如果職棒缺乏有效良好的經營發展模式,僅是憑藉著時間的累積,以獲取每年固有的戰績排名與廣告效益,那麼想要達到棒球文化的積累將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文化深度並不一定與歷史長度之間存在著正比的關係:美日職棒演變至今日,能有如此令人稱羨的棒球文化水準,絕非單純依靠其百年與一甲子的時間自然累積所致。其間的各種制度建立改革、政府與民間的規劃合作、歷史紀念意識與棒球價值觀之養成等軟硬體建設,才是我們今天得以感受其棒球文化魅力的主要原因。
  台灣棒球早已發展至足以積累深層棒球文化的職棒階段,然而再次令人遺憾的是(只能說遺憾?),在可以參考借鏡他國職棒發展經驗的情況之下,我們仍是讓這不長不短的十三年時間很快「自然」地過去了,留下的卻是許多本該解決的問題與困境…
  棒球的文化畫冊若是僅用奬牌奪冠的單調色系加以塗鴉書寫,那麼就算坐擁再多的N連霸,名列再高的世界N強,也仍舊無法詮釋表達出棒球世界真正的豐富與多元。
  棒球文化的積累,需要的不只是時間,更需要的是-政府與民間等主事規劃者的眼光與魄力,以及球員與球迷對於棒球的專業素養與長久熱情…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24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