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0-19 23:06:43| 人氣2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青冥劍刺不進摩天輪(3/8)─20年前新電影‧20年後影劇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表一:新電影金字塔)

新電影金字塔

台灣新電影的發端,大家都公認是從1982年的《光陰的故事》一片開始。然而,我們的觀察卻要從電影的核心作開始。意思是,電影是movie,其有別於其他表現媒體最大不同處是moving,而我們要說新電影運動之所以能開始「跑動」起來,發生於七零年代的鄉土文學以及校園民歌,賦予了新電影動運最根本的兩條跑動起來的腿。

如果我們檢視新電影運動,會發現它有著一個特點,那就是台灣自戰後以來,從沒有這麼多高級知識份子投入這場運動。新電影運動不只引發許多留美的知識份子(楊德昌、柯一正、萬仁、曾壯祥、陶德辰)直接投入電影拍攝工作,與之前的鄉土文學、校園民歌更不同的是,間接(尤其是當時大量的影評以及電影研究文章的出現)參與這場運動的知識份子,更不乏從歐洲大陸學成歸國(其中更有法國電影符號學大師Christian Metz的弟子,陳
傳興與齊隆壬),以及數不盡的前所未見的社會科學人才奮身投入,同時這些人開始也因此積極地引進,在歐洲戰後大盛的社會科學理論與哲學流派。

小野與吳念真以小說家身份進入中影推動《光》片以來,台灣新電影就不斷以七零年代的鄉土文學為改編的題材,同時也吸引不少小說家(張毅、蕭颯、黃春明、朱天文)直接投入到這場運動中來;七零年代的鄉土文學因此被認為與新電影的關係密不可分。然而,時至今日,鮮少人注意到如果沒有七零年代的知識份子與大專學生,鼓動起來的以「健康寫實」為號召的校園民歌運動,新電影是不可能光靠小野、吳念真,以及一批剛從美國唸電影回來的導演可以長袖揮舞近十年。

換句話說,新電影運動之所以能在當時造成一股空前的知識份子「集體大運動」,正由於這個新舊串連起來的鐵三角所致。然而,依我們的審視,這個呈顯在檯面上的鐵三角,同時更隱蔽著一個更大的秘密。不過,且讓我們先觀察底下這個金字塔圖;它顯示這場運動的明處,以及難以透視的暗處:(表一)


台長: 顏士凱
人氣(28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台灣電影論 |
此分類下一篇:青冥劍刺不進摩天輪(5/8)
此分類上一篇:青冥劍刺不進摩天輪(1/8)─20年前新電影‧20年後影劇版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