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16 08:34:34| 人氣3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胡星亮〈郭沫若話劇借鑒戲曲的藝術創造〉讀書筆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胡星亮,〈壯美的史劇、悲劇與詩劇──郭沫若話劇借鑒戲曲的藝術創造〉,《中國話劇與中國戲曲》,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頁279-304。

1. 郭沫若的浪漫先師承脈:歌德(郭沫若後被稱之為「中國的歌德」)、莎士比亞、雪萊、席勒、華格納、約翰辛格、王爾德;川劇、元雜劇;泰戈爾、斯賓諾莎、莊子。(頁279)
2. 郭沫若為什麼醉心於歷史劇的創作:喜愛考據考古的個人興趣、借古喻今的社會批判意識、耳朵失聰的生理限制、迎合觀眾。(頁279)
3. 郭沫若又是如何創作歷史劇的:「寫劇本不是在考古或研究歷史,我只是借一段史影來表示一個時代或主題而已,和史事是盡可以出入的。這種辦法,在我們元代以來的劇曲家固早已採用,在外國如莎士比亞,如席勒,如歌德,也都在採用著的。」(頁281)→借古鑒今。「並不完全根據事實,而是我們在對某一段歷史的事跡或某一歷史的人物,感到可喜可愛而加以同情,便隨興之所至而寫成的。」(頁283)
4. 郭沫若:「歷史研究是『實事求是』,史劇創作是『失事求似』」,「史學家是發掘歷史的精神,史劇家是發展歷史的精神。」(頁284)
5. 郭沫若「翻案」說:「歷史並非絕對真實,實多舞文弄墨,顛倒是非,在這史學家只能糾正的地方,史劇家還須得還它一個真面目。」(頁284)
6. 和郭沫若史劇創作觀有關的論爭點:一是有人反對歷史劇創作的虛構,認為「寫歷史劇就老老實實的寫歷史,不要去創造歷史,不要隨自己的意欲去支使古人」:二是有人乾脆反對歷史劇的創作,認為寫史劇是「復古」或「迷戀骸骨」,是「逃避現實」或「不敢正視現實」。對於後者,郭沫若認為戲劇中現在的事實固然可以稱為「現實」,然而歷史事實表現的「真實性」也正是一種「現實」。(頁285)
7. 郭沫若的悲劇創作,體現著元雜劇中的悲劇創作主要特徵──悲劇衝突:強大的社會黑暗勢力與弱小的被壓迫者的鬥爭;悲劇人物:地位低微的被壓迫者,尤其是受壓迫深重的婦女;悲劇結局:弱小的被壓迫者最後獲得勝利;悲劇精神:樂觀和積極的反抗精神。郭沫若如此闡述悲劇衝突:「促進社會發展的方生力量尚未足夠壯大,而拖延社會發展的將死力量也尚未十分衰弱,在這時候便有悲劇的誕生。」(頁287)
8. 郭沫若的悲劇創作受到民族戲曲的影響,反應在:一是悲劇的道義美(悲劇主人公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巨大的倫理力量),二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手法(大都是在廣闊的社會政治背景上展開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描寫)。(頁291-292)
9. 郭沫若受戲曲傳統影響的「喜歡吃故事」(觀眾喜歡看完整的故事),主要表現在:一是話劇得有故事而且是動人的故事;二是強調情節發展的「情節曲折」(而近情近理)和「刺激猛烈」(而有根有據),使得故事更加有「戲」可看;三是強調故事(劇情)的交代清楚、首尾完整,而又注重突出矛盾和重場戲的描寫(盡可能地追求人、地、時的三統一;在有頭有尾的平鋪直敘中突出矛盾);四是融進歌舞成分,並使悲喜因素相互滲透。
10. 郭沫若的歷史劇故事多半都:一是這些故事本身就精彩動人,二是它們大都在舊戲舞台上搬演過,三是這些故事又都具有濃郁的傳奇色彩。(頁294)

台長: 于善祿
人氣(30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