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8-20 16:22:58| 人氣2,85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EX-亞洲劇團的《i Story 4》和《婚姻1╱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i Story 4

時間:2014320日,週四19:30

地點:牿嶺街小劇場

 

《婚姻12

時間:2014725,週五19:30

地點:國光劇場

 

短短四個月左右,就連續看到EX-亞洲劇團推出三套不同的演出節目,不論是否在該團的年度計劃中,其創作能量不可謂不大,這三套節目依序是《i Story 4》(團員各自發展的獨角戲)、《華格納革命指環──齊格飛》(與其它劇團共襄盛舉但仍保有獨自風格的跨團大製作),以及《婚姻12》(團員的共同創作),在這之中,我尤其注重《i Story 4》和《婚姻12》,因為它們都是由這兩年該劇團所培訓而成的團員所完成的,不含其他邀請跨團或跨刀演出的演員,或許可以由此觀察該團的美學探索與劇團經營路線,更形獨立自主與穩健茁壯。

 

對於長期以來鑽研亞際跨文化表演實踐的EX-亞洲劇團而言,早年大部分的作品也和眾多台灣劇團一樣,沒有專屬於自己的團員,每一次的製作,都得仰靠外聘合作的線上演員,將他們集訓於劇團所座落的苗栗,讓這些來自台北都會的劇場演員,可以暫時遠離鬧市的塵囂,有助於排練期間的身心合一,在藝術總監江譚佳彥的悉心指導下,倒也成就了幾齣風評俱佳的作品,如《島》及《假戲真作》;但除了江譚佳彥的獨角戲演出之外,始終缺乏專屬的團員,想要持續鑽研、實驗與落實亞際跨文化表演實踐的理想,就很難達到。

 

在《百年復甦》的演出之後,發現邀演演員風格不統一的問題日趨嚴重,劇團終於對外宣告徵招培訓團員的計畫,這兩年,我雖然沒有緊盯著此項計畫的進度與細節(碰巧我前年(2012)大休一年,不太看戲,導致訊息有點失落),但期間也多少有所耳聞;直到今年三月中下旬,終於看到四位團員在牿嶺街小劇場所共同推出的「亞洲創意實驗室No. 3──i Story 4」,分別為劉唐成的〈我的爸爸是醫生〉、吳融霖的〈兵兵有禮〉、賴麗婷的〈莎喲娜拉,再會啦!〉以及蕭景馨的〈你從不知道我想要的不只是……RIGHT?〉。

 

對於一個接受了劇團兩年培訓的演員而言,獨角戲應該是個不錯的成效驗收方式。在這裡頭,我特別注意到兩位演員的表演,分別是劉唐成與賴麗婷。

 

劉唐成因為現成就讀北藝大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表演組,偶爾會在系館裡頭遇到,對他有所印象。在他的獨角戲演出中,以快速精準的表演切換,敘說從小到大他和父親之間的特殊關係,因為就讀的是某種私立貴族學校,老師和同學間的教學與相處關係之遠近親疏,主要看的是學童家長的身分及職業,為了要融入這種畸形的學校環境,小劉唐成就得編造各式各樣的謊言(比如「我的爸爸是醫生」),以讓自己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抬得起頭。整段演出內容大多鎖定父子關係、學校、名實相符不相符、期待與現實之間的微型社會關係現形記。(突然聯想到,似乎可與魏雋展的獨角戲《罰》做一對照比較,兩者都在凸顯台灣教育界某些深層次的沉痾問題。)

 

而賴麗婷的〈莎喲娜拉,再會啦!〉則是讓人驚豔,巧妙地將道士家庭的身體文化與劇場表演結合在一起,透過這個獨角戲作品,對於已逝的父親說出心中來不及表達的摯愛話語,表演與情緒均控制得宜,未至一發不可收拾,在該檔四段獨角戲的演出中,是我最鍾愛的一段,情真意切。

 

