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6-04 11:28:46| 人氣2,484|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小滿】觀霧工作假期:大鹿林道東線步道黃杉小徑手作步道改善 108-5-25~26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個週六日的「勞動美學」:大鹿林道東線步道17K黃杉小徑手作步道改善。

這次工作的主要考量為「水土保持」與「步道行走安全」兩大因素。
前後經過了一年多的現勘、討論和評估,也先後克服許多實務上的困難(包括距離管理站非常遠、人員交通、工具運送、安全、
住宿在林道工寮、三餐...),號召雪霸志工群以手作步道方式,利用現地的石塊、砂石,克服小徑的陡坡、落差,負重和搬運,完成大鹿林道東線步道17K黃杉小徑改善工作。 

參與者都是有在爬山的志工,和許多山友們同樣都喜愛爬山,但對於山的情感,也已逐漸轉化為我們對於山林、對於步道的守護與"手護"行動。

接連著這幾年都參與棲地營造工作假期,但手作步道工作假期好像從來沒有像這次這麼累過,卻也是最有「實際解決一條步道問題」感覺的一次。
可能是因為這次工作的小徑,路實在是很窄又很陡,來來回回搬運著石塊和砂土還要爬陡坡和克服段差。
所以,週一就趕快去上了一堂瑜珈課,舒緩一下工作中使用過度的肌肉和關節。
記得週六傍晚收工時,大家一起走著黃杉小徑,往夜間落腳的19K工寮時,阿德也將當日工作完成的情形看過一遍,估計可能還需要二到三次才有辦法全部完工,但也擔心現地石頭不足,以及靠著人力克服地形搬運石頭的問題。
但週日靠著大家合作一同努力,有人碎大石,有人傳遞搬運,有人砌石,有人挖步階,有人整路面...,到了週日午餐前,其實黃杉小徑最主要的幾個問題(邊坡沖刷、水土保持、行走安全)大致都解決了。
我很喜歡步道工作完成之後,阿德分享的一段話。
他說,沒想到這次只用兩天的時間,黃杉小徑想解決的問題大致都解決了,而且感覺做得比之前現勘、討論的構想和規劃還要更多,那是因為每一次都有參與工作的夥伴們想法的投入和身體力行的實踐。
也希望使用這段路徑的山友們一同愛惜它。

先看看在這次步道工作之前所作的探勘和準備
 
IMG_8290探勘(一)2018年7月29日                P1200720探勘(二)2019年1月20日(黃杉大樹旁)

P5250019工作前的說明108-5-25.JPG
 
工作志工的背包行李飲水運送.jpg                     人員及施工工具運送.jpg
 
 彈跳顛簸在大鹿林東線上.jpg                P_20190525_111919志工們下車清理、移除林道落石s.jpg

 
P5250025抵達17K工區 人員工具下車整備         P5250024抵達17K工區 工作前討論.JPG

這次手作步道工作假期中最困難,也最讓人有感的一段是:
原步道路線要攀爬2米岩壁,且路線狀況不良,因此規劃了改線施作,兼顧水土保持與增加行走的安全性。(請參見改線工作解說影片 https://reurl.cc/Evn31)

此外,黃杉小徑改善有
大量的石塊需求,如何收集足夠的石塊、碎石、砂土等施作材料,克服地形落差與窄隘順利搬運,也是工作進行順利與否的一大關鍵。而這次步道工作進展順利的一大功臣是,志工們很努力地合作收集、搬運和傳遞各種需要的大小石材和砂土,包括像碎大石這麼辛苦又難度很高的工作,都在志工們的團隊合作中完成。
 
P5250056挖取、收集和搬運砂石 給砌石施工區背填土用  P5250100挖取、收集和搬運砂石 給砌石施工區背填土用


以下是這次手作步道工作假期的正式記錄。


工作事項:

一、  環境描述:

    大鹿林道東線由觀霧至馬達拉溪大霸尖山登山口全長19公里,林道在17K迴頭彎處以字型腰繞緩下,經另一處迴頭彎往回腰繞到達19K登山口,多數的山友為了減少路程,會在17K迴頭彎處利用森林下約300公尺長陡下的登山步道直達19K登山口,此步道據林務局九九山莊管理員的描述,是艾利颱風之後馬達拉溪登山口施工期間,由施工人員所走出來的施工便道,由於此步道坡度較陡,除了濕滑容易造成山友滑倒的安全疑慮之外,也因為山友持續踩踏下滑的應力影響,造成土石流失、樹根裸露等問題。

    此次工作假期主要目的在維護這條步道,集合志工的智慧和力量,利用林道落石以及現地石塊和砂土等材料,以手作步道的土石階梯工法和砌石駁坎工法,在陡下濕滑的山徑施作穩固的踏階,在鬆軟坍塌的路緣做砌石駁坎固坡,並在路線上做優化,避開一處攀爬2M岩壁的地形,封閉路跡不明的複線。整體而言,既提升步道的安全性,也達到水土保持的效果。

    因步道途中有棵巨大的黃杉,暫時命名此登山步道為黃杉小徑。


↑施作位置,Google 地圖。

  ↑施作位置,等高線地圖

 

