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03 00:54:02| 人氣1,0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加坡「郭寶崑國際會議」紀行見聞錄(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4

 

我每到一個華人城市,總喜歡找當地的報紙來看,就像有些旅遊專家,喜歡坐在咖啡館的一角,或者是去逛菜市場,還有人喜歡去電影院一樣,都是想要更進一步地接觸與瞭解當地的社會文化。我通常是行色匆匆,利用開會或看戲的空檔,才有辦法走進當地巷弄,走進人群,甚至是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不過無論如何,我是一定會去便利超商或路邊報攤買一、兩份當地報紙,仔細閱讀的。

 

我看到916《聯合早報》第32版〈想法〉版面上,一篇由該報記者陳宇昕所寫的文化觀察文章,題目叫做「方塊字剝落的城堡」,主要在擔心與感慨新加坡是「一座方塊字逐漸消失的城市」,以下引錄幾段文字:

 

那天工作的關係,我向某公司的公關要求幾個人的中文姓名以及他們職銜的正式中文名稱,這位公關正巧當過中文報記者,他這麼告訴我,最重要的是得到公司的回覆,『你們不是有一套翻譯名字和職銜的方法嗎?自己翻譯就好了。中文名字那麼重要嗎?我不能答應你。』

 

…………

 

熟悉《早報》的讀者大概經常會看到『人名譯音』的標注,許多新聞尤其是法庭新聞,因為法庭文件、政府部門的文告都以英文書寫,在無法與當事人取得聯繫,或被拒絕採訪的情況下,記者只能憑經驗翻譯人名,這個是潮州音、那個是廣東音,『Kim』是『金』也可以是『琴』,但不幸的是,大多數華人又『碰巧』有各自的中文名字,因此翻譯出來的名字恐怕不是所指的那名涉案人物,而變成另一個人,不深究倒無所謂,反正就是個名字嘛,但仔細去想,簡直就荒唐透頂。」

 

…………

 

我設想這麼一種情境:一位同行前輩進入公關界之後,非但沒有為華文爭取合理的地位,反而消極地教導後輩們跟著那已經腐銹了的邏輯繼續往死胡同走,讓非英語的報導因為翻譯問題而變得不可信,將是一個多麼悲涼的景況。要知道,名實之間一旦產生裂痕,一切敘述行為就根本沒有必要,主體性被消解了,被這麼一個簡單又可怕的邏輯給消磨殆盡了,文章也就沒有了意義。

 

…………

 

這是一座方塊字逐漸消失的城市,縱覽全島,大概只有牛車水還『保留』寫著中英文的雙語路牌,乍看是多麼令人欣慰,但牛車水作為新加坡充滿中國性符號的代表(如英文所述Chinatown,唐人街/中國城)」,作為旅客來往頻繁的所在,雙語路牌的存在彷彿只是一種東方主義式的嘲諷,方塊字完全是一種異國風情主義下的全球旅遊消費結果,一種蓬勃的假象。

 

…………

 

一位馬來西亞的文友最近參加了首屆方修文學獎頒獎典禮後特地到英培安先生的草根書室去看看,離開後直感嘆那是一個島國裡殘存的中文烏托邦。今年初,葉壹堂結束營業,我趁著三折優惠去搶購,一踏進去馬上感覺到那是座書籍的殮葬場,而我,則是個偷屍的賊,但更多人卻不屑一顧,繼續在怡豐城琳琅滿目的商品間游走,閱讀單語言的廣告牌子,並取得單語言為他們帶來的購物優惠。

 

據我所知,當地的華文寫作比賽,近幾年非華族的參賽者也越來越多,而且中文造詣並不差,有越來越好的趨勢,獲獎者也日益增多。

 

從很多資料的閱讀印象中,似乎新加坡的雙語政策推行得「很有成效」,李光耀前陣子還出版了一本《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在為他的雙語政策辯護;我因為經常交往的也多半都是華語劇場界裡的菁英或知識分子,所以他們在中英雙語的表現上,都沒有問題。然而這次去新加坡,有位朋友倒是提醒了我,我應該還沒有接觸過新加坡真正市井(譬如牛車水、小印度區、亞拉區等)的民眾,他們不見得精通雙語,而只通母語,略懂英語(或者是只通英語,母語不通......等等),所以不要輕易地就被看到的資料或接觸的人所唬弄了。

 

再者,麻煩的是,新加坡所通行的也是簡體字,甭說文字之美,文字背後所富含的文化底蘊,也容易失之準頭,有點可惜。這也沒辦法,誰叫人家只認中國,不認台灣呢?

 

5

 

寫到這裡,我必須說一件新加坡讓我深感不舒服的地方。

 

913晚間,我抵達介於捷運Novena站和Newton站之間的京華酒店(Hotel Royal)下榻入住,在櫃檯登記時,交給櫃檯人員我的護照,他影印、看了半天、也問了半天、還進到後頭的辦公室,搞了十幾二十分鐘,才給了我房卡、早餐券,以及主辦單位要給我的信封,最後還要填一張確認的表格(可想而知,都是英文),要寫姓名及台灣住址,這些瑣事我都還能夠理解與容忍。

 

最讓我介意的是,那張表格上的國籍欄竟然打印著「China」,我火大了,大筆一揮,將「China」槓掉,重新寫上「Republic of China」,我的用力運筆與堅定眼神態度,讓那櫃檯人員一聲都不敢吭。我已經受夠了中國大陸在各種場合與小地方吃盡台灣便宜,這會兒連只認中國、不認台灣的新加坡,也加入攪局,盡跟著中國打迷糊仗。

 

以前,新加坡人不喜歡被稱為「第三中國」,現在,我也要告訴新加坡,我不喜歡被妳稱為「中國」,妳如果不喜歡、不能或不會叫我「中華民國」,也可以叫我「台灣」。

台長: 于善祿
人氣(1,0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