至於蕭景馨,早前看過他在其它劇團的幾個表演,再對應到他這次的獨角戲演出,果然是戲如其人(或心思),雜亂、茫然,感受不到其表演及作品的核心,意念的續航力不足,中斷成性,倒也反映出這個世代的某種文化心靈。希望他在江譚佳彥的指導下,能夠慢慢找到自己的主體狀態,聽說接下來就要讓他和劉唐成合作重演該團的佳作《島》(之前是由Fa和施名帥合演的),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鍛鍊。

 

繼去年三缺一劇團應邀參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和國光劇團所聯合主辦的首屆「小劇場大夢想」,推出《大宅門‧月光光》之後,今年則由EX-亞洲劇團代表了現代劇團,推出《婚姻12》,持續呈現「東西方文化對照,傳統與現代對話」的可能性。

 

《婚姻12》由一個企盼被出生的小孩靈魂(江譚佳彥飾,似乎不能簡稱其為嬰靈)觀點,跨越靈界,透視人界裡的父母(劉唐成、賴麗婷飾)所遭遇的熱戀、新婚的熱情與甜蜜,婚後工作與生活的忙碌,偏偏又迎來突如其來的新生命,夫妻關係被現實逼得喘不過氣來,兩人經常處於自尊與責任的爭執之中,亦引發對婚姻制度與延續生命的討論,但這些看在未出世的小孩靈魂眼中,卻也是一層層的心理糾結與壓力。戲劇內容的敘事線並不複雜,但卻拋出了幾個可供思考的議題,關於生命、婚姻、愛情、家庭、責任、自尊、慾望等等。

 

演出當中,江譚佳彥操著印度家鄉的曼尼普爾方言,在該戲的邏輯裡頭,代表靈界的語言(但如此說來,扮演靈界大神的蕭景馨,和扮演精靈的范孟軒及鍾育真,是否應該也要說著那種方言才是?),透過他和靈界大神之間的諸多問題與對話,觀眾即使完全聽不懂那方言的一言一語,但卻完全看懂他的意欲與情感,這種善用異語言的對話與具高度表意的肢體表情表演,我們在江譚佳彥及魏雋展所合演的《假戲真作》,已經看過一次,並不陌生。

 

倒是在愈來愈主張語言政治正確的台灣劇場中,少見如此這般的戲劇語言創作,所採取的方式要嘛就是打字幕,要嘛就是不翻譯,自認為來看戲的觀眾都應該要聽得懂舞台上所說的任何語言;因為語言政治正確,卻產生語言的獨尊自大與排他暴力。

 

從表演的角度來看劇中這對夫妻的表現,兩人所佔的表演篇幅還不少,但對於情人與夫妻間的身體親密性及相互勾引對方的挑逗感,似乎還出不來,再加上中間有兩、三段主要在交代夫妻婚後生活與工作間的重複、重壓與爭吵,感覺就比較缺少層次的變化,整體調性就比較平淡乏味。(當然,或許想要反映的正是大多數夫妻婚後生活的平淡乏味。)

 

演後座談(我被製作人林浿安請去擔任義務的引言人公差,樂擔其職,畢竟我從該團的創團作《我要上天的那一晚》,就一路關注該團的發展至今)有觀眾對飾演靈界大神的蕭景馨提問,他的表演造型是如何創作的?從蕭景馨的回答中,他融合了太極拳、能劇、鈴木忠志訓練、京劇武生等身段的說明裡,一方面再次體認到這個劇團在亞際跨文化表演實踐的盡心盡力,另一方面也漸漸感到蕭景馨這個演員在變化成長中,令人期待。

 

只要有機會,我都願意和劇團的創作者開懷地聊天說地。在欣賞完當晚的《婚姻12》,以及到戲曲學院附近吃了手工豆花之後,我們又回到國光劇場前的大階梯,或坐,或站,夏夜的星空為伴,天南地北地暢聊了兩、三個鐘頭(餵了不少蚊子),話題當然還是不脫劇場,繼而延伸至表演、製作、評論等。「我們」包括了林浿安、江譚佳彥、HelmiEX-亞洲劇團長期合作的燈光設計師)、余奐甫(EX-亞洲劇團長期合作的音樂設計)、楊雁雁(去年金馬獎以《爸媽不在家》榮獲最佳女配角獎,馬來西亞演員),及我。開心!

 

台長: 于善祿
人氣(2,85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