綜合兩天改善成果包含:

(1)     大鹿林道東線 17.3 K 落石清理。

(2)     大鹿林道東線 17 K 黃杉小徑入口處坡度過陡改善,施作土石階梯共6階。

(3)     黃杉小徑 0K+ 015 下邊坡鬆軟坍塌改善,施作砌石駁坎護坡共3M

(4)     黃杉小徑 0K+ 015 ~ 0K+115 坡度過陡改善,施作砌石踏階50

以上共費時: 4.0 小時(52512:30~16:30

(5)     黃杉小徑 0K+ 230~0K+250  攀爬岩壁路線不良改善,步道改線長度共20M,含砌石駁坎7M,土石階梯10階。

(6)     黃杉小徑 0K+ 270  攀繩垂降3米落差,施作踏腳點增加安全性。

(7)     黃杉小徑 0K+ 300  出口處坡度過陡改善,施作土石階梯共6階。

以上共費時: 3.5 小時(5268:00~11:30

二、使用工具:

畚箕4個、小鋤10支、十字鎬1支、圓鍬2支、窄鋤2支、鶴嘴鋤2支、撬棒1支、大槌5支、鑿子1支,護目鏡2個、搬運網袋5個、手鋸2支、工作手套、安全帽

三、  工作內容:

(1)  大鹿林道東線 17.3 K 落石清理。


  ↑ 落石阻斷,最初情況(2019/5/22)   

  ↑志工以手工具裂解巨大落石。


↑志工以手工具裂解巨大落石。

  ↑落石清理完工後 


  ↑以車輛運送裂解後的石塊供運用

   ↑以搬運網袋運送石塊到工區


 
(2)
大鹿林道東線 17 K 黃杉小徑入口處坡度過陡改善,施作土石階梯共6階。


↑施作前討論

↑開挖


  ↑運補石塊

   ↑土石階梯施作中


  ↑土石階梯即將施作完成

   ↑施作完成6階土石階梯


  ↑另個角度看,改善前(2019/1/20)

    ↑改善後


(3)
黃杉小徑 0K+ 015 下邊坡鬆軟坍塌改善,施作砌石駁坎護坡共3M


  ↑施作前討論

   下邊坡鬆軟坍塌改善,開挖。


 下邊坡鬆軟坍塌改善,砌石護坡

   ↑下邊坡砌石駁坎施作接近完成 

  ↑下邊坡砌石駁砍完成圖()

   ↑下邊坡砌石駁砍完成圖()


↑下邊坡侵蝕,最初情況(20191/20)

   ↑施作完成後,山友利用的情況

 

(4) 黃杉小徑 0K+ 015 ~ 0K+115 坡度過陡改善,施作砌石踏階50


  坡度過陡改善,施作前討論。 

   ↑坡度過陡改善 施作砌石踏階中。

  

  ↑挖掘踏腳點,前方為黃杉大樹。

   坡度過陡改善,砌石踏階施作後

 

  

  

  坡度過陡,最初情況(20191/20)

 ↑坡度過陡改善後,山友利用的情況

 

  坡度過陡,改善前。

   坡度過陡,施作砌石踏階改善後


(5)
黃杉小徑 0K+ 230~0K+250  攀爬岩壁路線不良改善,步道改線長度共20M,含砌石駁坎7M,土石階梯10
(請參見改線工作解說影片 https://reurl.cc/Evn31
)


↑原路線拉繩攀爬右側岩壁,再下到左前方。

   ↑改線為緩上坡腰繞,開挖路徑中。


  

 

  ↑施作砌石駁坎及土石階梯。

   ↑施作砌石駁坎及土石階梯,完成後

 

  

  

  (從上方下看)原路線由照片左上方過來。

   ↑改線施作中,開挖路徑。

 

  ↑施作下邊坡砌石駁坎。

   ↑新路線完成後。

 

 

(6) 黃杉小徑 0K+ 270  攀繩垂降3米落差,施作踏腳點增加安全性。 


 

  攀繩垂降3米落差,改善前

   ↑施作中,傳遞石塊到落差上方運用

 

  ↑施作中,以石塊施作踏腳點。

   ↑施作中,以手工具在岩盤上鑿出踏腳點。


  ↑施作踏腳點改善後。

   (下方角度) 施作踏腳點改善後。

 

  

  (下方角度)在土坡上施作踏腳點。

   ↑施作完成後

 

(7)黃杉小徑 0K+ 300  出口處坡度過陡改善,施作土石階梯共6階。 


  ↑原出口照片,坡度過陡。

   ↑坡度過陡改善,土石階梯施作中。


 

 

  ↑坡度過陡改善,施作6階土石階梯後。

   ↑施作完成後合照

 

  

  ↑過溪處,利用溪水清洗工具。

   ↑完工大合照。

 

 

 

四、其他事項:無

 

心得及建議:

(1)     志工們對大鹿林道積水處理工項已經很熟悉,此次工作假期大部分在施做土石階梯和砌石駁坎兩種工項,讓志工有進一步磨練手作步道技能的機會。

(2)     梅雨期工作,步道土質濕軟不易夯實,但如果施作正確,雨水會幫忙將土石中孔隙填補,讓砌石更穩固。攀爬大霸的山友極多,黃杉小徑使用壓力很大,建議半年或一年以後再回來做一次檢視維護。


參與人員

觀霧管理站:彭文禮 陳中華 陳亭宇 小巴

志工:陳盛燮 陳鵬如 吳建宏 孟琬瑜 陳理德 谷達智 陳芮淇 施能謙 蕭芳照 王姿莉 賴能力 林芳騰 李金柱 谷達智 胡毋意 賴光亮 陳建廷 陳彥臻 陳亭瑀      

工作記錄撰寫:陳理德
拍照:
孟琬瑜 陳理德 彭文禮 吳建宏 王姿莉


以下是由志工姿莉拍攝、剪輯、精心製作的影片,這次步道工作中,志工與巡山員協同工作珍貴的影像紀錄。
https://www.facebook.com/SHEIPA.NP/videos/406607553268168/



心情小語:

爬上貨卡車,在大大小小的鋤鍬鋸鏟、榔頭、畚箕、手套、網袋...等工具間,各自覓得塞得進臀部的空間坐下,隨著林道路面顛簸的節奏,搖搖晃晃上工。
只要不暈車,便能吐納著霧林帶清新的空氣,盡覽林道全景:
望著迎面而來又逐漸遠去的西施花,生氣蓬勃的蓪草林,與所有在梅雨季節均搖身變為水勢浩漡瀑布的溪溝。
 
每一回步道工作假期都有預定的任務目標。
不擅砌石的我除了幫忙收集搬運石塊、砂石...,我的另一個小任務就是拍攝記錄各個工項工區施工的過程,作為改善前後對照,讓阿德整理工作報告用。
我的拍攝紀錄的重點不是把人物拍得很清晰的或很美,而是忠實記錄呈現施作進展的過程、施作的環境、收集材料現地的環境,不是為了製作影片的照片,而是要能夠看得出原地需要改善的問題、改善過程與周遭環境情形的照片。
這次工作假期適逢梅雨季節,對於梅雨鋒面的雨勢與林道落石隱隱的擔心也始終存在。因此,我其實很難真正從中感受到「假期」的成分。我想,負責統籌規劃這次工作的人,要考量的更多,更是如此吧。
 
傍晚,在鷹鵑嘹亮的鳴喚裡收工。雨水,方才落下。
在雨聲裡,將白晝的辛勞與肌肉酸疼浸漬以夜色,在溪水的泠泠歌吟中清洗夢境,在潮水般悠揚的鳥語裡迎接天光。
這個落腳在林道終點的工寮,清晨凝視著雨水停歇後粉紅色天空,與上工前溪畔短暫漫步的經驗,反倒成為最輕鬆、沒有壓力的一段時間了。 
 
P5250114雨景(從19K工寮).JPG                    P5260126從19K工寮仰望清晨的天空.JPG
 
P_20190526_064253馬達拉溪s.jpg              P_20190526_064731馬達拉溪s.jpg

兩日步道工作回來,才發現來回搬運石塊上下坡,手臂和雙腿可能都有點使用過度,今天還特地去上瑜珈放鬆舒緩一下關節和肌肉。我想,志工們一定都一樣很累。
 
回想這次步道工作,其實前後討論了一年多。
有很多很困難的地方,像石材的收集、如何在又窄又陡的小徑上搬運重物,以及首度嘗試投宿在工寮過夜,住宿與三餐的問題...,都努力去克服了。
當初討論規劃中,希望解決的主要問題,大致有完成改善。
以後比較可能是幾個人單日來回的維護,像這樣勞師動眾的工作假期,應該不會太常有。
然而終究慶幸這樣克服了萬難、難得的工作經驗,我們經驗過了。
 
週日工作完,心知要再規劃安排一次這樣住在外頭的兩天一夜工作假期,實屬不易,要克服太多的困難。也慶幸當初討論的幾個重點問題,都得到解決。
週一週二早晨下起大雨,心倒是很安定的。感謝老天爺也疼惜志工,等我們收工了才下雨。
阿德說,如果我們步道改善做得夠好,夠紮實,這場雨反倒會幫我們將人力夯實的未盡之處,充填得更紮實。
每回工作之後下雨,好像老天爺也來幫助我們,順便驗收工作成果。

一次工作的完成,往往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從山行以降、從手作步道志工,我們學習最多、體會最多的不是人定勝天,也絕非人類中心主義,而是順應自然、與自然共好共榮。


108-5-26於攀繩垂降3米落差爬樹根處(姿莉攝).jpg

台長: 玉山薄雪草

新聞台Blog小天使
親愛的台長︰
  恭喜您!此篇文章極為優質,獲選為本日哈燒文章,將會出現在新聞台首頁哈燒文章區塊輪播。請您繼續保持每日撰寫文章的好習慣,期待您提供讀者更多精采的內容,加油!
2019-06-05 10:36:42
版主回應
謝謝新聞台Blog小天使!
2019-06-06 16:27:32
威爾剛
感謝分享!

男人必須有的 http://www.yyj.tw/
2019-12-17 15:40:34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